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畫廊」書畫名家新春大拜年——何鳴

「南京畫廊」書畫名家新春大拜年——何鳴

「南京畫廊」書畫名家新春大拜年——何鳴

何 鳴

1944年生於南京。歷任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現任顧問。江蘇省中國畫學會理事、民革中央畫院理事、江蘇省中華文化促進會諮議委員、南師大文化產業研究院書畫中心顧問、南京市花鳥畫研究會名譽會長。

先後在香港、臺灣、美國、日本、韓國、聯合國總部及香港《集古齋》、南京《十竹齋》、上海《朵雲軒》舉辦畫展;1988年(美)密西根大學118畫廊舉辦(林樹中、陳履生、阮榮春、何鳴、由旭生)聯展,1989年應邀赴臺講學並舉辦個展(中國新聞社、《人民日報》海外版、《當代中國》、臺灣《聯合報》《臺灣日報》等專題報道)“開啟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先河”成為“大陸第一位赴臺文化交流使者。”2000年事蹟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中華人民共和國50年·第一志》。入選第二屆,第三屆,第五屆,第六屆,第九屆中國當代著名花鳥畫家作品展(特邀),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50週年提名展“特等獎”、江蘇省寫意花鳥畫優秀獎。2018年江蘇省美協授予“先進個人”稱號。《物趣、情懷與文學性》(論文)發表於《中國書畫報》,出版著作《中國畫自學入門》(獲國家優秀提名獎、江蘇省優秀圖書特別獎)、合作《新芥子園畫譜》、《美術辭林》、《中國畫教材》,主編《學畫入門》、《中國花鳥畫技法》、《中國花鳥畫臨摹範本》等;為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管理局)、全國人大、民革中央、江蘇省人大、江蘇省文聯大廈、江蘇省大劇院等創作和合作巨幅作品。2007年入典《中國文化遺產年鑑 .書畫藝術卷》。

筆 耕 硯 田 丹 青 留 韻

——記著名畫家,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原副會長何鳴

一直以來,何鳴先生的藝術實踐與成就,贏得了書畫家及廣大愛好者的注目與好評。有藏家說:“他是一個多面手的畫家,又是一位多產的畫家”;有媒體說:“他是祖國大陸第一個赴臺從事藝術交流的著名畫家”;而評論家說:“他是當代江蘇寫意花鳥畫壇的很突出的一位。”

的確,作為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原副會長,美術教育家,何鳴先生也是我久仰的名家。

「南京畫廊」書畫名家新春大拜年——何鳴

何鳴先生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五歲時,父親去了臺灣,一家人靠著母親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從童年始至青年時代歷盡坎坷的他,當過農民,做過工人,即便生活艱辛,卻依然沒有放棄對繪畫的愛好和追求。直至1961年的暑期,何鳴與同學去南京十竹齋畫廊,被一幅勃勃生機的《月季》橫卷深深打動。於是,他四處打聽,並在同學的幫助下,有幸拜這幅畫的作者、著名畫家李味青先生為師。

「南京畫廊」書畫名家新春大拜年——何鳴

刻苦勤奮,加上極高悟性,短短的一年時間,何鳴的書法就受到老師的表揚。自此,李味青先生才從花鳥畫的基礎開始,以清水為墨,以磚代紙地教何鳴苦練繪畫。

學習期間,何鳴拜識了草聖林散之先生,並受到教誨。他還利用空餘時間,徒步到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的窗外旁聽。使深受感動的陳大羽,林樹中等教授,常常利用空餘時段對何鳴進行示範,並解釋他的題問。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六年何鳴先生如願以償地到南京教育學院及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進修。

專業的美術教育,名家大師的親授,加上生活閱歷的不斷豐富和積累,使何鳴先生專業技巧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並且得到不斷昇華與完善。雖然,何鳴先生一直致力於對當代花鳥畫語言的探索,但是,他並不忽視傳統文化精神的價值內涵。長時期地對宋、元、明、清以及近現代任伯年、潘天壽、徐悲鴻、張書旗等的作品與筆墨技巧反覆臨仿,逐一領悟,擇良而取。

「南京畫廊」書畫名家新春大拜年——何鳴

如果說,花鳥畫的境界高低,意境深淺是由花鳥畫家造境思維和技巧所決定的,那麼,這就要求作者一方面極為注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一方面走出畫室,在自然中尋覓思考。只有這樣,大自然充滿勃勃生機的動植物,才會觸動著畫家的心靈,爆發出精神的火花。

因此,何鳴先生提出,花鳥畫除了其獨特的筆墨形式美之外,感悟“生機”,追尋“生機”,捕捉“生機”是極為重要的因素。在題為《物趣,情懷與文學性》論文中,何鳴先生寫道:一幅畫不僅是對事物單純外在形象的描繪,更要把富有感染力的情思通過富有意境的畫面傳遞給觀眾,使觀者心領神會。

「南京畫廊」書畫名家新春大拜年——何鳴

何鳴先生謙虛內斂而又剛勁有節,對中國花鳥畫的創作一往情深,但凡花卉、翎毛、魚蟹、昆蟲、果蔬、飛禽、走獸等,他均有涉足。

由於他精通書法,練習過素描,油畫,水彩等,所以能很好地將其統一,並在自己的作品中兼收幷蓄,從而極大地豐富了其表現技法,形成了既具深厚傳統底蘊又有時代烙印的個人審美面目。

創作時,何鳴先生以書入畫,善於把握線條的長短、疏密、粗細、穿插以及筆墨的起伏,節奏與濃淡枯溼變化等,並讓點、畫、線有機結合起來。其筆下的一花、一鳥、一草、一木,無不顯示出他深厚的生活閱歷,和對美的追求,使觀賞者既得到美的領悟又能感受到身心的愉悅。

