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提問一個問題,手機,電視到底該不該讓孩子看?為什麼?

愷鉞媽媽


手機,電視應該讓孩子看,因為看電視和玩手機等電子產品可以讓寶寶變得更聰明,只不過因為小孩的自律性很差,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控制時間。

首先:現實生活種很難杜絕寶寶看電視和玩手機,那麼我們就要學會如何控制時間。有一次我到朋友家,他家的小孩才兩歲多,就自己會開電視關電視,玩手機了;現在的生活,大人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工作上,基本上是手機不離手的,耳濡目染,好奇心驅使下小孩勢必要搶過來玩一玩。電子產品色彩鮮麗,寶寶點一下還會動和說話,可以和寶寶互動,這樣一來他就把手機當成了心愛的玩具了。

其次:有一些益智節目還是可以促進寶寶的智力發育,孩子模仿與接受新事物很強。我們經常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瞭,有一部分原因是小孩接觸到這類電子產品後,部分益智遊戲,客觀上讓小孩從小就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那我們為什麼要控制時間呢?一是對他的健康有影響,特別是視力。二是小孩自律性很差,很容易上癮,影響學習。

綜上所述,我認為可以讓小孩看電視和玩手機、平板和電腦,但是我們掌握內容和時間的問題,這才是我們家長應該做的。什麼時間可以玩,什麼時間不可以,能玩多久都要限制好,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要因為他哭,我們就放棄了原則。這樣孩子不會出現上癮和不聽話等現象,而且還能讓他們養成自律的好習慣,這是人生贏家的一大好習慣呢,你說呢?


果爸聊孩子


作為一名老師、也是一名小學孩子的家長,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先說說我家孩子的情況:

在孩子幼兒園之前,對於手機、電視,我們是嚴格禁止的。我們臥室裡,甚至都沒有安裝電視。幼兒園以及之前的階段,孩子接觸的基本是繪本、故事機等,睡前我們也會給孩子講一講睡前故事。

當幼兒園之後的小孩子是繞不開動畫片的。我們也會給她看,但是會固定時間,比如每天的中飯後,她可以在客廳看兩集“小馬寶莉”,因為事先和她商量好,所以看完兩集之後,她自己會把電視機關了,然後玩其他玩具。

我們也有在她面前玩手機的時候。她看見了,也會湊過來一起看,比如一起刷一會兒抖音,看一看有趣的小視頻,大家樂一樂。但也都是偶爾為之。大部分時候,她也有她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樂趣,我們也會偶爾參與她的樂趣當中。

從我是一名家長的角度,我的想法是:

手機也好、電視也好,並不是洪水猛獸,但前期,還是要嚴格禁止,因為孩子並不會分辨是非啊,很多廣告、電視,其實並不適合孩子觀看,沉迷其中,害處是要多過好處的,尤其是視力上,我們不想孩子早早就戴上眼鏡了。

但是,幼兒園之後,嚴堵以外,我們也會給她適度地開一開窗口,讓她接觸一下新的東西。因為到了學校階段,你再不給她接觸這些東西,她就會從身邊的同學那裡瞭解到,繼而產生嚮往。這時你再繼續賭,則反而會引起她的好奇心,然後偷偷地也會去嘗試這些東西。

心理學上有個禁果效應,對於孩子而言,你越打擊的東西,他越在意,越嚮往。所以,適當讓孩子接觸這些東西,是告訴孩子,這些東西其實並不神秘,也就那樣,不用太嚮往。

這時,你只要和孩子約法三章,我認為適當讓孩子接觸,是不會有多大問題的。

但是,從一個老師的角度去看:

大部分會出問題的孩子,都是家長在約法三章上實在是沒有做到。

我接觸到的很多家長,平時沒有時間管孩子,就把孩子交給手機、電視來管。這樣一來,孩子確實“很乖”啊,也不吵了,也不鬧了,也乖乖一整天都在家了。但是,卻讓孩子失去了體會其他遊戲、活動的樂趣,導致孩子成為手機、電視重度的沉迷者。

很多家長,最後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然後也會來諮詢我,“君山老師,我孩子初三了,還整天就知道玩手機,我真得想盡辦法了,一點用都沒有。”

一般情況下,到這個階段再想辦法,真得是晚了。我很想問的是,在孩子最初接觸手機、電視的階段,你有重視起來麼?

