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要活得明白,便意味著痛,便意味著孤獨

尼采:要活得明白,便意味著痛,便意味著孤獨

尼采:要活得明白,便意味著痛,便意味著孤獨


尼采(1844—1900年),德國思想家、哲學家、詩人、評論家、語言學家、作曲家,其哲學著作有《權力意志》《不合時宜的考察》《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我的哲學老師叔本華》《悲劇的誕生》《論道德的譜系》《人性的、太人性的》《朝霞》等等,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對後世哲學產生深遠影響。

尼采哲學深受叔本華的影響,從尼采主要代表作之一《我的哲學老師叔本華》的書名當中,就可看出叔本華的思想是如何深深烙印於尼采的頭腦上。


尼采:要活得明白,便意味著痛,便意味著孤獨

叔本華


尼采強調生命意志,認為一個人必須老老實實成為他自己,恢復人的生命本能;和叔本華一樣,尼采反對現代理性,而叔本華則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現代理性的哲學家,開創了唯意志論和現代悲觀主義哲學體系,尼采在這方面遵循著他的導師叔本華的思想,對傳統道德進行了猛烈的批判,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尼采“給西方哲學帶來顫慄”;尼采最為著名的為人所知的還是他的“超人哲學”,他所謂的“超人”也就是新人,是不同於他所生活的時代的人,因為他對他所處的時代感到很失望,於是夢想著改善人,虛幻出“超人”的形象。

尼采自稱為“歐洲最徹底的虛無主義者”,否定了一切目的性,認為虛無主義已經來臨,這些思想成為之後許多存在主義哲學家的思想源泉,比如薩特、加繆、海德格爾等。當然,薩特、海德格爾等哲學還深受叔本華的影響。


尼采:要活得明白,便意味著痛,便意味著孤獨


尼采認為,幸福的人生是不可能的,如要活得明白,便意味著痛苦。

尼采引用他的“導師”叔本華的話,說明幸福的人生是不可能的這個哲學命題。這是叔本華的理論,也是尼采的理論。我們必須成為自己,所以必須真誠對待自己,但是如果一個人一旦真誠了,就會導致苦難,甚至不得不與他深愛的人為敵,不得不與他所處的社會制度為敵。一個真誠的人,必定深受他人的誤解。


尼采:要活得明白,便意味著痛,便意味著孤獨

尼采


尼采說:“人類的一切秩序終究都是為了不斷地渙散人的思想,從而使日子不知不覺地過去。他為什麼要反其道而行之,偏要活得明白呢?而這便意味著活得痛苦。”活得明白,便必然是痛苦的。如果我們得過且過、循規蹈矩,那麼便能夠和周圍的人和諧相處,我們的生活就會過得舒適,思想也就不會有什麼負擔。但是,一旦活得明白,便會變得孤獨,甚至不得不與他人為敵,不得不與他自己所處的社會制度為敵。

如果我們過得庸俗,就會快樂;如果我們活得明白,便會痛苦,便會孤獨。還是逃不脫叔本華那句話:“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尼采:要活得明白,便意味著痛,便意味著孤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