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膨大期是什麼時候?

北極光x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馬鈴薯膨大期是出苗後第50~60天進入塊莖膨大期。 這個階段馬鈴薯的葉可根莖已經生長到最大化,該主要生長地下的快徑了,也是馬鈴薯了,主要就是馬鈴薯該往大處生長了。塊莖生長都很迅速,這時候莖葉停止生長並逐步衰老,但塊莖則繼續生長,增長個頭和重量,塊莖膨大期結束,進入幹物質積累期,這是塊莖的重要時期。 所以一定要在這個時期給馬鈴薯要適當的追肥和澆水,充分滿足這一時期馬鈴薯對肥、水的需求,是獲得塊莖產量豐收的關鍵。




小小一棵蔥


塊莖膨大期也叫塊莖增長期或結薯期。從開花或盛花開始進入到收花、莖葉開始衰老為止是塊莖膨大期。歷時15~25天。也就是出苗後第50~60天進入塊莖膨大期。按馬鈴薯生長狀態看,從莖葉和塊莖幹物質重量平衡到莖葉和塊莖鮮重平衡為止。

這個階段,是以塊莖體積增大和重量增大為重點。是從以地上莖葉生長為主轉入以地下塊莖生長為主的階段。塊莖和莖葉生長都很迅速,莖葉的鮮重和葉面積都達到一生中值。之後,莖葉停止生長並逐步衰老,但塊莖則繼續生長,增長個頭和重量。逐步使莖葉鮮重和塊莖鮮重達到平衡,標誌著塊莖膨大期結束,進入幹物質積累期,塊莖產量的70%左右是在此期形成的。所以,本期是馬鈴薯一生中需肥、需水多的時期,吸收的鉀肥比發棵期多1.5倍,吸收的氮肥比發棵期多1倍,達到一生中吸收肥、水的高峰。充分滿足這一時期馬鈴薯對肥、水的需求,是獲得塊莖產量豐收的關鍵。





輝GG


【大別山鷹】答疑:馬鈴薯發棵期已經開始結薯,到了始花期薯塊開始膨大,到了花謝後就停止膨大,並逐漸沉積澱粉至成熟。

馬鈴薯用塊莖繁殖,根系弱,分佈淺。地上部高45一100釐米,直立或半直立生長,各節葉腋抽生分枝。馬鈴薯喜冷涼,怕霜凍,不耐熱。土溫5一7℃薯塊開始發芽,以18℃時最快。莖葉生長適溫約為20℃,若高於30℃,莖葉細小生長差。土溫在16一18℃時適合塊莖膨大,如果高於30℃則停止。馬鈴薯較耐陰,苗期長,適合間套作,短日照促進塊莖膨大,長日照促進地上部的生長。

馬鈴薯需肥很多,要早施氮肥,多施鉀肥。幼苗期以氮肥為主,促進地上部生長,擴大葉面積。發棵期已結薯,要多施鉀肥,少施氮肥,並保持田間溼潤,促使莖葉生長。結薯期要供應充足的肥水,有利塊莖的膨大生長。收穫前控制田間溼度,促使塊莖成熟和澱粉積累,增加耐貯性。在幼苗出齊後,要間去細弱苗,以利養分集中,使薯苗健壯。當花蕾抽生後,要及時除去花枝,可以使集中於薯塊生長,到於提高產量。

以上是@大別山鷹的個人觀點,關注@大別山鷹,關注#頭條三農#,每天為你分享不一樣的三農觀點。


大別山鷹


您好!馬鈴薯塊莖膨大的適宜溫度(棚溫和地溫)為16~19℃,不超過20℃。 1、肥水管理

馬鈴薯大量開花、地下塊莖快速膨大期是決定產量的關鍵時期,肥水供應虧缺將嚴重影響產量。研究發現,馬鈴薯塊莖產量的70%是從盛花期到莖葉衰老為止的這段時間形成的。此期也是馬鈴薯一生中需肥水最多的時期,應及時澆水,並每畝隨水衝施15~20公斤硝硫基複合肥。有噴滴灌設施的可選用高鉀型水溶肥。以保證充足的水肥供應,獲得豐收。

2、注意培土

生產上馬鈴薯植株的匍匐莖常常會竄出地面,莖尖變綠、生出綠葉,形成新的枝條,這會影響薯塊的膨大,造成減產。另外,小薯塊膨大後也容易露出地面,長成“露頭青”薯,商品性降低。馬鈴薯種植一般需培土2次,分別在現蕾初期匍匐莖頂端開始膨大時和盛花膨大期進行,培土厚度為3~5釐米,可防止這一現象發生。

3、控制旺長

馬鈴薯盛花期也是地上部莖葉生長最旺盛的階段,這階段要注意控制旺長,促進馬鈴薯薯塊的膨大。

4、根外追肥

在馬鈴薯現蕾、開花到結薯期進行根外追肥,效果最好,不僅能夠增強植株抗病能力,還能增強光合作用、提高產量。可以用0.3%磷酸二氫鉀溶液和0.5%的尿素溶液進行葉面噴施。但要避免濃度過大,造成“燒苗”。時間以傍晚為好,應避免高溫乾旱、下雨或大風天進行根外追肥。


