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芮博國寶精品展《金玉錦繡》——七璜聯珠組玉佩(圖)

隨著疫情的有效防控,全國部分旅遊景區已陸續開放,芮博也期待著早日與您相見,今天向推出“線上博物館”,通過官方微信、微博向廣大遊客推送館珍藏文物,“線上博物館—芮博文物精品展”讓您足不出戶也可暢遊芮博,每週與您不見不散!


韓城:芮博國寶精品展《金玉錦繡》——七璜聯珠組玉佩(圖)


  2005年陝西韓城梁帶村遺址M27號墓出土,通長約105釐米。現收藏在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


  這組七璜聯珠組玉佩(圖一)由一件圓形玉飾和七件自上而下、由大到小依次遞減的玉璜組串而成,各璜之間以左右各三串的瑪瑙珠相互聯綴,最上端的圓形玉飾則以左右兩串瑪瑙珠和玉璜相聯結。其中瑪瑙珠共有737顆。值得注意的是,玉璜兩側上端的穿孔一般多於三孔,遠多於瑪瑙串飾所需要的穿孔數,推測其餘穿孔可能是用來綁縛類似於流蘇的絲質垂飾,但在墓葬中已然消蝕無蹤。


  雖然這組七璜聯珠組玉佩的使用時間在春秋早期,但卻沒有一件組件是春秋早期的作品,皆為先前的遺留。例如最上端的圓形玉飾和第一件、第四件玉璜是西周昭穆時期的作品,第三件玉璜則是商代晚期的玉龍改制而成。


韓城:芮博國寶精品展《金玉錦繡》——七璜聯珠組玉佩(圖)

圖一

韓城:芮博國寶精品展《金玉錦繡》——七璜聯珠組玉佩(圖)

圖二


  特別是第四件鳳鳥紋玉璜(圖二、三),玉質呈黃綠色,器表略微有白化現象。左端共有7個穿孔,右端則為3個穿孔,除了兩端居中的穿孔為原始製作之外,其餘穿孔皆為後期所加制。玉璜正面佈滿紋飾,背面光素無紋。紋飾為左右對稱的兩隻鳳鳥,勾喙向外,羽尾向中央蜿蜒交纏,腹尾之間剩餘面積則描繪充滿張力的足爪。左側鳳鳥羽尾自羽翅末端朝身後揚起,環繞過頂,收尖於勾喙之前,創造出迴旋流暢的動態感。此類頭戴豎直羽冠的鳳鳥,以及身軀交纏的構圖特徵,皆是西周昭穆時期的典型風格。


韓城:芮博國寶精品展《金玉錦繡》——七璜聯珠組玉佩(圖)

韓城:芮博國寶精品展《金玉錦繡》——七璜聯珠組玉佩(圖)

【山西晉侯墓出土的《玉璜組佩》】


相類的構圖在山西晉侯墓地M113:66-12也能見到;至於羽翅和羽尾內所填飾的羽紋零件單元,也是本時期的標準紋樣。凡此種種皆說明此件玉璜的初始製作年代應為西周早中之際的昭穆時期,當流傳至春秋早期時因應新的需要,再加上其他穿孔而為墓主人生前佩戴之用。由此可知,本組玉佩乃蒐集不同時代的作品重新串結而成,對於探討其時禮器使用或禮制的特點具有重要價值,這不失為此件玉組佩最大的特色。


韓城:芮博國寶精品展《金玉錦繡》——七璜聯珠組玉佩(圖)


  眾所周知,兩週時期統治者用玉是根據主人的地位、官級、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區別的,以使尊卑有度,規範森嚴。這件七璜聯珠組玉佩,精巧大氣,瑰麗高雅,形式有序,實質既是“禮”,也是一種秩序觀念的表現。可以想象墓主人芮桓公生前佩戴著它,隨著玉組佩的擺動踱著方步,環佩叮噹,是何等的雍容氣派、儀態萬方!


  綜上,該件七璜聯珠組玉佩雖距今2800多年,但其出土位置準確、結構組合清楚及製作工藝高超,堪稱目前陝西地區發現等級較高的周代組玉串飾。時至今日依舊色彩鮮豔,熠熠生輝,它既承載著古人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更以玉器的溫潤無暇,比之君子的完美品德;以玉器的高貴聖潔,象徵貴族的權利地位,反映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玉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