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大人”是誰?為什麼見龍在田、飛龍在天都要見大人?

周易》中包含了大量樸素的發展變化的觀點。“易”最主要的意思是變化。世間的一切事物都處於發展變化中,而這種變化又體現為對立雙方矛盾的相互轉化,由陽到陰,由陰到陽,無論是自然還是生命直到人生的變化,都是矛盾互相轉化的結果。而事物發展變化是循序漸進的,一旦超過最高發展階段,必定會向著相反方向發展。這就是“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道理。


《易經》中“大人”是誰?為什麼見龍在田、飛龍在天都要見大人?


以乾卦為例,它的卦辭是這樣寫的:

初九(第一爻):潛龍勿用。

九二(第二爻):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第三爻):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第四爻):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第五爻):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第六爻):亢龍有悔。

古人喜歡龍,崇拜龍,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所以,用龍來代表一個人在社會的發展歷程。

《易經》中“大人”是誰?為什麼見龍在田、飛龍在天都要見大人?

初九象徵一個人的開始階段,他的力量很微弱,處於潛伏蓄勢待發的階段。

九二,經過積蓄力量,龍擺脫了潛伏的狀態,從水下開始進入地面,事業有了小的起色。

九三,隨著事業和地位的發展,人難免會志得意滿驕傲自大起來,這時候,《周易》告訴我們每天都要努力奮鬥,最重要的是保持謙虛謹慎,這樣才可以免於災禍。

在九四階段,龍進入了深淵之中,可謂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事業和人生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九五階段,龍開始獲得極大的成功,達到了人生巔峰……


《易經》中“大人”是誰?為什麼見龍在田、飛龍在天都要見大人?


其中在九二和九五都提到的“利見大人”,那麼這個大人到底是什麼人呢?一樣麼?


《易經》中“大人”是誰?為什麼見龍在田、飛龍在天都要見大人?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心智成熟,學業有成,世界觀也成型了。這個時候,可以到社會上大展拳腳,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了。

見龍在田,就是龍躍出水面,出現在陸地上,向大家展示其矯健非凡的身姿。

左右顧盼兮,捨我其誰!

一個年輕人,想在社會上展露頭角,需要一個伯樂,一個引路人。如果是到了一個單位,同樣需要一個賞識他的好領導。

這個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貴人"古代沒有貴人這個說法,就稱為“大人”。因此爻辭上就說“利見大人”。


《易經》中“大人”是誰?為什麼見龍在田、飛龍在天都要見大人?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飛龍已經翱翔九天了,地位已是九五至尊了,為什麼還要“利見大人”呢?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帝王,看似高高在上,風光無限。但要想有一番作為也是不容易的,需要有幾個超級大臣輔佐才行。

所以這時的大人是輔佐的人而不是提攜的人。


《易經》中“大人”是誰?為什麼見龍在田、飛龍在天都要見大人?


事實上,《周易》就是用大自然的象數來代表宇宙萬物發展的規律。但它哲學思考的重心從一開始就沒有放在對宇宙萬物自然規律的探索上面,而是通過宇宙萬物的發展變化,探究人如何在社會上安身立命,如何面對自己波濤洶湧的內心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周易》是中國人生哲學的起源。


《易經》中“大人”是誰?為什麼見龍在田、飛龍在天都要見大人?


如果說,古希臘哲學從一開始是探索宇宙起源的問題,而以《周易》為源頭的中國哲學,則是教人如何安身立命的問題,是關懷人類、關懷社會,如何完善人性的問題,這也是中西方哲學的根本分野。

如果有更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下《圖解易經》這本書。

讀原文的周易實在是過於深奧晦澀難懂,所以我讀的是這種帶有註釋、解釋以及白話文講解的《圖解周易》,裡面全都是大白話。

從五行、天干、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再深刻的道理,也讓你一目瞭然。


《易經》中“大人”是誰?為什麼見龍在田、飛龍在天都要見大人?

這本書還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通俗易懂,一看就會。

《易經》中“大人”是誰?為什麼見龍在田、飛龍在天都要見大人?

這本書56元,其實也就是相當於飯店的一道飯菜錢,卻能讓你近距離接觸古代先賢的思想文化,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