花樣垛莊農人兄弟


馬鈴薯膨大期管理注意啥

  1.增施肥水。研究證明,塊莖產量的70%是從馬鈴薯盛花期到莖葉衰老為止的這段時間形成的。此期也是馬鈴薯一生中需肥水最多的時期,植株吸收的鉀肥量比發棵期多1.5倍,吸收的氮肥量比發棵期多1倍。充分滿足馬鈴薯這一時期對肥水的需求,是獲得豐收的關鍵。建議菜農及時澆水,並每畝隨水衝施25千克氮磷鉀複合肥,或衝施高鉀型衝施肥5千克左右,以保證充足的水肥供應。

  2.掐去花蕾。馬鈴薯孕蕾開花要消耗大量的養分,所以見花蕾就儘量掐去,能促進薯塊膨大,增加產量。

  3.注意培土。筆者在田間看到植株的匍匐莖有的竄出地面,莖尖變綠、生出綠葉,形成新的枝條,這會影響薯塊的膨大,造成減產。另外小薯塊膨大後也容易露出地面而變綠,群眾稱為“露頭青”。薯塊變綠後龍葵素含量增加,不僅吃起來辛辣麻口,商品性降低,而且還會出現噁心、頭暈等中毒症狀,所以要及時培土,防止以上現象發生。馬鈴薯一般要培土2次,現蕾初期匍匐莖頂端開始膨大時進行第一次培土,培土厚度為3—4釐米,防止匍匐莖竄出地面,形成新的枝條;第二次培土在馬鈴薯盛花膨大期,培土厚度為4—5釐米,防止薯塊露出地面。

  4.控制旺長。馬鈴薯盛花期也是地上部莖葉生長最旺盛的階段,這階段要注意控制旺長,促進馬鈴薯薯塊的膨大。菜農可以根據馬鈴薯長勢噴施0.1%的矮壯素,以在植株現蕾開花時噴施效果最好。

  


長白山晶晶


從開花或盛花開始進入到收花,莖葉開始衰老為止是塊莖膨大期。歷時15-25天,也就是出苗後第50-60天進入塊莖膨大期。按馬鈴薯生長狀態看,從莖葉和塊莖幹物質重量平衡到莖葉和塊莖鮮重平衡為止。這個階段,是以塊莖體積增大和重量增大為重點,是從以地上莖葉生長為主轉入以地下塊莖生長為主的階段,塊莖和莖葉生長都很迅速,莖葉的鮮重和葉面積都達到一生中最大值,之後,莖葉停止生長並逐步衰老,但塊莖則繼續生長,增長個頭和重量,逐步使莖葉鮮重和塊莖鮮重達到平衡,標誌著塊莖膨大期結束,進入幹物質積累期,塊莖產量的70%左右是在此期形成的。所以,本期是馬鈴薯一生中需肥以及需水最多的時期,吸收的鉀肥比發棵期的1.5倍,吸收的氮肥比發棵期多1倍,達到一生中吸收肥和水的高峰。充分滿足這一時期馬鈴薯對肥和水的需求,是獲得塊莖產量豐收的關鍵。


80金枝


對於馬鈴薯我家是從來沒有用過膨大的藥刺激,最後收穫的時候是七大八細的。大山農村主要注重的一下幾點:一是土壤的選擇,我們會選冷沙泥巴。二是切坨種植,每一個苞一坨,一窩一般放三坨。三是種植是每一窩都是拿草木灰和農家糞混合發酵的肥料覆蓋,這也作為了馬鈴薯的肥料,一窩一大把。四是馬鈴薯要經常手工鋤草,鋤草後會立即拿草木灰和農家糞混合發酵作為追加肥料。每年我家這樣種出的馬鈴薯個頭整體也不小,而且土質也會很疏鬆,特別好挖。大家可以借鑑,借鑑的前提就是荒山樹林多,雜草柴火容易採,自家農家肥才來得容易,必定一背柴燒成灰是不多的。


津城小魚兒


馬鈴薯現蕾後10至15天,此期開花、莖葉增長和塊莖膨大並行,是馬鈴薯一生中發育的全盛時期,莖葉生長達到高峰。該期形成的幹物質約佔全生育期的75%。每窩馬鈴薯在條件適宜的條件下,單株可增重20至40克。也是其一生中肥、水所需最多時期。該期如遇高溫乾旱,將嚴重影響塊莖生長,薯塊多出現畸形變小,種性降低。因此,此期應特別注意防旱,保證水肥供應,促進塊莖正常生長。


江北哥


馬鈴薯膨大期補充肥力,活化土壤,強抗鹽鹼,提高產量,效果好,收益高


愛你是我今生幸福


馬鈴薯膨大期是溫度16攝氏度到19攝氏度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