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出讓成過去式,湖南實行全域“淨地”供應

華聲在線3月18日訊 記者今日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為進一步推動規範、有序、高質量的土地市場建設,促進節約集約用地,湖南已啟動全域“淨地”供應攻堅戰,要求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確保不再出現“毛地”供應行為,力爭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全面建立土地精細化供應的管理體系。

“淨地”,是指土地權利清晰,安置補償落實到位,無重大涉法涉信問題,地塊位置、使用性質、容積率等規劃條件明確,具備動工開發所必需的基本條件。

根據要求,自2020年3月16日文件印發之日起,我省所有市縣及其他特殊管理區域,必須實行“淨地”供應。凡文件印發後違反“淨地”供應規定的情形,對相關責任單位及責任人員予以嚴肅處理。

為了打好全域“淨地”供應攻堅戰,土地批後綜合監管系統和“淨地”供應監管功能將於2020年4月上線試運行。省自然資源廳採取自動審查和人工審查相結合的方式,在供應前、供應中、成交後三個環節,對不符合“淨地”要求的土地交易活動予以中止。

此外,為進一步加強土地供應,我省還將在開發區開展“標準地+承諾制”試點。“標準地”,是指擬供應的工業用地在招拍掛等方式出讓或租賃前,已經出具了規劃、節地、經濟、能耗、環境等控制性標準,具備項目動工開發所必需的“淨地”條件。“承諾制”,是指企業拿地後按要求作出書面承諾的,政府相關部門實行容缺受理、預備發證。根據相關政策要求,國家級開發區、國家級新區要探索開展“標準地+承諾制”試點並向省自然資源廳報送典型試點情況。省級園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開展試點。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潘顯璇 通訊員 劉泉子 郭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