如大幅畫作《追霞圖》憶寫蘇北鄉間溼地一群野鳧自由自在地飛翱情境,筆墨蒼潤淋漓,畫面氣脈貫暢,頗富生機活力,堪稱遠觀有勢、近看有質。在工業化進程中環保問題日益突出的當下,畫家如此“筆墨當隨時代”,正是從內心深處衷情呼喚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美好願望。

「南京畫廊」書畫名家新春大拜年——何鳴

再觀其小品《秋色秋聲》,風中菊花丰姿綽約,昂首綻放,引得荒野鳴蟲不禁前來湊趣,背景再襯以淡墨寫竹籬,不似春色、堪比春色的詩情畫意頓然浮現。所有這些從畫家心靈世界中流淌出來的筆情墨趣,讓觀者莫不心生情思與遐想。

如此,我們不僅從著名美術評論家、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周積寅教授《讀何鳴的畫》所述:“其章法氣勢雄遠,別開生面,往往構圖飽滿,但滿而不塞,靈空透氣,強調骨法用筆,寓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婉媚之內,筆筆見筆,充滿力的美。而無斧鑿之痕。水墨淋漓,灑脫。濃淡得益虛實相生,自然天成。”的字句中領會到何鳴先生作品的藝術特色。

「南京畫廊」書畫名家新春大拜年——何鳴

還可以從著名工筆花鳥畫大師喻繼高先生所給予“江蘇花鳥畫界,我覺得何鳴先生是江蘇寫意花鳥畫家中很突出地一位。”的高度評價中得到驗證。

何鳴先生的花鳥畫之所以,深受專家的好評和群眾的喜愛。還因為他用色濃烈而不失清雅;華麗而不落妖媚,筆法清麗疏朗,意動韻飛,其筆下的鳥蟲千姿百態,又極具神韻。

作為花鳥畫壇的名家,何鳴先生先後出版了《中國畫自學入門》、《學畫入門》、《中國花鳥畫技法》、《中國花鳥畫臨摹範本》、《美術辭林》等,以其殷實的傳統嘉惠後學。

「南京畫廊」書畫名家新春大拜年——何鳴

作為多產的畫家,他創作了大批精品佳作,曾在我國香港、臺灣以及美國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多次赴臺講學,他的作品被全國人大、民革中央、江蘇省人大等收藏。


談及何鳴先生的藝術旅程,不能不提1989年11月赴臺舉辦的個展。活動中,何鳴先生精心繪製了九隻鷺鷥相聚在河畔,凝視著水中圓月的《九思月圓圖》,並用精湛的行書寫道:“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到團圓是幾時。”

這件立意高遠,筆墨技法純熟的佳作,把期盼團圓不願分離的心情表露無遺,令觀賞者感慨萬分。此次破冰之旅的何鳴先生,無疑是新中國成立後大陸首位赴臺辦展的文化交流使者,彰顯了一位藝術家的愛國情懷,為推動兩岸文化藝術交流貢獻了力量。

「南京畫廊」書畫名家新春大拜年——何鳴

喻繼高先生曾說:何鳴在海內外都參加了重要展覽,出版了很多著作,說明他的作品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喻先生預言,沿著這個路子走下去,隨著筆墨的不斷提煉,定能畫出新境界。

而今,何鳴先生雖年逾古稀,但一直堅持潛心創作,格調清雅,構圖新穎,墨彩交融,具有卓越的駕馭筆墨能力,和豐富的美學價值,是他在藝術道路上已然不斷的新提升。

藝 術 創 作 說 明

我堅信並堅持“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和“筆墨當隨時代”的藝術理念,常年在教學工作之餘深入山林、溼地等大自然中寫生,積累創作素材,啟迪創作思路,尋找時代主題。為江蘇省文聯大廈創作的巨幅大畫《盛世春光》就是2009年我隨南京市慈善總會組織的廬山筆會採風寫生活動時,在廬山“龍首崖”寫生所得的寫生稿為基礎,經集體智慧的補充而完成的合作作品。

近年來常常思考寫意花鳥畫“筆墨當隨時代”,如何體現時代精神。2012年我去溱湖溼地採風寫生時啟發了“生命—生機—生態”這一花鳥畫創作主題。我的創作思路是:人類後工業時代的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嚴重環境汙染,使人類及其它生命賴以生存的空氣、水、食物遭受汙染,生態破壞,氣候異常。當今保護地球,愛護生態環境成為全球人類關注的焦點。人類與其他生命(花鳥動植物)共生共處的生態亟需得到保護。當今的寫意花鳥畫在表現生態保護這一重要主題上,也許可以盡一份時代的責任。我選擇這一主題深入溼地寫生,收集創作素材。作品《彼澤之陂》(7米×1米橫長卷)是溱湖溼地採風寫生後所創作的作品,畫中的溼地環境,以鷺鷥為主體的各種鳥禽迴歸溼地、和諧相處、天高地遠、鳧鷺騰飛。我在畫中題記:“溱湖溼地景明氣朗、草木茂豐、洲灘交錯、水網縱橫、蟲鳴鳥語、如唱如歌、雉棲雁宿、泰然不驚,、……此乃動植齊光之生態佳地也。小住姜堰得此景境,甚為欣幸然也……”。力圖表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景象來傳達我創作立意,我將繼續為這一主題努力創作。我想這或許是花鳥畫家的時代擔當,同時也是藝術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的踐行。

作 品 欣 賞

「南京畫廊」書畫名家新春大拜年——何鳴

《搏擊風雲》


「南京畫廊」書畫名家新春大拜年——何鳴

《長空一擊》


「南京畫廊」書畫名家新春大拜年——何鳴

《彼澤之陂》

「南京畫廊」書畫名家新春大拜年——何鳴

《春和景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