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個人做決策時,為何有種窒息,焦慮不安,又非常不踏實的感覺?

馮振語


或許是內心很空,自我不夠紮實

試想當出現決策情境時,內心最害怕什麼情況出現?看到自己害怕的東西,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一般情況而言,決策意味著責任。比如我決定成為心理諮詢師,那我就要為此付出努力,如果賺不到錢又成為不了諮詢師,那我就要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任。

那麼一個人為啥如此害怕決策,如此害怕承擔責任呢?可能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1. 在原生家庭裡,父母沒有給到承擔責任的情境,所有的事情都是被父母安排好。比如說穿什麼衣服?很多的人可能從初中開始就有自己的穿衣品味甚至更早,但是有些人可能在大學了,還是父母給買衣服,所以有些人可能就不能對自己的穿著,個人衛生負責,以至於他們自己在買衣服上會很糾結。
  2. 有過重大的印象深刻的決策失誤,給自己造成了陰影。比如,紙上談兵的趙括,因為自己的決策失誤,導致自己的部下全軍覆沒,他可能一輩子都活在陰影裡。

以上兩個方面都會造成一個人的自我無法形成或者很脆弱,如果想改變是需要一段時間的,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更多幫助需要可以聯繫


樂培心理張老師


首先說環境:思考決策時要單獨靜心,在外面人少的地方走走。

二,下決心時要撇去另一半的思維。為什麼難決策,就是因為擔心另一半的負面因素。老話說:船到橋頭自然直(這裡面有辯證法)。破釜沉舟反倒贏了。

投資賭博除外。


虛偽是真誠媽


那就會是因為一個事情自己有了答案後把答案寫出去讓人們看一下,這時候心裡又害怕自己寫的答案又不對。這時自己的心裡就會有點不自然了,這是很正常的表現也是一個心態沒有調整好的表現。


寂寞的魚198447512


因為選擇就代表著失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