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強縣吳沙窪村“小”手套助推“大”扶貧

長城網衡水訊(記者胡競文 通訊員陳穎 孟衛力)“俺們已經復工十多天啦,車間裡有專人負責消毒、測體溫,保證大家夥兒的安全。我負責明線工序,你看,這麼一會兒的工夫就做了十來副啦……”武強縣北代鄉吳沙窪村貧困戶孫小居一邊忙著做手套,一邊笑著說。近日,記者來到吳沙窪村手套加工扶貧車間,看到村民們正戴著口罩,熟練地做著手套加工的各個工序。

53歲的孫小居,身患重病,女兒已經出嫁,家裡只有她和老伴兩口人,做手套之前靠種幾畝耕地維持生計,去年成為低保戶,孫小居說:“復了工,收入才有保障,雖然我身體不太好,但一天也能做個百八十副,每天掙三四十塊錢,足夠我和老伴兒的生活費了。”

武强县吴沙洼村“小”手套助推“大”扶贫

新戶入駐第三車間,村民正在安裝設備。陳穎 供圖

武强县吴沙洼村“小”手套助推“大”扶贫

村民調試設備,準備開工。陳穎 供圖

“扶貧車間的建成,極大地調動了貧困戶自主脫貧的積極性,解決了村裡閒餘勞動力地就業問題,也促進了村裡經濟的發展。以前,手套生產個體戶年產值40萬副左右,車間建成後,年產值達100萬副左右,第三個車間的建成預計可解決50人的就業問題,村集體年收益將增加2.5萬元至5萬元。”北代鄉吳沙窪村黨支部書記吳清濤介紹,該村現有村民837戶,貧困戶28戶,幾乎全都加入到手套生產項目當中來,大傢伙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兒。在上個世紀80年代,吳沙窪村便開始了手套加工產業,形成了以其為中心,覆蓋留寺林、張沙窪、解村等周邊多個村在內的手套加工產業片區,如今已建成2個手套扶貧車間,第三個歸集體所有的車間也建成了,在北代鄉黨員幹部的引領下,共吸收54名貧困戶就業,帶動42名貧困戶在家就業,每名貧困戶每年增收1萬餘元。

據悉,受疫情的影響,原本以線下內銷和外貿為主的銷售方式行不通,手套銷售額直線下降。吳沙窪村手套產業主要負責人葛萬凱告訴記者:“復工後,我們將線下銷售方式轉為線上,通過阿里巴巴、京東等平臺進行銷售,並且我們即將入駐阿里巴巴國際站,相信定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武强县吴沙洼村“小”手套助推“大”扶贫

村民在車間進行手套加工。陳穎 供圖

為在疫情期間做好脫貧攻堅工作,武強縣出臺了“抗疫情 保增收 防返貧”十項措施,通過壓實防疫和脫貧攻堅責任、完善脫貧攻堅項目庫、制定經濟作物補貼標準、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促進就業補貼等政策支持、推出扶貧特崗、為特困群眾發放就業補貼、臨時救助金、生活及防護物資、組建督查組等措施,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