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們的選擇都是“我願意”,而不是“不得不”


希望我們的選擇都是“我願意”,而不是“不得不”


多愁善感的人,往往對於生活的不如意有過多的解讀,過多的解讀很容易產生不必要的焦慮,也會刺激自己反思生活的現狀和對未來的謀劃,輾轉反側的同時激勵著自己做出積極的改變。我就是典型的多愁善感的人。總是無端放大生活中的小挫折、小矛盾,間斷性激情澎湃、躊躇滿志,持續性渾渾噩噩、混吃等死。不斷地制定計劃,然後又不斷地自我打破,打臉自己。直到有一次無意間接觸到一個學習的榜樣,他和我幾乎同齡,很多精力和想法也很相似,而他所做的一些事情,取得的成績,如果我可以足夠有毅力,學習到他的堅持和努力,也是可以觸及的高度。

而這個我一直佩服和同齡的榜樣就是微信公眾賬號“曉書童”的運行者李義君。第一次聽到他的聲音,接觸他的解讀圖書的作品是從網易公開課一萬分鍾開始的。而之所以接觸網易公開課也是因為不滿生活現狀,想要做出改變才開始在網易公開課學習的。聽到他解讀圖書的節目時,第一感覺就是,這個聲音也不過如此,這都可以上網易公開課了,這樣解讀圖書的話,自己好好準備的話,也可以像他一樣做到。但是,聽的時間長了之後,發現看起來很容易的事情,如果真的開始去做的時候,才發現並不是那麼簡單。他的解讀圖書有模仿羅振宇《邏輯思維》的嫌疑,但是,也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與羅振宇的邏輯思維又有所不同。羅振宇的《邏輯思維》聽著有距離,而曉書童的解讀就像是我的同學或朋友在舉杯酣暢中的聊天,並且很深情的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觀點。

聽得多了,剛開始不以為然的、不過如此的態度開始慢慢轉變,越來越喜歡他的聲音,越來越享受他的解讀,然後想知道他的更多背景資料。上網去搜才發現寥寥無幾。聽的多了,才知道他還在運行著一個微信公眾賬號和一個網易雲音樂、喜馬拉雅等音頻app的網絡節目,他會把在微信公眾賬號的首發節目發佈到其他音頻平臺。隨後就開始關注他的微信公眾賬號,也關注了他的網易雲音樂的主播平臺。內容一樣,使用體驗不同而已。

後來在他的節目中,加上一些其他渠道獲知的信息,才知道,曉書童真名叫做李義君,在雲南的一家國企工作,他所有的節目都是在工作之餘,佔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去完成。聽了一段時間之後,加上工作的一些不順心,曉書童一下成為了激勵我的榜樣,他的做的事情也是我很感興趣的事情。所以,自己也萌生了創造自己公眾賬號的想法,而這也就是“小七的老八”公眾賬號誕生的原因。用誕生好像有點抬舉自己和這個中途停更的公眾賬號。但是,我真的很感謝遇到了曉書童這個節目,讓我看到我可以通過努力也可以做到的一件事情,並且給了我最後的勇氣去嘗試。後來因為自己的懶惰和寫文章的痛苦,好長時間沒有更新,不知道里面為數不多的100多個朋友還在不在。雖然我知道,“小七的老八”的停更對於他們完全沒有任何影響。

今天聽到曉書童九月份更新的節目,才得知曉書童辭去了他工作了十年的國企工作,開始專心運營曉書童賬號,不用再工作之餘去寫文案,也不用再窒息般的忙碌下去錄節目。聽到這一段之後,除了佩服還是佩服。我當時在想,如果是我的話,我是否有勇氣去做出放下穩定工作,為了一個未知的事業去冒險的選擇。我對自己的魄力和膽量表示嚴重懷疑。而對於這樣的選擇,曉書童給出了自己的解釋。他說“在現代社會的大環境中,世俗的要求當然重要,但是金錢最大的作用在於,它能讓人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被物質生活所困。我正在經歷的一切都是因為我選擇,我願意,而不是因為沒辦法,不得不。如果,不瞭解這個法則,那所謂的幸福快樂,都不過是懸在半空中的虛無縹緲,只能抬頭仰望。全情投入到一件自己喜歡,並且不斷創造真實價值的事情,因為喜歡而感知幸福的同時,獲得該有的回報,回報的大小取決於創造價值的多少。所以,我之前在節目裡說,我們看到那些成功的人,不是因為成功而幸福,而是因為幸福才成功的,我們以為別人在艱苦卓絕的攀登,其實對人家來說不過是一次樂在其中的旅程。”

“我正在經歷的一切都是因為我選擇,我願意。而不是因為沒辦法,不得不”。這句話深深的刺痛著我,提醒著我。我想很多人現在應該都和我一樣吧,現在做出的很多選擇並不是“我選擇,我願意”,而是“沒辦法,不得不”。我明白經過三年多的堅持、用心、努力,曉書童自己的認知、境界、才能和知識的提升,才有了他現在這樣的底氣和達觀。這也是我一直期待中的狀態,這也是我今後像榜樣努力的方向。

感謝你的陪伴,曉書童。今後的時光裡,耳朵裡依然少不了你的聲音。感謝你的分享,讓我發現了很多好看的書籍。感謝你的毅力,讓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學習的榜樣。我期待著有一天我可以很自然的做出選擇,不是因為“沒辦法,不得不”,而是因為“我選擇,我願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