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家朱家溍先生

文化大家朱家溍先生

文化大家朱家溍先生

朱家溍先生(1914年8月11日—2003年9月29日),男,字季黃,浙江蕭山人,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局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九三學社社員,著名的文物專家和歷史學家。朱家溍先生於2003年9月29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朱家溍先生的父親朱文鈞先生(號翼盦)是著名金石學家,曾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負責鑑定院藏古代書畫碑帖。先生自幼受家學薰陶,酷愛祖國傳統文化,精研文物及歷史等。1941年於北京輔仁大學國文系畢業後在後方糧食部參加工作。1943年,趁著重慶冬季霧天沒有日機轟炸,故宮博物院決定在重慶市區兩路口舉辦一次短期展覽。在糧食部門任“專員”的29歲的朱家溍被故宮借調過去當臨時工。這件事讓朱家溍空前高興。受家庭影響,朱家溍從幼年時期就對金石書畫耳濡目染,可畢業後卻幹了跟興趣完全不相干的工作。這次短期展覽讓他跟文物“重續前緣”,更讓他跟故宮結下了不解之緣。三年後,朱家溍正式進入故宮工作,一干就是57年。朱家溍在故宮工作57年,不僅是工作,更是一代故宮人對文博事業的堅守。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到北平,歷任故宮博物院科員、科長、編纂等職務,擔任文物提集、整理、編目、陳列等工作。工作中,廣泛研究中國古代書法名畫和工藝品及古建築、園林、明清歷史、戲曲等。1950年任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兼任陳列組組長,負責各項大型文物陳列設計和佈置,依據明清檔案和歷史文獻等,逐步恢復太和殿、養心殿等部分重要宮殿內部陳設原狀。1966年後參加故宮藏書的鑑定和編選出版工作。1983年任研究員。1992年應國家文物局之邀參加全國各省、市、縣博物館和考古所等單位的文物鑑定專家組工作,確認全國各地呈報的一級文物。1988年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91年被國務院評為享受第一批政府特殊津貼之突出貢獻的專家。

朱家溍先生先後主編了《兩朝御覽圖書》《清代后妃首飾》《明清帝后寶璽》等圖書,由先生主編的《國寶》榮獲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一流圖書獎,他還參加了《故宮珍品全集》《中國美術全集》《中國美術分類全集》等的編寫,發表數十篇重要學術論文。他的專著《故宮退食錄》被評為1999年十大暢銷書之一。

朱老善於詩書畫。其詩詞高古典雅,辭藻華美,常融合情、景、理為一體。他臨了許多古代名家的帖和畫,細膩精美。書法上尤擅小楷,書法清純秀美,嚴謹不苟,有如美玉無瑕疵。他寫書法可以說沒有絲毫的商業性質,純粹是為公服務,體現了一個真正學者的情操。

他寫字大抵不出顏柳,偶也旁逸隸書,一筆標準的漢隸,寫得起輪起廓,四平八穩。都由臨範而出,有源可溯,和他世家子弟的身分相符。常見的應酬字都寫顏柳,自運的筆跡也以顏柳為底子。老年朱先生,有時寫行書字形已經有點顛仆,但很奇怪一旦寫正書,就規規矩矩,法度森嚴。

在研究和鑑定中,朱家溍所依靠的不僅是經驗閱歷,更是史料、檔案和實地調查。曾有不少年輕人跟朱家溍請教研究方法,朱家溍讓他們先看器物,從器物出發去尋找文獻,然後再從文獻上的描述來印證器物,不要迷信別人看到的,而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或是將別人沒有講的細節記錄下來。

他有著高深的京劇戲曲的藝術造詣。他曾師從著名武生楊小樓,扮演的關雲長、林沖令人叫絕。翁偶虹先生曾評論朱先生:“身軀修偉、歌喉爽銳,猶能傳楊派之神……”

朱家溍先生兄弟四人於1953年、1976年、1994年先後將家藏的大批珍貴碑帖、明清傢俱等文物,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和浙江省博物館等單位。

“文物專家、清史專家、戲曲研究專家……”深厚的專業造詣,讓朱家溍成為文博方面的著名專家。可他始終認為外界給予他的各種稱呼是不恰當的,他對自己的評價是“一個稱職的博物館工作者”。

朱老為中華民族、為文物博物館事業、為弘揚傳統文化奉獻了一生。元末明初詩人、畫家王冕《墨梅》詩有:“只留清氣滿乾坤”句,朱老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精神與文化財富,是我們永遠懷念和學習的榜樣。(張世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