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女性要麼結婚要麼死?“中國式剩女羞辱”夠了!

沒想到,2020了我們還能看到以下言論:

人要繁衍後代,一般要先群居再繁衍;

30多歲不結婚,自己要反思是不是沒人要。


30+女性要麼結婚要麼死?“中國式剩女羞辱”夠了!

▲ 偶然看到的一條留言

我來翻譯一下,女性晚婚是錯,不結婚等於死罪。不管你讀過多少書,也無論你是否成功,都難逃“剩女羞辱”


01

這個紅線是30歲。

這段時間有個紀錄片很火:《剩女》。以色列導演的作品,反映的是我們國內的現實。


裡面講了3個女孩窒息的生存困境,我隨便舉一個例子。

34歲的單身女孩Mei,大學畢業後一直留在北京,是一家港企的律師。

高階學歷,職業光鮮,外表不錯,但她的人生被宣告了死刑:

34了,還不結婚?


30+女性要麼結婚要麼死?“中國式剩女羞辱”夠了!


剩女標籤不認人,你在都市風光惹人豔羨,回家後都一個樣。

Mei的老家在山東,那邊的女孩過了27歲還沒結婚,任何人都可以嘲笑甚至辱罵你。

姐姐對她人身攻擊,讓她不如嫁給村裡的老光棍,說她“讀書讀傻了,精神不正常”;父親說她太丟臉,自己出去在村裡抬不起頭;在村裡的長舌婦口中,不結婚,不是身體有病就是思想有病。


30+女性要麼結婚要麼死?“中國式剩女羞辱”夠了!


02

Mei問,不結婚我是不是就沒有任何價值了?姐姐回答,當然。

當父親說出“我賣血都想供你讀書,但不結婚不行”,Mei泣不成聲,決定去相親。


沒想到34歲的女孩,在家裡被辱罵,到了相親市場繼續被踐踏。

她提出自己對另一半的要求,真的,一點也不過分:受過好的教育且尊重女性。

結果牽線的人直接諷刺:你不美,你還老,你不要盲目自信。

你在婚戀市場是殘次品。


30+女性要麼結婚要麼死?“中國式剩女羞辱”夠了!


更搞笑的是,在我們看來是體面職業的律師,這份體面竟然也被相親角的大媽撕得粉碎:

“律師太厲害了,拿幾條法律出來我就完了;萬一日後有矛盾了,你就不把我們當自家人了,我害怕,快走快走。

在一次次相親失敗,一次次被家裡、村裡人辱罵之後,Mei說,我原本可以擁有美好的人生,卻因為婚姻問題被搞得一團糟。


30+女性要麼結婚要麼死?“中國式剩女羞辱”夠了!


03


不止一個Mei。

根據全國各省近幾年發佈的數據顯示,晚婚趨勢越來越明顯。2019年調查顯示:

上海平均結婚年齡男性為34.43歲、女性為32歲,並且還有持續上升的趨勢。


30+女性要麼結婚要麼死?“中國式剩女羞辱”夠了!


晚婚晚育趨勢越明顯,側面反映大眾口中所謂的“剩女”也越來越多。


隨著女性獨立意識的增強,愛情觀的變化以及逐漸意識到婚姻制度中隱含的剝削:生育風險、喪偶式育兒、不被承認的勞動價值,家庭暴力等因素。


對於部分經濟條件不錯的女性而言,步入婚姻有時反而意味著生活水平的下降,即所謂的“1+1<2”。


於是她們愈發抗拒剩女標籤,甚至恐婚,或者在她們看來:婚姻已並不再是必需品。


就像有人說的: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人,自我意識遠遠高於在計劃經濟中度過前半生的上一代。相比於男性,女性在婚姻中要承擔更多的責任,自我犧牲也會更多。

很多人望而卻步,或者遊移不定,不願意隨便找個人湊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結果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們逐漸被貼上“剩女”標籤,一個“剩”字,彰顯了居高臨下的態度。


“沒結婚的,是被挑剩下。結婚了的,則是被選中的的勝利者。”


婚否,直接與成敗掛鉤。


30+女性要麼結婚要麼死?“中國式剩女羞辱”夠了!