結束語:

手機、電視,不是洪水猛獸,但如果控制不好、卻對孩子來講就是洪水猛獸。

你問到底該不該讓孩子看手機、電視。各個家庭情況不同,各個家長讓孩子看手機、電視的出發點不同。同一個答案,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所以,看過君山上面的想法,大家可以酌情去想一想這個答案!


你好,我是君山,一線教師,愛談一點教育,如果你也喜歡,歡迎關注我,君山期待與你進行交流!


君山老師


我外甥在上三年級,特別愛看動畫片,尤其愛看奧特曼,當他看上電視後,如果他媽媽不限定時間,一他會一直看。最近還迷上了手遊。疫情期間上網課時,他媽如果不在身邊,他就會拿起手機玩遊戲。讓她媽很是惱火,為這事還打過孩子幾次,可不是很見效。

據我瞭解,孩子在家玩手機、看電視已經成為一個家長們普通關心的問題,有的家中甚至因為手機、平板、電視等電子娛樂產品出現悲劇。

四川一中學生,因在家玩手機被父母痛罵後,一氣之下選擇跳河,所幸被及時救下;
杭州一15歲女生,因偷偷玩手機被爸媽發現,雙方發生爭執,女生竟從19樓跳下,當場死亡;
河北一13歲女生,深夜玩手機被媽媽發現,媽媽憤而將手機摔爛,女孩離家出走至今未歸...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由於手機引發的家庭悲劇也頻頻出現在網絡上。讓人扼腕嘆息之餘又讓不少家長思考:為什麼一部手機會讓自己的孩子變得如此脆弱?是手機讓親子關係變得如此劍拔弩張嗎?孩子又為何總是沉迷手機?到底是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還是這是一個解決不了的難題?

那麼,手機,電視到底該不該讓孩子看?為什麼?我們來分析一下:

手機、電視的危害

1、影響孩子的視力。

長時間、近距離觀看手機或影視,由於手機或電視的屏幕分辨率都很高,頻率也都很快,孩子們需要高度集中精力,才能跟上屏幕的跳躍。而且手機或電視的畫面色彩豔麗,飽和度較高,容易造成視覺疲勞,最終會促進近視眼的形成和發展。

2、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形成和記憶力的提高。

國外一項研究發現,3歲以前,每多看一小時的電視,7歲的時候就多10%的可能會產生注意力障礙的問題。同時,另一項研究指出,大量看電視的1-3歲幼兒,他們在學齡早期往往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和閱讀困難等問題。

3、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發展。

孩子們社交能力的提高,需要他們走出去,去和他人交往, 與他人的溝通和接觸的過程中,慢慢學會如何和其他人相處。而在這個過程中,反饋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孩子們需要通過外界的反饋去加強或修正自己的行為。而電視節目是完全無反饋的。我就見過好幾個從小就大量看電視的孩子,社交性的發展明顯滯後。

4、混淆現實和虛擬

有的孩子長期沉迷手遊,並模仿遊戲當中的行事風格,最終導致犯罪。

曾經有一新聞,一男子韓某因感情糾紛,糾集朋友餘某、張某和吳某,模仿“網絡殺人遊戲”中人物角色,手持砍刀棍棒蒙面,夜闖被害人孟某家中,打砸物品並把孟某打成輕傷。
據承辦法官介紹,被告人韓某、餘某、張某、吳某,因被告人韓某的個人感情糾紛,他們四人於今年2月24日夜裡持砍刀、棍棒蒙面進入被害人孟某家中,將被害人打成輕傷,並砸壞屋內物品。庭審中,一被告人稱四人經常玩一種“網絡殺人遊戲”,便模仿遊戲中角色的裝扮,即持刀持棍蒙面去打人,但沒意識到在現實生活中是犯罪。

當然手機或電視只是工具,它們並沒有好壞之分。孩子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是自己和家庭教育。

