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國際詐騙犯,將巴黎鐵塔“賣了”兩次,57年裡從未失手過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自私有財產出現以來,財富對人類的誘惑就不曾停止,有的人被慾望矇蔽了雙眼,不惜鋌而走險賺快錢。古往今來,中外詐騙犯不在少數,而接下來要介紹的

維克多·拉斯體格可以算是“業界傳奇”了,他究竟有怎樣的人生呢?

他是國際詐騙犯,將巴黎鐵塔“賣了”兩次,57年裡從未失手過


賣掉埃菲爾鐵塔的人

坐落於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是世界聞名的地標式景觀,但是維克多曾經兩次將埃菲爾鐵塔當作廢鐵賣掉。

一戰過後,歐洲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都受到重創,法國自然也包括在內,政府的收入大幅度縮減,經濟倒退,在這種人心惶惶的環境下,漸漸有謠言開始傳出。

其中就有傳言稱法國政府已經支付不起埃菲爾鐵塔高昂的日常維護費用,準備將其所有權出售。這件事被極具商業頭腦和行騙技術的維克多聽到,一時間計上心頭。

維克多穿著正裝,帶著偽造的官方文件來到埃菲爾鐵塔下,日日停駐在此,活像是真正的官方出售人員。此時有許多富商聽聞此事,便想方設法地聯繫維克多,希望能夠通過他做成這筆生意,不少人行賄送禮,甚至有人直接付給維克多高昂的定金。

他是國際詐騙犯,將巴黎鐵塔“賣了”兩次,57年裡從未失手過

維克多自然是沒法出售埃菲爾鐵塔的,他同各種富商周旋,大肆斂財,趁這些富商還矇在鼓裡的時候,帶著騙來的大筆財富逃離了法國。受騙的富商也沒有選擇報案,畢竟送出去的錢本身就是見不得光的非法行賄,只好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

在維也納避風頭的維克多過得逍遙滋潤,對巴黎情況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後,確認安全的他又大搖大擺地返回了法國。不僅如此,不久後他故伎重施,將埃菲爾鐵塔以同樣的方式出售,又賺了盆滿缽滿。

不過這次,法國警方盯上了維克多,在一段時間的通緝後鎖定了維克多的藏身之處,卻發現他早在兩天前就已死於肺炎。

至此,維克多已經行騙足有57年,卻從未落入警方之手,也算是業界傳奇了。

他是國際詐騙犯,將巴黎鐵塔“賣了”兩次,57年裡從未失手過


行騙的樂趣

與許多窮途末路的詐騙犯不同,1890年出生在波西米亞的維克多家境殷實,維克多的父親是當地的大農場主,對維克多也極盡寵愛,他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按理說維克多應該無憂無慮地長大,繼承家產,可這個孩子似乎生來便與眾不同。

在其他孩子天真爛漫,釋放天性的年紀,小維克多卻對行騙表現出極高的興趣。他常常將家裡的花瓶擺設故意打碎,再嫁禍給傭人,每次這種行為得逞都帶給維克多極大的滿足感。小孩子的惡是純粹的惡,如果加以引導會改變許多。

可惜的是,維克多的父母雖然給予了他優越的物質條件,卻終日忙碌,無暇教育維克多,這種忽視和默許助長了維克多心中的邪惡之火。

他是國際詐騙犯,將巴黎鐵塔“賣了”兩次,57年裡從未失手過

後來年紀稍大一些,維克多將目光投向了家門外的世界。憑藉富人家少爺和父親的身份到處借款,在各大商店肆意揮霍,卻從不付款,只是賒賬,維克多的父母並未重視他這種異於常人的舉動,選擇了默許,維克多見狀更加肆無忌憚。

在維克多十五歲時,父親意識到不能再放任不管了,於是便將維克多帶在身邊學習經商之道,希望他日後能夠打理好家業。但此時的維克多已經像吸毒一樣無法擺脫行騙帶來的快感了,在協助父親打理生意的時候,維克多又一次出手了。

在信息閉塞的鄉下,以訛傳訛的事情時常發生。維克多看準了人們的這一特點,開始大肆傳播牛瘟的謠言,導致當地市場的牛奶價格大跌。維克多就趁機大量囤積低價牛奶。等到風波漸漸平息,有將牛奶按正常價格售出,賺取差價。這一次,維克多不僅享受到行騙的快感,更嚐到了甜頭

維克多的父親雖然不喜維克多行騙,但也從這件事裡看到了維克多不凡的商業頭腦,於是決定將他送到法國學習經商。

他是國際詐騙犯,將巴黎鐵塔“賣了”兩次,57年裡從未失手過


大展拳腳

離開了家鄉的維克多更加不受束縛,在人生地不熟的法國大肆行騙。甚至還將一堆破爛吹得天花亂墜,稱他們是“鈔票印刷機”,靠著這一噱頭將3000美金成功騙到手

除此之外,維克多的行騙方法五花八門,最終因為太過招搖被警方盯上,但這並不妨礙維克多行騙取樂,因為每次警方獲得情報前去抓捕時,往往看見的都是人去樓空的情況,維克多彷彿提前知曉一般早就換了地點。

就這樣,維克多的行騙怪癖一發不可收拾,漸漸吞噬了他的良知,讓他成為了一個被慾望控制的機器。

誠然,維克多是極其聰慧的。無論是他從小異於常人的愛好還是57年屢屢全身而退的記錄都可以佐證這一點,但這樣的聰慧用在了錯誤的方面是更加致命的。前幾年網絡上有人公開出售病毒的配方,一時間輿論譁然,而始作俑者是化學系的高材生。

他是國際詐騙犯,將巴黎鐵塔“賣了”兩次,57年裡從未失手過

如此行徑不免讓人心生疑惑,如此高才,於國於家,究竟是福是禍?才華也是一把雙刃劍,用的好,於國於家皆為幸事;倘若用偏了,禍國殃民的力度也非一般惡人所能及。倘若維克多能夠將自己的商業頭腦用在正途上,或許會成就一代商業傳奇。但可惜的是,他選擇了放任自己被慾望吞噬。

其次,對財富的追求是每個人的原始的佔有慾在作祟,我們不能像從前落後的文明一樣一味壓制天性,而是應該正視我們的慾望,學會控制它,將其轉化為內生動力,通過合法的方式得以滿足。如此才是作為一個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智慧。

在當今社會,機遇很多,但都需要我們一步一步的贏取,一點一點耐心經營。除去彩票中獎,其他暴富的方法大都列舉在我國的《刑法》之中。故而在追求自我滿足的路上,不能越雷池一步,始終在道德與法律的範圍內努力,唯有如此,才能獲得真正的滿足。

唯有腳踏實地才能安心安身,試圖通過走捷徑的方式來滿足一己私慾,終將自取滅亡。我們正視慾望,不斷尋求慾望與道德底線的制衡,這也是不斷戰勝自己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