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語文教學和學習最大的疑惑、不解或者不滿意的東西是什麼?

書林覽閱


現在語文最需要地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但現在學生學習任務生,很少能拿出時間來進行課外閱讀,尤其是農村中學。古人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農村的孩子這兩點幾乎都做不到。沒有時間讀書 ,也沒有習慣讀課外書,這就造成孩子閱讀理解能力欠缺,他們更不可能行萬里路去增加自己的閱歷,考試中閱讀理解丟分相當嚴重。

因為沒有多少閱歷,書讀的又少,也造成寫不出什麼有內容的東西,作文一項也得分不高。閱讀理解題不行,作文不行,語文還怎麼去得分。

另外,我們也沒有一個讀書的大環境,學校和社會上都如此,有了時間還玩會手機呢。誰能靜下心來去讀書,大多數的孩子是浮躁地。


杉杉心雨


持這種觀點的人是沒真正理解漢語言文字的作用。語文是基礎課,是各學科的鑰匙。一些意象的表述都需要用語言文字展現出來。通過人們的閱讀,理解,分析,判斷,最後得結論。學習語文要有耐心。要通過“聽,說,讀,寫”綜合訓練慢慢積累提高。語文內容包羅萬象,它的外延包括天文,地理,思維邏輯,歷史,哲學等等,內涵包括字詞,句,篇章結構,語法,邏輯,修辭,文體常識,文學常識,漢知識,拼音,標點符號等等,還包涵寫作知識技巧。

總之,語文學習很重要,對將來參加工作,人際交流都不可或缺的工具。所以,必須端正認識,學好語文,打下紮實基礎。








步蘭香407


語文學習好的學生,其它科目有可能不好,語文學習不好的學生,其它科目一定不會太好。這句話是我們這兒的一位老教師說的,我也非常贊同。因為你無法相信一個連句子都讀不順,理解不透的學生能把學習搞好。所以,我認為,學好語文是學好其它科目的前提條件。

但是,目前對於語文的學與教方面,人們有著很大的誤解,認為語文聽不聽無所謂,有時聽還不如不聽。不知說這話的人,為什麼會有如此結論,或許是僅憑一兩次的小聰明獲得高分就沾沾自喜。如果真是這樣,那還設這門語文學科幹嘛?豈不是人人都是語文專家了?

語文的學習,不是憑一朝一夕就能取得好成績的,它需要的是日積月累,是細水長流,短時間的努力和缺失你看不出來,時間長了,自然分曉就出來了。

你看各種課外補習機構,補數學,補英語,補畫畫,補舞蹈,甚至體育都有補的,但語文補習很少。為什麼?因為不能馬上見成效,家長那不好交待,而其它的課程見效快,能得到家長的認可。

雖然語文是我們的母語,我們學起來得心應手,便私下以為學不學都一樣,如果都一樣的話,為什麼中考或高考中語文高分不是很多,就是看起來容易學精通難。所以千萬不能輕視它,否則,你學習的基礎不牢固,其它的科目還能突出嗎?


愛小豬的媽媽


文言句的翻譯對初中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簡短的文言句子還好,有些比較長的文言句子,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倘若學生對句子理解不透,就很難理解文章意思,自然也就不會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那麼,如何翻譯文言文中的長句呢?

一、標線斷開,化長為短

對比較長的文言句子,按照句子的意思進行標線斷開,分解成若干個短句,甚至變成幾個連貫性的詞語,然後再做翻譯。《秋水》和《捕蛇者說》兩篇文章中有不少長句,這些句子都可以採取化長為短的方法來翻譯。例如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句,可以先斷成“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可以斷為“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然後再做翻譯,就顯得容易多了。

