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溫實初,讀懂已是中年人

最初看電視劇《甄嬛傳》的時候,是在二十幾歲的年紀。

印象深刻的是,一群后宮女人為了爭寵,不停地勾心鬥角,看得很累心。

而劇中的三個主角,雍正、果郡王和溫實初,穿梭在花團錦簇的女人堆中,都格外耀眼。

其中,溫實初給人的印象最為刻骨,他活到了最後,也是活得最累的那個。

年輕時,總認為溫實初的一生是不幸的,他愛得痴狂,傻得可悲。終其一生,都在被愛所困所傷,最後落得孤苦終身。

人到中年時才發現,溫實初的整個人生,其實都有我們普通人的影子。

年少不懂溫實初,讀懂已是中年人

在生活中,他謹小慎微;在工作中,他位卑職低;在情場中,他難趁心意。

縱使生活從未善待過他,他也從沒放棄過心中所求,抱怨過命運的不公,從來都是盡他所能地應對生活裡每一份波瀾。

他的一生,就是一個普通人最真實的寫照。


1

《甄嬛傳》裡,溫實初的出場,是在甄嬛從寺廟祈福出來。那時候的甄嬛,得知自己即將進宮選秀,她心有不願,故求佛祖保佑她落選。

彼時的溫實初,在寺外悄然等她。

從他與甄嬛的談話中,我們得知他的家世:他父親也是一名御醫,曾受後宮爭鬥牽連被誣,幸得甄嬛之父出手相救。

年少不懂溫實初,讀懂已是中年人

他身為一名太醫,是子承父業。

根據史料記載,清朝的太醫院院使是正五品,而一般御醫只是七品品軼,職位並不算高。當時的溫實初,應該是七品的官職。

雖然職位不高,但他的醫術在太醫院裡算是頂尖的,通過幾件事都可以印證:

宮中發生時疫,太醫院的太醫們都一籌莫展,只有溫實初苦心研究出了治療的藥方。

眉莊難產病危時,太醫們都是手足無措,都詢問溫實初有何良方。

甄嬛懷最後一胎時,因身體不好,難以保胎,最後還是把溫實初請了回來幫她診治。

至於平時為眾嬪妃看病,基本也是以溫太醫為主,可見他的醫術造詣是很高的。

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職位也從御醫升為了院判。

年少不懂溫實初,讀懂已是中年人

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人子弟",但他憑著豐富的醫學知識,紮實的功底,用心的鑽研,腳踏實地地在職業生涯中一步步走向巔峰。

現實中的我們,不也正是如此嗎?

人到中年的時候,回首從初入社會到逐漸有穩定生活的每一步,不都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堅持奮鬥出來的嗎?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充滿了辛酸的奮鬥史,每個人的字典裡,都沒有容易二字。

踏實努力,穩重精進。

溫實初的職場人生,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


2

電視劇裡,有這樣一個小情節:

宮中鬧時疫的時候,華妃因為陷害眉莊的事,受到皇上處罰。旨意到達的前一天,華妃為求自保,想弄到治療時疫的藥方。

她逼著心腹太醫江誠和江慎研究藥方,但配置無果,兩個太醫最後竟然偷了溫實初的方子。

年少不懂溫實初,讀懂已是中年人

看著江太醫與溫實初虛情問候的那一幕,我們不禁內心感嘆,這樣的場景在我們的生活裡也遇到過。

相比於溫實初的誠懇善良,江太醫的虛假表露無遺。

但溫實初面對"敵人",不動聲色,面子上的文章做得滴水不漏,即使最後明知藥方被他偷去,也沒有撕破臉皮的你爭我鬥。

年少不懂溫實初,讀懂已是中年人

他只是花費更多精力,去研究新的藥方,解決實際問題,而沒有停留在與敵人的爭鬥上。

他用強大的智慧和肚量為武器,付諸行動,卻不為自己爭辯。

每個人的內心都充滿了對真善美的渴望,但是一定會遇到很多假惡醜的人和事。

有句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尤其在工作中,有利益的存在的地方,就一定會有競爭。

在我們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取得一點成績,被領導同事欣賞讚美,甚至在升職加薪的時候,總會有人忌妒,打擊,報復,甚至拼命排擠。

社會就是這樣,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無處不在。

人心險惡,人情冷暖,我們都需要溫實初那樣的通透。

要想站住腳跟,更要憑自己的實力和智慧。


3

最心疼溫實初的一點,莫過於他一生都想要得到甄嬛,卻從未得到過她。

看他最初對甄嬛的表白:

"嬛妹妹,家父在世時常說,一片冰心在玉壺,他讓我把這把玉壺交給溫家未來的......其實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心意,你若接受的話,就不用再去宮中殿選了。"

那一刻,溫實初手握玉壺,告訴她願意一生一世對她好,疼愛她,保護她,永遠事事以她為重。

年少不懂溫實初,讀懂已是中年人

被婉拒後,他難掩落寞,卻不糾纏。

在得知甄嬛跟果郡王暗生情愫後,他試圖再次對甄嬛告白,甄嬛問他:"說實話,你是覺得和我在一起要緊,還是我真心安樂要緊?"

他回答說:"你和我在一起,不會真正地開懷喜樂,那麼,還是你真正的安樂更要緊些吧。"

年少不懂溫實初,讀懂已是中年人

其實那一刻,他一定心如刀絞,但再不爭辯。

縱使他深情以對,也終無法得到她;縱使他掏心掏肺,卻始終得不到她的理解。

德國哲學家斯普蘭格曾說:"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沒有像青年時期那樣強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時期了。沒有任何人會像青年那樣沉陷於孤獨之中,渴望被人接近和理解。"

那份不被理解的苦楚,唯有自知,唯有隱忍。

我們也總會被不理解的情愫包圍。

而在應對這種不理解時,年輕時候的我們,會選擇怨天尤人,自暴自棄甚至針鋒相對。

人到中年才深深體會,自己的苦自己嚥下去,自己的心結自己去解。

苦中前行,才是我們更好的出路。


4

《甄嬛傳》後段,眉莊的難產而逝,賺了無數人的淚水。

很多人都希望她能活下來,但縱使溫實初醫道再高,也迴天無力。

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個愛自己的女人,死在自己的懷裡。

年少不懂溫實初,讀懂已是中年人

"真好,我從沒像現在這樣躺在你的懷裡。"對他而言,已然是最扎心的情話。

那一刻,溫實初才感到無助,才懂得眉莊對他的深情。

這些感覺,終於讓他的世界轟塌了,他才從內心裡真正地明白一種失去的可貴。

他曾對甄嬛說:"嬛妹妹,這麼多年的守護你已經成了習慣,而眉莊的每一份深宮寂寞我都感同身受。"

只是,愛過而知酒濃,人去才知情深。

他的後半生,必定是在對眉莊的懷念中度過,也定會一生珍惜他們的女兒。

人生無常,很多人其實都在不斷的擁有和失去,在擁有時覺得無味,在失去時才知甘甜。

人生海海,大多人都有著各式各樣的不容易,也很難人人都活成人生贏家。

縱觀溫實初的一生,他的悲歡離合,正是大多人的生活縮影。

以前看他,只是心有同情,而今再看他,卻心有佩服。

他用堅強、隱忍、痴情,給我們上了一課。

年少不懂溫實初,讀懂已是中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