骨質疏鬆和肌肉有關係嗎?抗骨質疏鬆需要鍛鍊肌肉嗎?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骨質疏鬆和肌肉有關係嗎?抗骨質疏鬆需要鍛鍊肌肉嗎?大白醫生來回答你,骨質疏鬆和肌肉是有關係的。而且關係非常大!

現在很多人不注意一種疾病,名稱叫:肌少症。這個疾病全稱:肌肉減少症。

1.肌肉和骨骼系統在人的日常生活中起著共同完成著保持體位完成運動,保護身體各臟器等功能。他們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在國外的研究中,肌肉骨骼疾病已經成為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

2.其實我是減少症,骨質疏鬆症和骨折的發生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國外又經常把肌少症和骨質疏鬆症相伴出現,統稱為活動障礙綜合徵。

3.肌少症與活動障礙、跌倒、低骨密度及代謝紊亂密切相關,是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漸減退的重要原因和表現之一。肌少症會增加老年人的意外損傷風險,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甚至縮短老年人的壽命。

4.由此可見,肌少症和骨質疏鬆都是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重要疾病,也是相伴到老的。如果想治療骨質疏鬆,就要鍛鍊肌肉。骨質疏鬆的目的是要預防骨質疏鬆症最嚴重的併發症:骨質疏鬆骨折,老年人肌力差容易增加摔倒的風險。所以老年人患有骨質疏鬆,更應該鍛鍊肌肉,預防摔倒。

我是大白醫生,如果你認可我的觀點,請關注我,大白醫生需要大家的支持,謝謝!


大白醫生


非常有關係,一般老年人得骨質疏鬆的比較多,我們每個成年人的肌肉量都會以每年0.5%的速度逐年下降,如果你平時不鍛鍊增加或保持住的話,老了骨骼就得不到強壯的肌肉保護,就像房子一樣,混凝土包裹鋼筋房子才能結實,如果混凝土慢慢鬆散房子就是倒塌,而且人的骨骼也不是像鋼筋一樣堅固,骨骼中的鈣也會流失(所以補鈣也很重要)這也是為什麼老年人的骨頭都比較脆,一摔一碰就可能發生骨折的情況。

抗骨質疏鬆全身的肌肉都要鍛鍊到,因為我們全身深層淺層肌肉加起來有639塊,每一塊都有它的功能和作用,可能很多人比較關注的還是膝關節,如果我們的大腿肌肉比較強壯的話會大大減輕膝關節的壓力。可以看一下那種常年運動的人肯定會比同齡人顯得年輕有活力,有的人七十多歲就坐上了輪椅,有的人七十多歲還在跑全程馬拉松,這就是鍛鍊和不鍛鍊的差距。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鍛鍊也是一樣從現在開始。

圖片網上搜的

但是不說你能看出來我們尊敬的鐘南山院士和正在走秀的王德順爺爺都已經80多歲了嗎?




一隻90喵


骨質疏鬆可以與肌肉有關,臨床多見於“廢用性骨質疏鬆”,也就是由於肢體活動不足導致的骨量減少。

骨骼肌數量是決定骨密度的重要因素。骨會通過改變骨量和骨強度來適應肌肉收縮力量的改變。

肌肉數量與骨密度呈同步增減變化。骨骼肌丟失可導致骨密度下降。肌肉不足時,骨所需的蛋白質數量不足,可導致複合骨膠原的生成減少,而對於骨骼來說,骨骼好比房子,鈣就是沙子,複合骨膠原就是鋼筋和水泥,因此複合骨膠原的不足也會造成骨量的流失。這也是為什麼醫學和營養學建議骨質疏鬆患者在補鈣的同時還要補充蛋白質的原因。此外,骨骼肌的狀況,也會影響到骨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貯存。

因此,抗骨質疏鬆,就需要有良好的肌肉環境,才能使骨的狀況更加健康,所以是需要進行肌肉鍛鍊的。


純鈞LHGR


答案是肯定的。人體骨骼和肌肉是緊密相連的,現代醫學稱骨骼肌。骨骼肌就如混凝土,骨骼就如鋼筋,現代建築樓房,都是鋼筋混凝土支架。鋼筋沒有混凝土固定,鋼筋再直立也會灣的;混凝土再堅實,沒有鋼筋也是一盤散沙。

傳統醫學認為:骨髓滿則骨堅,骨堅則肌肉生,相反,肌肉堅實則骨堅,所以肌肉與骨骼是密不可分的。骨質疏鬆影響肌肉生長,肌肉鬆弛影響骨質的堅度。用現代名詞就叫相輔相成。

