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決定:振興成吉思汗傳統,全面恢復回鶻式蒙古文


蒙古國決定:振興成吉思汗傳統,全面恢復回鶻式蒙古文


據新華社消息,蒙古國政府3月18日正式通過《蒙古文字國家大綱》,決定從2025年起全面恢復使用回鶻式蒙古文,即俗稱的傳統蒙古文。根據這份大綱,蒙古國將從2025年起在國家公務中同時使用西里爾蒙古文和回鶻式蒙古文,為接下來全面使用回鶻式蒙古文做準備。

根據史料記載,傳統蒙古文由蒙古帝國的締造者成吉思汗下令創立,並由曾任乃蠻國掌印官,後歸順蒙古的回鶻人塔塔統阿負責制定。使用傳統蒙古文書寫的重要史料包括《蒙古秘史(Құпия жазба)》、《黃金歷史(Алтын жазба)》、《珍貴的寶藏(Құндылықтар қазынасы)》等。

由於歷史原因,蒙古國於1946年廢棄回鶻式蒙古文,開始使用以斯拉夫字母為基礎創制的新蒙文,也就是西里爾蒙古文。

從1991年開始,蒙古國中學教育階段一直以單獨設置課程形式,向學生教授傳統蒙古文字。傳統蒙古文共有28個字母,由上往下書寫。從2010年起,蒙古國開始擴大使用傳統蒙古文。


蒙古國決定:振興成吉思汗傳統,全面恢復回鶻式蒙古文


一、蒙古國現代化的兩條道路

蒙古文字是他源文字,歷史上經歷了多次文字更迭。回鶻蒙古文是蒙古民族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但卻不是20世紀40年代蒙古國改用西裡爾字母之前惟一使用的文字。在歷史上,蒙古民族使用過回鶻蒙古文、八思巴文方體字、索雲布文、阿里嘎裡文、託忒文、瓦金德拉文,以及目前蒙古國使用的西里爾蒙古文、拉丁蒙古文等。

蒙古國創制西里爾蒙古文、拉丁蒙古文,以及如今提倡恢復回鶻蒙古文,都與特定時期社會環境和政治取向密切相關。在蒙古國政治精英眼中,西里爾蒙古文代表著斯拉夫文明,拉丁蒙古文代表著歐美文明,回鶻蒙古文象徵著蒙古國自身文化的傳承。某一種文字的取捨,不僅僅是現代與傳統之間的選擇,更是這一時期內政外交的晴雨表。

在1930〜1941年間蒙古國出版的書籍中,有回鶻蒙古文、拉丁蒙古文、西里爾蒙古文並存的現象。這是因為該國在1946年正式使用西里爾蒙古文之前曾推行過拉丁蒙古文。按照2017年發佈的《蒙古國語言文字政策》的觀點,無論當時創制拉丁蒙古文還是創制西里爾蒙古文,都與蘇俄推行的文化侵略政策有著密切關聯。客觀地說,蘇俄在其國內製定和推行的少數民族新文字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蒙古國的文字改革。

十月革命前後,針對沙皇政府在俄國強制推行的俄語教育,列寧提出“各族語言一律平等”的主張。1922年阿塞拜疆率先對複雜難學的阿拉伯文字進行了拉丁化改革,被列寧讚譽為“東方的偉大革命”,開啟了蘇俄各少數民族文字的拉丁化進程。1936年肅反運動擴大化後,蘇俄各少數民族放棄已使用的拉丁字母,轉用西裡爾字母。


蒙古國決定:振興成吉思汗傳統,全面恢復回鶻式蒙古文


從時間上來看,蒙古國文字拉丁化和西里爾化均晚於蘇俄各少數民族。1930年11月蒙古國政府決定製定拉丁蒙古文方案,30年代中後期開始逐步培訓拉丁蒙古文師資、嘗試在出版物中使用拉丁文蒙古文,但十餘年間始終沒有正式出臺相關決議。這是因為蒙古人民革命黨內部在以拉丁文取代回鶻蒙古文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以總理阿穆爾為首的反對派與以喬巴山為首的改革派之間鬥爭異常激烈。

直至1939年8月蘇俄內務人民委員會以日本特務罪名逮捕阿穆爾、1941年蘇俄最高法院軍事法庭對其定罪後,才為蒙古國文字改革清除了道路。1941年2月蒙古人民革命黨中央政治局和部長會議聯席會議頒佈了使用拉丁蒙古文的決議。

然而受蘇俄文字改革政策變化的影響,在宣佈實施拉丁文暫行方案不足一個月後,1941年3月25日,蒙古國黨中央和部長會議聯席會議又出臺了新的文字決議,稱拉丁蒙古文在標音蒙古語方面存在技術缺陷,為鞏固蒙蘇兄弟友誼、掌握蘇俄人民豐富的文化,決定以西裡爾字母為基礎創制新文字。隨後蒙古國採用了專家創制的西里爾蒙古文方案,並於1946年1月1日正式使用。

