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82年生的金智英》與女權主義的聯繫


簡論《82年生的金智英》與女權主義的聯繫

《82年生的金智英》書籍封面,來源網絡

《82年生的金智英》

《82年生的金智英》描繪的是一位年逾三十的女性前半生的平凡生活。至於為什麼這本書會被作為一本與女權主義聯繫起來的反思讀物,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從整體來看,這本書文字語言流暢,邏輯清晰,十分適合無障礙閱讀。作者似乎致力於描寫客觀事實而非頻繁加以修飾手法,就如同任何一個人波瀾不驚的一生,平淡且真實。而這種平淡甚至無趣的語言卻掀起驚天駭浪,直擊心靈,引起反思。

從金智英(書中女主角)的前半生來看,82年生的金智英和許多人都一樣,按部就班的讀小學、中學、大學,再工作、結婚生子。在這期間,她從“反抗”到“沉默”;成為母親後,從“沉默”走向“發聲”。

原本金智英和芸芸眾生一同淹沒在被潛移默化的女性群體意識中,不再懷疑或者詢問,漸漸學會“閉嘴”,活成大家都滿意的樣子,看不出和大家有什麼不同。直至逐漸心理崩潰,開始以身邊人的口吻反抗不公正的待遇。她在平凡的內核中孕育出頗具反抗精神的性格,因為30歲出頭的金智英生病了——產後抑鬱症和育兒抑鬱症

在男權社會里,成為母親並不是原罪,作為一名女性似乎是原罪的初始。女性意味著“母性”、“母愛”、“溫柔體貼”、“顧家”之類的標籤,不過這些只意味著你是一名還算可以的家庭主婦;真正厲害的女性都是事業家庭兩頭兼顧,更為嘆止的是有的女性竟然取得了成功;這就叫沒有成功的女性惶惶不可終日,忍受多方指責。

這真是十分苛刻的條件。

社會及人對女性的不公正,甚至嚴苛,在這本書中有許多簡單卻飽含深意的語句表達出來,直面女性人生中面對的諸多不公正,如:

“她就是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的——女孩子凡事要小心,穿著要保守,行為要檢點,危險的時間、危險的人要自己懂得避開,否則問題出在不懂得避開的人身上”。

“你不是說叫我不要老只想著失去嗎?我現在很可能會因為生了孩子而失去青春、健康、工作,以及同事、朋友等社會人脈,還有我的人生規劃、未來夢想等種種,所以才會一直只看見自己失去的東西。但是你呢?你會失去什麼?”

“能不能不要再說‘幫’我了?幫我做家務,幫我帶小孩,幫我找工作,這難道不是你的家、你的事、你的孩子嗎?再說,要是我去工作,賺來的錢難道都只花在我身上嗎?幹嘛說得好像是發善心幫別人做事一樣?”

“那些有輕微頭痛就馬上找止痛藥來吃、光是點顆痣也要塗麻醉藥膏過的人,卻要求母親以最自然的生產方式,忍受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痛苦,以及一不小心就會喪命的恐懼。只因為這樣看似比較有‘母愛’,世界上會不會有名叫‘母愛’的宗教呢?信母愛,得永生。”

“不論哪個領域,技術都日新月異,儘量減少使用勞力,而唯有‘家務’始終得不到大家的認同。自從成為全職主婦,金智英最深刻的體悟是:人們對‘持家’的雙重定義。有時持家會被看作‘整天在家裡閒著沒事做’,充滿貶義和歧視;有時則被看作‘養活一家老小的事’,把你捧得高高在上,卻又不會用金錢來換算這件事情,因為一旦有了定價,勢必得有人支付。”

“諷刺的是,當加害者在擔心自己很可能會有一些雞毛蒜皮的損失時,受害者則必須做好很可能會失去一切的心理準備。”

為什麼說是“反抗”?


為什麼說是“反抗”?


因為從前提出抗議卻被教訓,直至她開始保持沉默。


南非的

曼德拉有一段話非常有深意,即:如果天空不亮,那就摸黑生活;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那就不必去照亮別人。但是,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不要為自己的苟且洋洋得意,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的人們。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不可扭曲如蛆蟲。

金智英的反抗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均是合情合理的,不反抗才顯得驚駭。對於反抗社會強加於女性的束縛及偏見,金智英是勇敢的。即使卑微如塵土,也不可扭曲如蛆蟲。那些躲藏在黑暗之中諷刺、幫腔的人,下一次風暴來臨時,她們將無立錐之地,被風暴埋沒。

P.S.2019年11月7日,同名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在韓國上映,國內並無院線,至今也沒有視頻APP播放資源。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以黑暗作答,以緘默回應。

簡論《82年生的金智英》與女權主義的聯繫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來源於網絡

簡論《82年生的金智英》與女權主義的聯繫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來源於網絡

簡論《82年生的金智英》與女權主義的聯繫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來源於網絡

簡論《82年生的金智英》與女權主義的聯繫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來源於網絡

簡論《82年生的金智英》與女權主義的聯繫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來源於網絡

亟待解決的女性問題

女權主義者艾瑪.沃森曾在聯合國做出《HE FOR SHE》的演講,其中有兩段是這樣說的:


簡論《82年生的金智英》與女權主義的聯繫
簡論《82年生的金智英》與女權主義的聯繫

為什麼女性在男權社會中難以享受到應有的權力?即便是涉及到事關自身健康的生育都難以得到客觀對待?


榆林墜樓孕婦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忍受生育痛苦與精神抑鬱的女性需要一個能看見光的將來,埋首在家務與育兒中的母親需要被社會理解,失去職業生涯的女性需要被接納。曾經,她們也是懷夢少女,誰願紅顏老去獨自凋零?

這一切,都亟待解決。


雖然非一日之功,然而不開始就無所謂好的將來。

從女性的角度來說,我們都是金智英,或多或少都曾受到過不公正的待遇,沒得到原本應有的權利。既然如此,為什麼大家都奉勸我們成為金智英?因為這是一條眾人走過且自詡通達的路途,理應讓所有人來學習怎樣走這條路,思想和身體不允許出現一絲的偏差。引起反思,警惕成為金智英,這就是《82年生的金智英》與女權主義的樸素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