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屋到磚房,小村莊有了大變化

夜幕降臨,連綿的山谷陷入沉睡,月光在田野間流動,走進林洞村,卻是異於往日的寧靜,從新建成的文化健身廣場傳來鼓樂聲,村廣場舞隊的大媽們隨著《好日子》歡快的旋律翩翩起舞,紅彤彤的臉上滿是喜慶的笑容。

近日,南方電網廣東中山供電局在肇慶市廣寧林洞村的扶貧項目有新進展,光伏發電第四期工程全面復工,該項目在林洞村文化樓以及鎮週轉房樓頂建設,總投資60萬元,容量100千瓦,併網發電後將為村民帶來穩定收益。同時,抗擊疫情期間,扶貧幹部高鋒協助了25位貧困戶返崗就業,並組織貧困戶開闢種植5畝大棚西瓜,夏天就會有西瓜收成,此舉有效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自從中山扶貧駐村工作隊進駐後,我們林洞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村內基礎設施完善了,解決了貧困家庭讀書難和看病難問題,貧困戶全部實現了住有所居,大家幸福感滿滿。”肇慶市廣寧縣南街鎮林洞村黨支部書記梁世智臉上充滿了欣喜之情。據悉,2019年12月30日,經肇慶市、廣寧縣批准,南方電網廣東中山供電局扶貧工作隊對口扶貧的林洞村及貧困戶全面實現脫貧退出省定貧困村及貧困戶序列。截止2019年12月,林洞村共43戶113人全面落實“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率達100%。

村裡來了新書記,舊貌煥新顏

2016年,中山供電局委派“中國好人”高鋒同志,擔任林洞村駐村工作隊隊長(2019年兼駐村第一書記)。林洞村位於肇慶市廣寧縣南街鎮東北方向,地處兩縣交接地帶,地緣優勢較弱,地處丘陵山崗地帶,經濟發展滯後,是省定扶貧村之一。

身為駐村工作隊隊長兼駐村第一書記,高鋒一直堅持奮戰在最前線。從中山到肇慶廣寧林洞村,需耗時3個小時,行駛兩百多公里。剛到村時,村裡的泥路也不太好走,一到下雨更是坑坑窪窪、泥濘不堪,一路顛簸是常有的事。他一般每兩週回一次中山處理其他相關工作,直到2017年孩子出生後才改成一週回去一趟。四年多來,高鋒就這樣來回奔波,往返的路程已達六萬多公里,相當於繞了地球1圈半。

“剛來的時候我就尋思突破點在哪裡,認真瞭解村裡狀況後,我就去請教廣寧縣農業局的意見,他們覺得林洞村有著山地優勢,推薦選擇將特色種植——彩椒種植作為重點扶持產業。我也認同,長效脫貧必須有產業,比如種植,更要瞄準市場高端需求,提高土地的利用價值。”高鋒說。他是一個喜歡“琢磨”的人,接到扶貧任務後,他就想起自己曾經見過太多的駐村扶貧,走了之後村裡很快就恢復原來的貧窮,這樣長此以往也不是辦法,所以他就常常思考,將來工作隊走了,能不能給村裡留下點啥?長效造血,留下特色產業是唯一的出路。

於是,中山扶貧工作隊於2017年底投產林洞村大棚蔬菜基地項目,並採取“基地+合作社(貧困戶)+企業”模式開展生產種植經營,發動林洞村25戶貧困戶62人通過勞動致富。如今這裡成為了肇慶地區最大的現代農業產業基地,他們還將收成的彩椒通過通過線上網絡微店推廣、線下參加扶貧農產品展銷會,以及食堂採購、員工訂購等方式,每年為貧困戶帶來2000餘元/人的經濟收入。除了生產種植經營模式以外,扶貧隊還通過開展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提供穩定就業機會、入股水電站和開展土雞養殖項目等方式促進貧困戶增收,2019年度助力有勞動能力貧困戶戶均增收1.2萬元。


從土屋到磚房,小村莊有了大變化

受疫情影響,扶貧產品彩椒滯銷,南方電網廣東中山供電局扶貧幹部高鋒與村民一邊幫村民收割彩椒,一邊想辦法


2020年春節,彩椒的豐收卻遭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的“寒流”,導致1300多斤的彩椒滯銷,眼看貧困戶的辛苦付出要打水漂,高鋒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事不宜遲,他立刻拿起手中的電話,先後聯繫中山市扶貧辦,中山駐縣組,廣寧縣扶貧辦,南街鎮政府等單位,兩天之內打了二十幾通電話,嗓子都冒煙了,就為了能把彩椒都賣出去。可是目前各地處於“封城”的嚴峻形勢,1300斤彩椒的銷售談何容易,不僅要賣出去,還要送出去,送貨還得有人接洽,現在“人人自危”的情況下,困難重重。經過兩天兩夜,十幾二十個電話的協調,高鋒嘴都磨破了,最後與廣寧縣南街鎮政府達成合作,1300斤彩椒將由他和扶貧工作隊成員配送送到南街鎮23個單位村社區。