經常接觸電子產品好處

  1、孩子玩手機遊戲,可以鍛鍊手眼協調能力和思維能力。

  2、一個好的視頻或節目,比起語言、書面教育,視頻動作教育顯然更加能夠讓他印象深刻。

  3、對於2週歲左右的孩子來說,適合的動畫片可以增加孩子的詞彙量,完成詞彙量的大量累積,為日後的語言發展打下基礎。

  4、讓孩子們在一塊時有共同語言。試想一下,如果一群孩子在一起討論《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或遊戲人物,而自己的孩子並沒有看過或玩過,顯然並沒有話題可聊,很容易被排斥在外,不利於人際交往與他的心理健康。

  5、開闊眼界

  一個好的節目,可以讓孩子看到不一樣的世界,瞭解更加廣闊的天地,開闊眼界,為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家長應該怎麼做?

單純的禁止孩子玩電子產品,是不可取的。家長可以這麼做:

1、規定明確的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

每次看電視控制在30分鐘以內。在最初的階段,孩子肯定是牴觸的,30分鐘不夠看啊,家長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孩子,這是規定!你必須要遵守規定。並且慢慢提醒他時間,在還有15分鐘時提醒一次,10分鐘、5分鐘,孩子心裡有了概念,比起一下子讓他關上,會容易接受的多。

2、保持每天至少1個小時的戶外運動

有效的戶外運動可以幫助孩子健康成長,並且眼睛多接觸綠色可以有效的緩解視覺疲勞!即便沒有時間來進行戶外運動,也最好讓孩子在每隔1個小時在窗前進行眺望。

3、調整觀看手機和電視的距離

專家給出的建議是,觀看距離=液晶電視對角線距離 x 3。就拿55英寸電視來說,對角線距離是55×2.54(1英寸等於2.54釐米),最終算出的結果是4.19米。39英寸的電視,觀看距離是3米。

不過現在人們大多住在樓房,通常情況下並沒有那麼大的距離可供調整,因此只要選擇最遠的距離就可以了,還可以給手機、電視屏幕等選擇帶上“保護套”!防藍光防輻射保護膜!可以有效降低色彩飽和度過高、屏幕太過亮眼這些弊端,一定程度上緩解視覺效果。

4、儘量選擇大屏幕

手機和電視比起來,儘量讓孩子看電視,儘量選擇大屏幕的。

5、家長要加強篩選適合孩子的內容

小視頻平臺眾多,優劣不齊,有的內容不適合孩子觀看,家長要加強篩選。

6、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和孩子在一塊時儘量多讀書,少看電視,少拿手機。

結束語: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電子產品是避無可避的,比起家長一味的阻止,有效的引導以及選擇,可以讓電子產品變成孩子啟蒙的老師,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電子產品對孩子的成長有避也有利,電子產品不是洪水猛獸,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影響在於家長的規範與引導!

  讓電子變成變成洪水猛獸還是良師益友,就看家長怎麼選擇了!

大家認為呢?


辦公指難


手機和電視可以規定好時間給小孩看 ,比如寫好作業了看一個小時,或者規定星期六星期天可以看半天 ,當然這些規定只能對聽話合作的小孩管用了, 手機和電腦如果可以除了學習必須要用之外都不要給孩子玩,如果寫完作業小孩時間多可以找一些小孩能學的小技能讓他學習,轉移他想玩手機和看電視的注意力 ,但如果要是發現你家孩子對於電腦知識操作方面很有天賦,那就讓他學習完成之後可以看下電腦,此外最好不要讓小孩玩電腦和手機,真的會上癮影響學習的,我家小孩小學時學習很好,考的二三名都拿獎狀,上了初中之後都流行手機電腦了,想想人家都有他沒有會被同學看不起,怕他心裡會自卑,加上我在深圳上班沒在家照顧他,考上了初中也想是獎勵他,就把手機和電腦都給他買齊了,沒想到初中學習就不行了,考試中下,上課玩手機被老師收了,後來初三考個好高中都沒考上,我心裡是真後悔啊,如果可以重來我肯定不會給他買手機和電腦,讓他把心都放在學習上,唉現在說這些也沒用了,我二哥家兒子整個初中高中都沒讓他摸手機,告訴他考上大學後就給他買手提電腦,他也很聽話自覺學習,後來高考如願考上了北京地質大學,大學畢業了回來老家考地稅局公務員考了第一名,經過了我家這些事,我認為儘量想辦法不要讓小孩沉迷手機和電視。