二、找出主幹,弄清成分

一個完整的句子應該包含六個部分。即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文言句子裡常出現一些比較特殊的句式,如省略句、賓語前置、狀語後置、定語後置等,翻譯時,是省略句的要把省略內容補上,其他特殊句式要先把它還原,然後再做翻譯。如:莊子《秋水》中,“我之謂也”,是賓語前置句,應為“謂我”,之意,即“說的是我”;“ 聞道百”屬定語後置,應為“百道”,意為“很多的道理”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中的“見……於……”,是表被動的固定結構等。柳宗元《捕蛇者說》中 ,“永州之野產異蛇,(蛇)黑質而白章,(蛇)觸草木(草木)盡死;(蛇)以齧人,(人)無御之者”是省略句;“餘將告於蒞事者”(介賓短語“於蒞事者”後置),“苛政猛於虎也”(介賓短語“於虎”後置) 都屬於倒裝句

三、依靠語感,熟讀理解

要理解語句,就必須注意誦讀。誦讀時不僅要讀清句讀,更要讀出文章的思想感情。當然誦讀不是死讀,而是學生對文章的脈絡弄清之後的吟誦。葉聖陶先生說:吟誦的時候,不知不覺之間,內容就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寶貴的一種境界。要做到理解課文,就要加強對文章熟讀。如要理解莊子《秋水》中的長句,就應先把握它的層次,如:文章第一句寫黃河的壯闊,第二句寫河伯驕傲自滿。兩句之間的連接語是“於是焉”。第三句寫北海的廣闊,第四句寫河伯自愧弗如,兩句之間也用“於是焉”組合。這樣,兩個句子之間都用同樣的結構連詞聯繫,翻譯時就可以採用相同的句式。

四、實詞虛詞,隨文釋義

對課文中常出現的50多個通假字、近百個多義字、22個虛詞的用法和含義,要認真積累,加以整理,牢固掌握,有助於對長句的翻譯。例如:(1)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哉。在這個句子裡,只要掌握:蓋(語氣詞,用在句首),豈若(哪裡象)是(代上句 “之犯死”)等字的意思,就可以順暢翻譯。(2)“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此句要理解:孰”,誰。“斂”:賦稅。 “毒”:害。“甚”:超過。等字的意思就能翻譯出全句的意思來。

五、固定句式,巧妙翻譯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結構。其特點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結在一起,固定成一種句法格式,表達一種新的語法意義,世代沿用,約定俗成,經久不變。固定格式往往前後呼應,互相配合。文言文中,在不少長句常常以這種形式出現,只要熟練掌握,翻譯就會得心應手。如:莊子《秋水》中“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的“非………則……”可以翻譯為“如果不是………就……”和《捕蛇者說》中“非死則徙爾” (“非……則……”可譯為“不是……就是……”)都是表示委婉推測語氣的固定句式,遇到這類句式,就可直接套用固定格式來翻譯。


高江海老師


首先,其他學科不是人人都懂,外行很難介入批評。語文學科的特點是人人都懂點,從專家到家長到普通民眾都能對語文學科發表看法,造成教學理論最多,教法更新最快,師生難以適從。其次,語文教學除了識字之外,都是“慢工”,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口語能力等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許多都是潛移默化,量變積累,轉化為質變的時間相對較長,與現實中廣泛存在的“應試教育”有一些衝突的。


東華舊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393460bc3e94441b7502eeb37ccf54b\

青州快樂小哥


語文課,是所有的科目之媽媽,語文不好呢。可以影響你的所有科目讀跟理解,你連意思都不知道,你這麼做題?怎麼去理解它的意思,說語文聽不聽都可以的人真的不知道他想幹嘛,連國語的學不好丟不丟人?


令狐青雲89088282


語文教學就是要情景教學,才能促生情懷,方能一目十行,妙筆生花。現如今的語文課教學實在是既缺乏古意韻味,又缺乏創新。總是照本宣科,千篇一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一劍笑九洲


語文學習天地廣闊,隨時隨地可以學;但也正因為如此,沒有一定之規,抓手不如其它學科穩妥。很努力卻見效不大學不好的學生多。


中學語文老梅


我的疑惑是,語文教學為什麼那麼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