從土屋到磚房,小村莊有了大變化

疫情期間,南方電網廣東中山供電局扶貧幹部高鋒驅車回到定點扶貧村肇慶市林洞村內,在春耕之時和農戶一起在


扶貧至今林洞村的每一寸變化高鋒都瞭然於心:從漏雨的土樓到結實的磚屋,從貧瘠的農耕地到大棚蔬菜基地果實累累,扶貧工作隊一步步引領著林洞村發展蔬菜種植特色主導產業,讓林洞村在2020年開年之初就摘掉了“貧困”的帽子,走向勤勞致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2019年,中山局繼續派另一位扶貧骨幹王劍波前往駐村,加強了扶貧力量。高鋒踏實樸實的工作作風,贏得了村民的認可,他們打心底裡喜歡上了這位總是來他們家噓寒問暖,解決他們實際困難的新書記。

電亮鄉村 提升產業發展力

“以前家裡的燈時亮時暗,特別是過年外出務工的都回來村了,用電多起來就會遇上停電,現在好了,家裡和心裡都亮堂了!”看著自家磚房內明亮的電燈,崀頂自然村的貧困戶棠哥一臉幸福地說道。自從林洞村實施農網改造工程後,電力足了,電壓穩了,村民勞作致富也更有奔頭了。

曾經,林洞村供電能力比較薄弱,遇到陰天下雨線路跳閘率比較高,崀頂、大寨等幾個自然村存在夏天電力供應不夠、電壓偏低的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中山供電局作為牽頭單位,積極聯繫肇慶供電局加快林洞村農網改造,有效解決了低電壓、穩定性不足的問題。

除此以外,高鋒就一直在琢磨,如何結合電網企業的專業優勢促進打贏脫貧攻堅戰。經過調研,高鋒帶領駐村工作隊積極探索適合林洞村發展的扶貧項目,多次與南方電網能源公司溝通,通過實地調研和可行性分析,結合林洞村日照較長、光資源豐富的特點,最終決定在林洞村開展光伏扶貧項目。如今,林洞村上一大片“藍色海洋”正“向陽而生”,為村民們聚集著“陽光財富”,給林洞村村民們帶來長期產生效益的優勢。

“實現脫貧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將繼續鞏固脫貧成果,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高鋒講道。


從土屋到磚房,小村莊有了大變化

春天裡,大棚的彩椒苗比較潮,結出的果實質量參差不齊,南方電網廣東中山供電局扶貧幹部高鋒在和村民討論如


暖心之行 舍小家為大家

“做扶貧工作絕不是‘紙上談兵’就能完成的事兒,必須要把村民當家人,把扶貧當家事,將心比心的投入真感情,才能將工作做好做實。”高鋒說道。

看到林洞村孩子們破舊的衣服,明亮的眼眸,高鋒不禁想到自己遙在中山家中才兩歲多的女兒馨馨。高鋒自己出身貧寒,正是在學校和社會的幫助下完成學業,考進中山供電局工作。自從他有收入以來,就一直自費資助貧困孩子讀書回饋社會,到目前為止已經資助了12個孩子。“對貧困家庭的孩子而言,讀書是他們唯一的出路,所以我一直在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幫助他們,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高鋒說。

因此,來到林洞村後,他下定決心,一定要讓林洞村的孩子們有書讀,讀好書。為此,他積極倡導和組織高鋒愛心服務隊的隊員參與愛心志願服務,多次在林洞村開展“光明學堂”“情暖村屋”“愛心助學”、一對一結對助學幫扶等活動。在駐村工作隊安排下,2019年,陳曉怡和梁思瑩兩位小朋友走出林洞村,來到中山。不一樣的生活體驗,讓她們小小的心靈受到了大大的觸動,一次簡單的“旅行”,讓她們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立志好好學習,走向更廣闊的世界。目前,扶貧隊捐贈款項以及生活、學習用品,幫助26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貧困戶梁紹東一家對於扶貧隊的幫助懷有深深的感激之情:“駐村書記高鋒親自帶領我老婆到大旺高新區一家企業面試,老闆被他的誠意感動了,讓我老婆在工廠飯堂工作,吃飯還可以免費,又為我家增加了勞動收入。”2018年,他的女兒梁韻怡在下學途中偶遇車禍住院,高鋒帶領工作隊多次探望解決困難,幫助貧困戶積極開展法律救助工作,對肇事者進行索賠。在扶貧隊的幫助下,梁紹東一家六口人生活漸漸步入正軌。

算起來,從2015年至今,高鋒的駐村扶貧日子已經超過了5個年頭,這期間經歷了結婚,妻子懷孕生娃,到現在女兒馨馨兩歲,“我特別感激我愛人對我的支持和理解,駐村扶貧長期不在家,不間斷自費助學,讓她在我們這個小家裡獨自擔當了好多,這些普通女人都接受不了的行為,她卻義無反顧地支持我。”說起妻子,高鋒一臉的感激和感動。這位駐村第一書記,到現在還沒有買車,平常在中山騎自行車上下班,到村裡就開局裡的工程車,每天粗茶淡飯,但是精神上卻很有奔頭,活得愉悅滿足。

從土屋到磚房,小村莊有了大變化

在南方電網廣東中山供電局扶貧幹部高鋒和村民們的共同努力下,林洞村扶貧彩椒售罄,在春耕之時,素材大棚準


如今的林洞村,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比桃花源還多了幾分欣欣向榮,據悉,目前林洞村道及巷道100%實現硬底化,重建坑塘橋樑,村民們的出行、農作物銷售運輸已然打開了“康莊大道”。中山局還協助建成了文化健身廣場和農家書屋等基礎公用設施,讓村民的生活更豐富多彩,一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畫卷緩緩鋪開。(胡家玥 黃語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