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軍”,農民真的從中獲利了嗎?為啥?

農夫山泉有點田Z


從“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軍”,農民真的從中獲利了嗎?個人認為,可以獲利,但是收效甚微,風險卻很大。

農民如果可以從產品的銷售中獲利,那麼農民就不是農民了,就是商人了。某一樣農產品漲價,種植該農產品的農民確是可以從中受益,但是,也是微乎其微。

農產品的價格狂漲,往往是商人暗中炒作的結果,一旦炒作成功,炒作的商人必然能夠獲得暴利,但是受農產品暴漲暴跌影響最大的依然然是農民了,農產品漲價農民確實會增收,但是農民的增收確是極為有限,獲益的姣姣者肯定是中間商了。然而農產品一旦跌價,其絕大部分的損失卻由農民來承擔。‘價賤傷農’,下一年該農產品的種植面積又會減少,而這又為該農產品的再次漲價埋下了隱患。


為了減低這種風險,農民可以抱團取暖,共同面對市場,這樣做不但可以使農民在農產品價格高時多獲取些利益,而且一旦價格降也可以由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至於損失太多。


農牧設備小助手


從“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軍”,農民沒能從中獲利!

當大蒜、大豆和生薑在漲價的時候,農民家裡的這些農作物早就賣光了。根本不可能還有貨。有人狠下心,把來年的種子賣了出去,雖然賣出了高價,但在來年重新種植的時候,只得花更高的價錢賣回種子。許多人因為上一年大蒜、大豆或生薑價格高,今年就大量種植,本來希望今年有好收成,可是事與願違,收穫的作物倒是多了,可是價格又降了。農民增產不增收。這倒也就罷了,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到了第二年的時候,這些去年緊缺漲價的農產品,卻是市場飽和,賤價也無法賣出去!市場需求的殘酷,真讓人想尋短見。許多農民因為大量種植,弄得虧了大本。

為什麼去年種植的農產品能夠發財,今年同樣種植這種農產品卻要把人逼上絕路呢?這就是盲目隨從種植的後果,農民種植農產品,一定要對市場進行調查和合理判斷,有條件的情況,應該多到同為種植農產品的農戶走訪,聽取人家的意見,看看人家今年打算種植什麼作物,以什麼為主,什麼為輔,觀察同行人對種子的保留狀況,同時調查種子市場,看看今年什麼種子銷量大。如果種子銷量偏大的,農戶存留的種子又是偏多的,那麼,就必須考慮今年該不該種植同樣的作物了。

農民為了種植的收成,對市場調查和判斷非常重要,儘量做到合理供需,以免造成農產品脫銷或賣不出去。


山婦黃翠麗


我覺得在這些事情當中,大部分農民反而是受害者。真正的獲利者是不良炒作客。

因為農業、農民與市場信息本來就不對稱,從而導致本來就比較喜歡跟風、從眾農民一哄而上,再加上炒作客故意散佈的消息,農民們哪裡還架到住。炒作客囤積的目的還是要賣,而市場容量並沒有變。第一年農民嚐到了甜頭,第二年猛上。

試問,農民玩兒得過他們嗎?




肺魚探農


蒜你狠:是因為在2010年的時候,大蒜瘋狂漲價,一度瘋漲超過100倍,價格超過了肉和雞蛋的價格,很多民眾甚至買不起大蒜,所以就出現了“蒜你狠”這個熱詞,體現了民眾對大蒜瘋漲這一現象的調侃。

“豆你玩”:豆你玩也是也是因為2010年綠豆瘋狂漲價,超出合理範圍,進而由著名小品《逗你玩》引申而來。也是民眾對大豆瘋狂漲價的一種調侃話語。

“姜你軍”:同樣也是2010年瘋狂漲價的生薑引發的網絡熱詞,也是生薑瘋狂漲價超出合理範圍後的又一調侃詞語。

在2010年很多農產品都瘋狂漲價,雖然和當年流感流行,物價上漲,供需關係緊張有一定的聯繫,但是這些農作物瘋漲的背後都有幕後推手,各地產生了很多炒家,炒蒜,炒豆,炒姜,瘋狂哄抬農作物價格,低進高賣,以達到盈利目的。當時很多炒家鼓吹大蒜是消毒之王,防癌之王,綠豆養生,補腎益氣等嚴重誇大大蒜,綠豆作用的言論。

農民是否賺錢?

雖然當時農作物瘋狂漲價,但是農民並沒有賺到錢,賺到錢的是瘋狂炒作的炒家。當時很多收購商,在收購的時候瘋狂壓低收購價,然後囤積奇貨,使市場上這些生活物資嚴重缺貨,價格瘋漲後再高價出售。由於運輸成本,天氣等原因,農民手上的農產品只能低價出售,反而菜賤傷農,姜農,豆農,蒜農平均每畝損失1000元以上。後期經過國家管控,打擊炒家,釋放物資,市場調控,這一輪瘋狂漲價的鬧劇才得以控制。

總結:國家應該加強農產品價格的市場管控,並有效引導農民科學種養,組織農產品公司和農戶簽訂合理的供貨協議,堅決打擊不法炒家,這樣才能有效保障農民收入,穩定市場。

以上就是個人對此事的一些淺見,或有不對之處,往各位指正,打字分析不易,望各位看官點個關注,給個贊。


我就是小農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這幾個詞語組的不能不叫絕……

真的是這樣嗎?非也…

現在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敢問又有幾位真正的獲得豐收的喜悅了?答案是沒有…

現在從農民的種地來說,凡是一般用自己僅有的土地,想有豐收的喜悅還真的沒有看到!

首先現在人均土地在我們這隻有一畝地左右,1---1.5畝地的樣子。每年種植的是小麥和玉米。一年就這兩季!

算一下從土地翻新到小麥下地在到成熟收割,用的費用,耕地要80元一畝地,用肥料要一畝地100元,犟地也就是種小麥要30元。在到成熟收割要80元,加上自家人工前前後後也得要按一星期算一個人的,每天要100元這就是700元錢。(以上價格參照我們這的大概數)這樣合計就是990元錢。小麥價格每年也就是0.9--1元錢一斤。

大家一算就知道了,農民沒有得到收益!

以上只是舉個例子,僅供大家參考…

農民從我們的祖祖輩輩都是種地的,現在農民種植土地小範圍的話,也真的是賺不到多少錢的。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聽著這幾個詞老百姓能賺錢,其實非也。這中間環節造就了這幾個名詞。

願老百姓真的能從自己的勞動獲得真正的滿足感,獲得感…

加油,加油…


空空空空空空


沒有獲利,得不償失,最終傷害消費者,導致市場不認可,不敢消費,價格下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