為什麼“剩女”一詞直到現在都是老生常談?


盤根錯節的社會癥結、原生家庭、性別歧視、性別失衡、來自社會方方面面對女性的社會規訓等,都讓她們避無可避。


而且深深的紮根在很多家庭之中。

“只要不結婚,那就是個不正常的人。”

“不結婚,她再幸福也不能叫幸福。”


在中國,通常大部分父母在子女成長過程中傾注心血,在他們看來,隨之意味對子女的“操控”也可以延伸至方方面面,其中自然也包括戀愛和婚姻自由。


就算子女想擺脫束縛,當父母打出“養育之恩”這張王牌,連子女也會思慮再三;甚至最後不得不屈服於父母。


30+女性要麼結婚要麼死?“中國式剩女羞辱”夠了!


“要麼結婚,要麼死。”同樣也是19世紀美國對於女性角色的刻板定義:父權社會的傲慢,以及對於女性群體的偏見與束縛。

新版《小婦人》在現代視角下,為原著中的女性主義賦予了全新內核:開放式的結尾,女主最後作為作者的身份,作為女性對人生書寫的權力,在結局得到肯定。


30+女性要麼結婚要麼死?“中國式剩女羞辱”夠了!


04

無意挑起性別矛盾,但現實就是,我們只聽到了“剩女”,卻很少聽到“剩男”。

從影視劇裡的人物設置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極少出現30歲以上的女主角,《安家》裡孫儷飾演的房似錦不尷不尬地卡在29歲。實際上,奔四的孫儷演30多歲的職業女性又有什麼問題呢?


30+女性要麼結婚要麼死?“中國式剩女羞辱”夠了!


去年的熱劇《都挺好》,40+的姚晨,劇中蘇明玉的年齡設定為29歲

好不容易在影視劇裡出現一個30多歲的女性角色,她也難逃“剩女”命運,被劇中的老母親劈頭蓋臉一頓痛罵:


30+女性要麼結婚要麼死?“中國式剩女羞辱”夠了!

連創作都開始變得畏手畏腳,就因為赤裸裸的年齡分割線。

真的是大眾不能接受不買單嗎?並不是的。最近大家都喜歡的“斯黛拉”,不就是又美又颯搞事業的40歲成功女性嗎?


30+女性要麼結婚要麼死?“中國式剩女羞辱”夠了!


然而現實世界裡,彷彿女性一旦邁入30歲,就拉響了危機警報,這個時候還沒結婚等於人生完蛋。

就像紀錄片裡的Mei說的,“某種程度上,我戰勝了剩女、單身狗這些標籤,但還是屬於一個人孤零零的勝利,我感到害怕。”

怎麼?

大齡女青年就不配對自己的婚姻質量有要求?

實際上,我們接觸到很多離婚當事人,從他們的離婚原因來看,我們發現“謹慎考慮婚姻,認真做選擇,保持強大”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失敗的婚姻真的比嫁不出去強嗎?更不見得。

我們絕無意規勸女性“結婚”或是“不結婚”,而是想說,選擇權在她們手中,別人沒權干涉,更無權對她們的選擇進行辱罵和踐踏。

30+女性要麼結婚要麼死?“中國式剩女羞辱”夠了!

剛生完孩子的papi醬曾在節目裡說過,“你不要管大齡剩女那些話,沒遇到合適的,千萬別病急亂投醫。”

“剩女羞辱”背後的陰謀,有點女性意識的人都可以洞察到:女性一直在被定義著。

未婚時被說結婚才是幸福的;結婚後被說生孩子養孩子才是幸福;生了孩子之後相夫教子才是幸福。接下來是漫無止境的“被定義幸福”。

順著整個社會的催婚風向標,有人到處散佈婚姻焦慮,汙名化30以上的單身女性,可以說是無知甚至惡毒。

“被定義”久了,什麼時候可以“自定義”呢?

講真,“剩女羞辱”,我們該聽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