骨骼和身體其它器官是一樣的,也有老化過程。現代醫學證明,人的骨質密度在25-35時達到高峰,傳統醫學認為“五八四十歲腎氣旺盛”,四十歲以後腎氣衰。中醫把骨歸納為腎,因此就有“腎主骨而生髓,髓能生骨,骨能生肉”之說。

我們看封神演義裡有蘇妲己“砸骨驗髓,刨腹驗胎”,其含義就是證明年輕與年老的骨骼堅度。如果骨髓不滿,肯定骨失去堅度。

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的不斷流失,本源堅硬的骨骼變的疏鬆和脆弱,堅實的骨骼肌也失去原有的強度,因此骨質疏鬆是骨骼失去堅硬的主要原因,骨骼不堅與骨供血有密切關係,骨供血不足,骨質就會隨年齡增加而疏鬆,骨質疏鬆骨就脆弱,骨脆弱則肌肉就缺乏儒養,肌肉儒養不好,也影響骨供血,因此鍛鍊肌肉也增強骨供血,骨供血增強了,也增強了骨密度。所以中醫治療骨質疏鬆症的主要理念就是增強骨供血,促進新骨再生,就是這個道理。

以上就是骨質疏鬆與肌肉的關係,供參考。


石玉峰


大家好,我是Power哥,給大家分享國際健身權威資訊。

骨質疏鬆與肌肉沒有直接關係,但有間接關係,骨質疏鬆導致骨密度降低,骨密度與骨骼所承受的壓力成正比,而骨骼所受的壓力來自於肌肉。

抗骨質疏鬆進行肌肉鍛鍊是很有必要的。

隨著年齡增加與運動的減少,骨骼基質和骨密度加速流失,這就是常說的骨質疏鬆症,常發生在中老年人與坐式生活的身上,骨質疏鬆後骨骼的抗扭抗折的能力嚴重下降,骨骼本身血運差,修復時間長,這也就是老年人為什麼怕摔跤的主要原因,且多數都是粉碎性骨折,後骨相當嚴重。


沃爾夫定律告訴我們,骨密度與壓力值成正比,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可以通過一定負荷的阻力運動使骨密度增加,去延緩骨質丟失,從運動中獲得益處。

不是所有運動都可以明顯增加骨密度,只有當運動阻力大於最低關鍵壓力(MES造成骨骼形成的最低刺激閾值)時,才會使受壓力的部位產生新的骨質,骨密度增加,讓骨骼更強壯,MES值通常是可以造成骨折壓力的1/10。骨骼的適應很慢長,一般明顯的改善要6個月以上,當然這與運動的方式強度相關。


刺激骨骼生長的關鍵因子(阻力大小,速度,方向,反覆次數)

幾點運動建議如下:

1.選擇多關節運動

2.讓阻力通過脊柱和髖部

3.漸進式超負荷訓練原則

4.使用1RM60一80%訓練

骨質疏鬆可以從阻力運動益處很大,切記循序漸進。


農夫power


首先申明我是一個業餘人士,有興趣不妨聽聽。你既然問到骨質疏鬆,可以說你不是很年輕了,人的身體巔峰是20來歲,這個是不容否認的事實,體能、心態都是巔峰,但之後肯定是走下坡路的,鍛鍊可以延長長度,減緩坡度,這個也是可以看到的,加強鍛鍊,可以減緩骨密度流失速度,身體形態由肌肉來影響,兩者還是有聯繫的,經常鍛鍊,肌肉明顯,骨密度減緩速率低,骨質疏鬆慢!


喀什文一


您好我是一名健身教練

肌肉能夠對骨骼起到保護作用,尤其是關節周圍的肌肉,對關節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如果這些肌肉力量減退,關節負擔就會加重,變得不穩定。所以要想關節穩固,就要練好關節周圍的肌肉



健身教練小理哥


骨質疏鬆和肌肉有關!簡單易懂的說昂!肌肉包圍著骨頭,肌肉裡的血液為骨頭提供營養,活動少,血液流經骨頭的就少,得骨質疏鬆的利率就大! 當然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還是鈣的就是,但肌肉循環好的話,流失的就慢!


影視大家論


肌肉只能起到一些保護骨骼或關節的作用 骨質疏鬆的問題很複雜 歲數大了 有腎病 受過傷 飢寒交迫等等原因都可能存在 一般人就需要多鍛鍊 多曬太陽 葷素搭配


三妖肥


都是身體缺少必須的營養所致,治療一樣,現在的人群主要缺少昆蟲蛋白質與能夠暢通毛細血管的物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