水慕衣畫


很少讓孩子看電視和手機,怕影響孩子的視力發育。特別是手機,眼睛太靠近容易導致近視的提前發生,有的時候我孩子看著電視不知不覺趴到電視跟前了。以前我一個人帶孩子又要做家務忙不過來,孩子一哭鬧,沒辦法才打開手機放動畫片安撫一下孩子,當然是把手機放得遠遠的。但是還是儘量不要給孩子看


YJZ愛WXQ


個人認為得一分為二的看待這個問題

第一,手機,電視,是我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尤其是手機,有著大量的用戶群體,包括一部分老年人。我們每天都要從手機或者電視接收到很多信息,毫無疑問,手機幫助我們及時的掌握了社會的動態。對於孩子來說,我覺得,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因為孩子的辨別能力還不夠強大,他們無法跟成年人一樣把對自己有用的吸收,無用的屏蔽。所以,只要他們在手機或者電腦裡看到的,都吸收了進去。

第二,手機電腦有時候會誤導孩子,雖然都是很好的輸入端信息源頭,但如果不加判斷,很大程度上會讓孩子沉迷進去,比如打遊戲,追劇等。我始終覺得,孩子的這些行為是由家長和家庭環境造成的,所以,家長什麼時候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那麼對於合理使用手機電視也就合理了

所以,綜合來說,我覺得手機電腦的使用,是利大於弊,就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去使用。你覺得呢⊙_⊙



Exploring


危害我就不想說了,什麼傷視力,什麼沉迷等等的不想辯解,可是為什麼還是該讓孩子看呢?

大家好,我是玉兒的絲滑

第一:電視和手機可以傳播很多的信息給孩子,如果你非要較真有些三觀不正的信息我也無語。

第二:培養孩子的模仿,現在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模仿才能創新,別否認山寨

第五:當然了也要給孩子甄別好手機和電視內容

第六:禁不如疏,孩子往往上會對你不想他做的事情感興趣,與其堵著藏著倒不如讓他看。

我是玉兒的絲滑,歡迎留言我們一起成長。



玉兒的絲滑


手機電腦一旦讓孩子接觸,一定會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接觸——著迷——上癮——無法自拔——耽誤學業

第二種:引導——好奇——免疫——合理利用——促進學習

很顯然,我們能夠看出第一種情況一定是對孩子不利的方式;第二種一定是對孩子有利的方式,那不利方式形成的根源在哪裡?有利方式又該如何引導孩子建立?瞭解清楚了這些問題,我們就能意識到到底該不該讓孩子看手機、看電視了!


首先了解一下,導致孩子對於手機痴迷的根源:

1、家長因素:

  • ①認為孩子玩手機很正常;

  • ②把手機當玩具,吸引孩子注意力,不再打擾自己;
  • ③隔代撫養,沒有其他有效手段能夠管控的了孩子;


2、社會因素:

  • ①其他同學都玩手機,在家裡受到父母限制,於是一有機會就跟同學一起玩;

  • ②學校部分作業會通過手機佈置,不得不用手機;
  • ③各種遊戲機構不斷推出眼花繚亂的,吸引孩子眼球的手機遊戲,充分的利用聲光等效果吸引孩子注意力!

接下來我們再說一說第一種情況的弊端:

  • 1、由於是被動接受,孩子毫無戒備心理,根據自我的喜好選擇那些好玩的刺激的東西,就成為必然,最終會一發不可收拾;


  • 2、家長的放縱,會讓孩子從心理上就感覺心安理得,就認為理所應當,所以孩子也絲毫意識不到會對自己有什麼危害;


  • 3、孩子對於遊戲的迷戀一定跟家庭環境息息相關,一個沒有任何交流,沒有讀書氛圍的家庭,手機對孩子來講幾乎就是不可或缺的替代品,這樣的後果是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代溝會出現的過早,呈現的過深,叛逆心態也會愈加嚴重;


  • 4、長期沉溺手機、電視,習慣被動接受,而主動學習的意識減弱,這幾乎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然後我們來了解一下第二種情況如何才能實現:


1、孩子接觸手機的時機與方式要科學:

首先不要一味的限制孩子接觸手機,要清楚這是一個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存在的意義,就像算盤時代,我們一定要借用算盤提高計算效率是一個道理;


互聯網時代我想給孩子聽一首音樂,不用非得去購買CD光盤,我只需要打開手機搜索就能在線收聽,所以一味的想要堵住孩子接觸手機的途徑是不可能的,更好的方式就是引導!


