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崗區金鼎山鎮:“壩區+山區”聯合發展 抱團致富動力足

“蓮池村的蓮池壩區是省級示範大壩,村‘兩委’班子很團結,戰鬥力很強,思想也緊跟時代步伐,幫助群眾增收致富的能力大家都看在眼裡。”

“黃鐘村能耕種的土地確實少,是真的山區。雖然村委班子很團結,但思想保守,沒得發展方向。”

紅花崗區金鼎山鎮:“壩區+山區”聯合發展 抱團致富動力足

3月12日,紅花崗區金鼎山鎮蓮池“壩區+山區”聯合黨支部選舉大會正式拉開帷幕,蓮池村和黃鐘村的村“兩委”班子成員、黨員幹部、種植大戶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激烈地討論著產業發展思路。

為何會成立“壩區+山區”這樣的一個聯合黨支部呢?

原來,蓮池壩區作為省級樣板壩區,壩區核心區種植面積約780畝,土地資源條件優越,組織發動群眾、發展產業能力強,產業基礎較好。但是臨近的黃鐘村是典型山區,耕種面積少,產業基礎薄弱。兩村地勢相連,還有一個共同的景點——“千丘田”,面積約300畝。大家思前想後,考慮到兩村的實際情況,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兩村抱團發展,通過壩區發展帶動山區發展。

“圍繞蓮池壩區,成立‘壩區+山區’聯合黨支部,能夠有效整合資源,增強黃鐘村的產業發展能力,推進壩區與山區融合發展、優勢互補,促進群眾增收。”金鼎山鎮包村領導李治梅說。

思路有了,如何實施是關鍵。

紅花崗區金鼎山鎮:“壩區+山區”聯合發展 抱團致富動力足

經過多次商討以及充分考慮地域相鄰、帶動能力懸殊等情況後,蓮池村和黃鐘村最終決定通過“兩委”班子交叉任職的方式,實現融合互補、抱團發展。蓮池村要把好的工作作風和壩區的經營主體帶到黃鐘村去,黃鐘村要把新鮮的想法帶到蓮池村來,建強隊伍,做強產業,確保“強村帶弱村·壩區帶山區”各項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蓮池村和黃鐘村的村“兩委”班子成員、黨員幹部、種植大戶聚在一起,討論產業發展思路。兩村以“千丘田”為連接點,大力發展“產業+旅遊業”,一年實行兩季播種,春有油菜花吸引遊客賞玩,秋有香噴噴的稻米等待收割,兩季產業助推兩村發展,實現了跨壩區、跨村的產業佈局。

蓮池“壩區+山區”聯合黨支部成立後,由鎮黨委下派黨建指導員擔任專職副書記,建強、規範“壩區+山區”黨支部。同時,還下派一名農技專家,積極幫助公司、大戶申請項目,指導種植技術,大力發展經濟效益好、附加值高的產品。

此外,“壩區+山區”所有經營主體、種植大戶抱團成立了一個聯合社,聯合社服從聯合黨支部的管理,爭取項目及政策性補助時,必須通過聯合黨支部進行申報。聯合黨支部監督各個經營主體的盈利收支情況,不斷健全完善產業發展利益聯結機制,讓產業發展紅利切實惠及農戶。

“對於爭取到的壩區基礎設施項目資金,新型經營主體將按照每畝100元的標準分紅給村集體,村集體把分紅的70%利益聯結給土地流轉農戶;另外,新型經營主體政策性補助部分,要按照5%的標準分紅給村集體,村集體把分紅的80%利益聯結給脫貧戶,這樣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剛當選“壩區+山區”聯合黨支部支部書記的閔廷剛介紹。

紅花崗區金鼎山鎮:“壩區+山區”聯合發展 抱團致富動力足

蓮池村、黃鐘村“兩委”幹部交流聯席會上,就兩村“壩區+山區”融合發展進行交流研討。

成立“壩區+山區”聯合黨支部,旨在實現兩村抱團發展,推動強村帶弱村,壯大集體經濟;推動壩區帶山區,拓寬致富途徑;推動企業帶農戶,實現互利共贏。通過聚眾力、匯眾智、集眾志,兩村抱團發展構築起強大合力,有效增強了群眾的致富信心,為金鼎山鎮全面協調發展增添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