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面對死亡,是強行挽留還是臨終關懷

紀錄片《生命裡》裡說,

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直面死亡,如果一定要離開,我希望可以笑著走。

《安家》宋爺爺肝癌晚期,國內醫院都說治不好,但江奶奶聽說國外可以治好,她想把房子賣了帶老伴去國外醫治。

侄子說,宋爺爺年紀大了,去國外把錢花光也不一定能治好。

《安家》面對死亡,是強行挽留還是臨終關懷

還有房似錦爺爺病重,母親潘貴雨找了房似錦要錢,卻沒有將爺爺送去醫院醫治。

在潘貴雨眼裡,爺爺年紀大了,把錢花光了也不一定能治好,不如把錢留著給兒子用。

最後,三位老人都死了。

當然,這兩家不想救治老人都是自己的私心太重,想把錢全部據為己有。

但是現實生活中患有絕症的人,到底要不要傾家蕩產繼續救治?

《安家》面對死亡,是強行挽留還是臨終關懷

病重的人越是到危重時刻,遺憾就越多,至親之人越想強行挽留。

有一個78歲的親戚是癌症晚期,發現確診的時候癌細胞已經擴散,做醫生的表哥建議他們不要手術化療,年紀太大經不起化療的痛苦。

但親戚女兒堅決不同意,父親很疼愛她,她要用盡全力救治父親。

老人躺在床上身上插滿了管子,疼痛,噁心,吃不下任何東西,2個月不到老人瘦成皮包骨,最後還是走了。

女兒覺得自己用盡全力救治父親,雖沒救好但盡了孝道,問心無愧。

但是老人在手術後就一直躺在床上,休養,化療,再休養,循環無止境。

他想去公園和老夥計下棋,想去河邊垂釣,想去街角路邊攤喝碗油茶,想去看老太婆們跳廣場舞……,但也只能靠他想象了。

《安家》面對死亡,是強行挽留還是臨終關懷

老婆兒子女兒輪番照顧,輪番勸說,沒有人同意他回家,都要求他在醫院安心養病。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最後關頭,身不由己。

2017年,瓊瑤對外公開了一篇《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希望後輩不要因為不捨強行留住自己的軀殼。

  一、 不論我生了什麼重病,不動大手術,讓我死得快最重要!在我能作主時讓我作主,萬一我不能作主時,照我的叮囑去做!
  二、 不把我送進“加護病房”。

  三、 不論什麼情況下,絕對不能插“鼻胃管”!因為如果我失去吞嚥的能力,等於也失去吃的快樂,我不要那樣活著!
  四、 同上一條,不論什麼情況,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種維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種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
  五、 我已經註記過,最後的“急救措施”,氣切、電擊、葉克膜……這些,全部不要!幫助我沒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計讓我痛苦的活著,意義重大!千萬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給困惑住!


  ……

《安家》面對死亡,是強行挽留還是臨終關懷

正如她曾經說過的那樣,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

一直以來,我都很羨慕我爺爺的死,我覺得人生大幸莫過於此。

下午爺爺去地裡幫助奶奶摘了一大筐菜,挑了一大擔柴。

晚上和奶奶一起吃完晚飯,拿起旱菸袋去自己弟弟家嘮嗑,爺爺覺得口渴,弟弟就給他倒了一杯水。

手裡端著一杯水,坐在凳子上靠著門,喝著喝著人就走了,沒有痛苦。

《安家》面對死亡,是強行挽留還是臨終關懷

這種不受折騰的離開很少,大都是在病痛、藥物和針尖的百般蹂躪後方才離去。

有一種說法叫,有質量的生活,有尊嚴的死去。

面對患有絕症無法治癒的人,不如想方設法減輕疾病帶來的痛感,讓他們利用剩下的時光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若是還能走動,就走出去看看大千世界,嚐嚐人間美味。

若是不能走動,就躺在窗前,看雲捲雲舒,含飴弄孫。

《安家》面對死亡,是強行挽留還是臨終關懷

面對死亡,最重要的是盡最大努力減輕他們的痛苦,減少他們心中的遺憾,而不是拼盡全力強行挽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