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哭窮,也不炫富”,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對待金錢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對待生活的態度。而父母的態度又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態度,影響孩子的人生觀,影響孩子的成長。

當父母喋喋不休地在孩子面前哭窮的時候,真正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是:我們家很窮,你很窮,我們都低人一等等等這些負面的東西。也許這個家庭的確不富裕,也許父母哭窮的本意只是想讓孩子懂得珍惜,學會節儉。但因表達方式的錯誤,導致了孩子的自卑心理,過早地體驗到生活的壓力,把金錢看得過重,從而扭曲了人生觀,變成了十足的物質主義者。

哭窮的反向極端是炫富,孩子從喜歡炫富的父母那裡得到的“真傳”是:我們家有錢,很厲害,比別人強。體現在吃穿用度方面自然都要優於別人,絕不願意跟別人差不多,更不可能低於別人,不然如何體現他的優越性呢?過分的攀比心理,會讓孩子看不清現實,自高自大,自以為是,過分在意物質生活。和因哭窮而自卑的孩子一樣,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物質奴,精神生活庸俗而低陋。

有人說,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思想,父母的作為,父母的一切,都會在孩子身上反映出來。好的父母明白言傳身教的道理,懂得要想教育好孩子,必先規範好自己;懂得擺正自身對於生活的態度,就是在幫孩子端正生活的態度;懂得自己的言行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後果,於是就會謹言慎行。

哭窮和炫富都是過分看重物質生活的病態的反應,既然是病態的,不好的,自然沒必要把這種觀點傳遞給孩子。因而活得通透的父母,聰明的父母,好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會哭窮,不會炫富。


茗心


我怎麼看,我坐著看,然後鼓掌再起立。

為什麼?因為這樣做太好了,而且這樣做的人也太少了,看看現在的家長,要麼整天忙沒時間管孩子,只會給孩子錢。

要不就是孩子想要什麼都給買。

還有一種就是整天和孩子說,我們家庭條件不好,不要事事都和人家比,多比比學習。其實,我覺得這兩種情況都不好,象第一種情況,會比較容易教出那種溺愛型的孩子,老子天下第一,反正我家有錢,什麼事情家長都會擺平的。這種例子大家應該不少見了吧?

說到這,有的家長說了,那我反其道行之不就好了嗎?從小告訴孩子咱家沒錢,你要自己努力才能有所收穫。

這不是對孩子很好的教育嗎?其實也不一定的。因為,這要分什麼樣子的孩子,有的孩子懂事,他知道這種情況,知道要努力,但是有的孩子心理很脆弱,就會養成自卑型人格,容易做事情畏首畏尾,難成大氣,你說,這不是也把孩子給毀了嗎?

所以,我覺得正確的教育方法,就應該像題目裡那樣,不哭窮,不炫富,我們只是正常家庭,不比別人高,也不比別人差,至於說孩子提要求,有正當理由的,可以滿足。比起良好的家庭條件,我覺得塑造孩子的良好心理條件更為重要。


懶媽日記


18年大學畢業前夕,學校舉行畢業典禮,讓每個班上都出幾個節目,然後班長讓我們每個寢室出一個節目,我們寢室出了一個小品表演,隔壁寢室歌唱,然後還有什麼詩歌朗誦啊,才藝表演啊等等,但是真正讓我震撼的還是三個小朋友的表演。

萌萌,勤勤和軍軍。萌萌表演的是歌唱,唱了一首民謠,一開口臺下一片歡呼,彷彿在看春晚;勤勤表演的是鋼琴,彈奏的是巴赫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 Prelude I In C,臺下同樣一片歡呼;軍軍表演的沙畫。

三位小朋友演出結束後,我的第一反應便是別人家的小孩果然不一樣啊,從小便不一樣,自己這麼大的時候還在玩籬笆吧。

其實那三位小朋友我們以前也見到過,給人的印象是很有禮貌,很討人喜歡,身上彷彿有一種成年人才有的不慍不燥。多優秀的父母才能培養出來這樣的小朋友啊,事實證明大學教師真的比大多數人優秀,他們分別是本院兩位院長家的小孩和一位教授家的小孩。

我不知道大學教師的具體薪資待遇,但是能進大學當教師都是博士起,都博士了,薪資待遇不會差吧。在孩子面前哭窮、炫富,至少我們大學四年沒有一位同學看到。

想起了前段時間關於王思聰的一段採訪。王思聰說在他小時候並沒覺得和周圍的小朋友有什麼不一樣,直到16歲才發現家裡有錢,為此還特意問了他爸爸,王健林回了七個字:“這都被你發現了”。

