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名山——青城山,縱橫千百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館”

青城山中雲茫茫,龍車問道來軒皇。當封分為王嶽長,天地截作神仙鄉。

一首詩道出了青城山的美,青城山的不凡,青城山的地位,青城山的神秘!

道教名山——青城山,縱橫千百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館”


青城山作為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自東漢以來歷經二千多年。東漢順帝漢安二年(公元143年),道教創始人“天師”張陵來到青城山,選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結茅傳道,青城山遂成為道教的發祥地,被道教列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數十座道教宮觀。珍藏著大量古蹟文物和近代名家手跡。可以說,青城山是一座縱橫千百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館”。

道教名山——青城山,縱橫千百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館”


青城山古名天倉山。相傳軒轅黃帝遍歷五嶽,封青城山為“五嶽丈人”,故又名為丈人山。

青城山名稱的來由,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終年常綠,諸峰環繞,狀若城廓。故為“青城”山。另一種是青城山原名為“清城山”,因古代神話說“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唐代時佛教發展迅速,佛教和道教在山上發生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兒,唐玄宗信道,親自下詔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詔書將“清城”寫成了“青城”,所以改稱青城山,此據並非傳說,山上至今保留有唐代碑文詔書全文以佐。

道教名山——青城山,縱橫千百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館”


青城山靠岷山雪嶺,面向川西平原,群峰環繞,狀若城廓;林深樹密,四季常綠;丹梯千級,曲徑通幽。全山以幽潔取勝,與劍門之險,峨眉之秀,夔門之雄齊名。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古人記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說。

道教名山——青城山,縱橫千百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館”


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於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堪稱青城山特色的還有日出、雲海、聖燈三大自然奇觀。其中聖燈(又稱神燈)尤為奇特。上清宮是觀賞聖燈的最佳觀景處。每逢雨後天晴的夏日,夜幕降臨後,在上清宮附近的聖燈亭內可見山中光亮點點,閃爍飄蕩,少時三、五盞,忽生忽滅,多時成百上千,山谷一時燦若星漢。

道教名山——青城山,縱橫千百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館”


青城之幽素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就曾舉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宮。還為青城山作畫——《青城山全圖》,晚年寫下:"看山還故鄉青","而今能畫不能歸",表達了他終身對故鄉青城仙山充滿著眷戀之情。

道教名山——青城山,縱橫千百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