也就是說我們要主動的告訴孩子手機和電視是幹啥的,我們用它幹什麼,什麼時候可以使用手機,小孩子用手機的時間規定,長時間使用手機對我們的害處等等,相當於我們給到孩子一個提前的介入,讓他早早的就明白自己可以用手機,但是要有規則!


2、父母的示範榜樣很重要:

想讓孩子儘量遠離手機的危害,父母在孩子面前就要做出榜樣示範作用,但是很不幸的是,目前的很多家長很難做到這一點,比如孩子在寫作業,家長在一邊看視頻,看電影,玩遊戲,時不時會發出聲音,孩子聽到了,注意力自然就會分散,長此以往,你給到孩子的就是負面的引導,更有甚者,還有很多家長引導孩子給自己拍視頻,刷視頻,等等行為,這樣的負面的行為越早給到孩子,危害就會越大!


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孩子面前要堅決杜絕使用手機或者看電視的行為,實在沒辦法要用手機,一定回到臥室關上門不讓孩子看到,尤其父母利用手機進行消遣或者娛樂的時間,儘量少讓孩子參與,不要讓孩子一再的被手機吸引,而你卻渾然不知!

總之,看電視或者通過手機看視頻,孩子的吸收一定是被動的,而讀書是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章,需要孩子一步一步的主動去過度,兩種方式截然不同,一旦孩子適應了電子設備的被動接受方式,就很難再適應讀書的方式,所以對於手機、電視在無法完全杜絕的前提下,一定要慎之又慎的監督好孩子的規範使用,直到能讓孩子形成自我的免疫力,建立起良好的抵制誘惑的能力!


葛老師教育新智匯


現在是個信息時代,以後任何事物都離不開電子信息,我們不應該完全阻止孩子接觸手機,在信息化時代,手機終將成為他們這代人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接觸手機會讓孩子更快的認識世界,玩一些手機遊戲對於孩子的注意力、協調性以及智力的開發都是有很大的幫助作用的。所以阻止是阻止不了的,只有合適的引導和把控才是關鍵。

適度的時間控制

引導和把控的第一點就是要控制好時間,比如動畫片每次只能看一集,玩遊戲控制在半個小時,可以隨著年齡的增長進行適當加長。如果孩子反抗,請不要縱容,明確告訴孩子,如果不接受規矩,那麼以後就完全禁止了。玩手機的環境要注意好,光線良好,坐姿正確。

另外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去外面活動,多和孩子互動,比如去海邊玩沙子或者公園放風箏等,在遊玩上的時間多了,玩手機的時間就自然而然的減少了。

內容需完全把控

孩子是沒有分辨能力的,現在互聯網的信息魚龍混雜,作為家長我們要幫助孩子進行篩選,選擇優秀的動畫,偏向智力開發的遊戲。然後最好是陪著孩子一起玩,跟著孩子的思路走,邊玩邊讓孩子思考。給孩子玩手機最忌諱的就是把設備丟給孩子,讓孩子一個人默默的在那隨意玩耍。最後需要將遊戲世界和現實世界結合,將遊戲中的道理帶到現實生活中來,這樣手機才不會成為生活的替代品,而是溝通現實和虛擬的最好的橋樑。

電子產品,對於孩子來說是一把雙刃劍,用好,對孩子就有利;用不好,對孩子極具危害。


孟婆君


可以正確的給他看,比如當小朋友可以認知世界的時候,可以用手機或電視給他看一些啟蒙教育的視頻,增長小朋友的見識同時還可以開發小朋友的智力,但不能時間過長,必須家長陪伴,好多家長為了哄孩子就隨手仍給孩子一個手機,到最後就讓孩子依賴於手機,認為手機才是最好的玩具,家長也不要做一個低頭族,你的一言一行真的會影響孩子,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多陪伴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