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市精簡審批為企業復工“排障”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今年以來,海東市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雙統籌、雙推進”,不斷強化政務服務舉措,進一步規範審批事項和行為,取消不合理審批,優化政務服務,排除企業復工復產中的堵點、難點和痛點,全力推進企業復工復產。

在滿足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礎上,海東市政務服務大廳為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及防控重點物資、生活必需品生產企業開闢審批“綠色通道”。市政府取消和調整5項行政審批事項,精減辦事材料、壓縮辦理時限、簡化辦事流程,採取“承諾+備案”模式,實行特事特辦,快辦快審,加快提高復工復產率。同時,為企業提供“幫辦服務”,對疫情防控重點物資及生活必需品生產企業申請辦理營業執照或變更的,提供全程“一對一”幫辦服務,加快事項辦理進度,實行即申即審、即審即過,暢通辦事渠道。2月3日至3月9日,登記辦事人員8691名。

海東市實行審批項目“容缺後補”,對建設項目涉及的用地、規劃、能評、環評以及按月申報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等審批服務事項提倡線上辦理,確需到現場辦理的事項,要求“一次辦”,對一時難以收集的材料實行“容缺後補”,辦事企業對材料真實性進行承諾,窗口審批部門進行審批出件,對確需提供紙質材料的,由辦事企業在疫情結束後補交。

此外,疫情期間推行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電話辦、預約辦、郵政辦為主,增強線上諮詢辦理資源力量,最大程度保障企業復工復產,消除企業後顧之憂。2月份恢復上班以來,政務服務大廳辦結事項10021件,其中網上辦、不見面辦結3522件,網辦率達35%,全力做好行政審批的“減法”和便民服務的“加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