西里爾蒙古文的創制和使用,給蒙古國社會各個領域帶來深刻而久遠的影響。西里爾文字改革加速了蘇俄對蒙古國社會文化的改造和思想的滲透,使蒙古國融入斯拉夫文化圈,從語言文化方面割裂了蒙古國與東方各國之間的聯繫,達到了“去東方化”的目的。但它也使蒙古國一躍成為世界上國民識字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由建國之初的不足1%上升至90%以上。

蒙古國決定:振興成吉思汗傳統,全面恢復回鶻式蒙古文

二、從去斯拉夫化到獨立自主的象徵

冷戰結束後,世界格局和蒙古國的內政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改革又被提到國家日程上來,蒙古國面臨著四種選擇:恢復回鶻蒙古文、繼續使用西里爾蒙古文、西里爾蒙古文與回鶻蒙古文並行、使用拉丁蒙古文。近30年過去,把回鶻蒙古文確定為國家文字的呼聲一直很高,但實際效果難以如願,至今蒙古國官方文字仍舊是西里爾蒙古文。其中原因不乏被政客利用的因素,黨閥紛爭也使得語言政策延續性差,難以有效實施。

這一時期蒙古國恢復回鶻蒙古文的過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90〜1995年。隨著蘇東劇變,蒙古國進入社會轉型期,西里爾蒙古文被視為蒙古國斯拉夫化的標誌而遭到強烈質疑,恢復回鶻蒙古文的呼聲極為強烈。1990年蒙古國部長會議作出了《關於組織全民學習傳統文字的活動》的決議。1991年小呼拉爾(即大呼拉爾的常務委員會)通過決議,決定從1994年起恢復使用回鶻式蒙古文。1992年國家大呼拉爾(即議會)作出了政府部門逐步恢復使用回鶻蒙古文的決定,但由於資金、印刷技術、師資力量等方面的原因,該決定未能得到落實。

第二階段是1995〜2010年。1995年蒙古國大呼拉爾通過了政府提交的《蒙古文國家計劃I》,啟動恢復回鶻蒙古文,該計劃為期十年,完成情況並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西里爾蒙古文已經在民眾中得到廣泛使用,二是由於剛剛經歷社會劇變,蒙古國將主要力量放在恢復和發展經濟上,無暇為恢復回鶻蒙古文的工作投入太多人力財力。

回鶻蒙古文只是被賦予民族文化上的象徵意義,在一些特定用途上使用,如國璽、議會和政府各部的公章、牌匾等。2008年3月發佈《蒙古文國家計劃II》,內容上與《計劃I》具有較高重合性,但也未能夠貫徹實施。恢復回鶻蒙古文的進程成為了一場持久戰。

第三階段是2010年至今。2010年蒙古國頒佈《國家安全構想》,將語言文化安全納入國家安全構想之中,傳承蒙古國曆史、文化、風俗的回鶻蒙古文被視作國家安全、獨立、自主的象徵,被提升到國家安全的層面。2015年頒佈《語言法》,以立法形式明確了語言文字對於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

蒙古國外交政策的調整、全球化和網絡時代的到來,為拉丁蒙古文再度登場提供了條件。

上世紀90年代蒙古國進入轉型期後提出構建“第三鄰國”的外交構想。2011年“第三鄰國”政策被寫入《蒙古國外交政策構想》。在建構“第三鄰國”的過程中,2003年蒙古國提出了《拉丁字母國家計劃(2003〜2006)》。


蒙古國決定:振興成吉思汗傳統,全面恢復回鶻式蒙古文


儘管該計劃未能得到完全貫徹,但互聯網的普及已經帶來民間自發的文字拉丁化趨勢,拉丁蒙古文的使用已經成為現代蒙古國民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為輸入便捷,無論網絡平臺還是手機短信,拉丁蒙古文錄入使用比例都大大高於西里爾蒙古文。在經歷了八九十年的輪迴之後,蒙古國再度出現西里爾蒙古文、拉丁蒙古文、回鶻蒙古文並行的局面。

蒙古國著名詩人蘇倫扎布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時說:如同蒙古人騎馬遠征,從不會只備一匹馬,承擔著不同作用和使命的三種文字並行將還持續。回鶻蒙古文將繼續被作為國家的象徵加以推廣,但回鶻蒙古文和拉丁化文都無法替代西里爾蒙古文的通用文字地位,三種文字並行的局面在一定時期內還將長期存在。

四、2025年開始,傳統蒙古文將全面復興

蒙古國政府3月18日正式通過《蒙古文字國家大綱》,決定從2025年起全面恢復使用回鶻式蒙古文,即俗稱的傳統蒙古文。

蒙古國政府要求,國家通信技術部門著手解決互聯網環境中無障礙使用蒙古文國際標準碼問題;國家標準計量部門通過國家公務用西里爾及回鶻式蒙古文標準;科學院、語言文學院等機構加快建設公民及法人代表雙文數據庫等。

蒙古國政府還要求,新聞出版部門到2024年前必須同時用雙文發佈、發表文字內容。所有國家機關創造新老文字網絡環境,所有國家公務人員將參加傳統蒙古文培訓,以迎接最終完全使用傳統蒙古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