王健林是一個好的父親嗎?當然“好”的定義眾說紛紜,我個人覺得應該是算的上的,在孩子面前不哭窮、不炫富,至少王思聰16歲以前王健林做到了。


肖銳ZZZ


談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一點感想。因為是農村出來的孩子,父母沒有在孩子面前炫富的資本。我想重點分享一下父母在我們孩子面前是如何做的。

很多人家庭條件不好,有些父母會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的拮据,或者以此給孩子壓力,讓孩子自強。我家從小家庭條件不好,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爸媽從小教育我,要想出人頭地,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他們沒有任何關係或者資源供我享用。

也許是從小耳濡目染父母的不易,沒有文化帶來的艱辛,我從小學習便很努力。學習成績也是一直名列前茅。

父母雖然經濟上給不了我什麼,但是他們會盡他們所能給我他們最好的。做饃饃的時候會單獨給我做上幾個白麵饃饃,而他們一直吃的是玉米麵混合饃饃。

雖然經濟上拮据,但是父母從來沒有抱怨過,我的印象中他們一直勤勤懇懇的工作,靠體力勞動獲得的微薄報酬供我上學。

所以在我眼裡,父母經濟上窮,但是內心精神很富足。

我覺得,父母是否炫富喊窮,主要是從精神層面而言的,單純的經濟上,兩者皆不可取。


即墨小哥


在孩子面前不哭窮,不炫富,才能讓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生活觀。

先說說哭窮。在孩子面前哭窮,常常唸叨缺這個少那個,甚至反覆唸叨自家的賬務,可能想讓孩子養成節儉的習慣。家長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也要考慮,給孩子造成的影響。輕者,讓孩子自卑;重者,會讓孩子的性格不健全。

這不是聳人聽聞。我們看看現實生活中那些"鳳凰男""扶弟狂魔",大多出自貧窮家庭。全家傾其力扶幫出優秀的子女,他(她)揹負著全家的期望和人情,走向社會。從此,有了還不完的債,而且是良心債。今天這個有事,你要幫,明天那個有事,你要出力。因為不是他們,你不可能有今天。

人情債是一筆永遠還不完的債,需要一輩子去償還,而且要時時放在首位,在中國有句古話,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這些孩子長大後因為這些,自己的小家常常雞犬不寧,甚至分崩離析,不能有自己正常健康的生活。我覺得這就是哭窮給孩子帶來的後果。

為什麼要讓孩子揹負上我家窮,我窮,我有大債要還這樣的情緒,讓孩子一輩子不能輕鬆。與其這樣,還不如讓孩子和其他人一樣,窮,但愉快的生活著,讓孩子覺得窮,但是我不欠別人的。

再說說炫富。有些家長,常常在孩子面前炫富,會讓孩子虛榮,攀比,最終給孩子和自己帶來巨大的痛苦。

說一個我身邊的例子。一個朋友,兩口都是普通工薪族,但他們對女兒從小就富養。孩子用的東西都是牌子貨,孩子大學四年,花費將近30萬。自己幾年都不捨得添置衣服,孩子大學畢業時,光夏季的裙子,帶回來了27件。孩子不認為自己過分,一個月不穿重複的衣服,也感覺很正常。現在孩子在一線城市發展,常常責怪父母不能給她買房,買車。孩子痛苦,家長更痛苦。

孩子之所以有這種和家庭經濟不相吻合的消費觀念,和家長從小愛炫富是分不開的。從小在孩子面前炫富會給孩子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孩子長大成人後往往會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

讓孩子有正確的金錢觀念。家長要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孩子正常需用的,就要滿足孩子,不能吝嗇小氣。不要同學們都有的用具,孩子拿不出來,感覺自己低人一等,自卑,抬不起頭。奢侈品,家長就應慎重,要根據自家的經濟實情出發,不要拔高孩子的消費,讓孩子的胃口越來越大,有不切實際的想法。

讓孩子有正確的生活觀念。良好的生活觀念會讓孩子走向成功。我們常常從新聞媒體上看到,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積極樂觀,努力向上,不僅給自己贏來了好的生活,也給社會做出不小的貢獻。

相對的,也有一些"X二代",仗著家庭,仗著錢財,做出讓人不齒的事情。給自己,給家庭,給社會帶來不少壞的影響。

結語:好的父母,是負責任的父母。能從孩子長遠發展考慮,說話做事能從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出發。

我是心月聊教育,一線教師。關注我,一起聊教育,共同關注孩子們的成長。


心月聊教育


你好,我是閬外人,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你問到:“好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哭窮,也不炫富”,你怎麼看?

這個觀點很正確。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哭窮、不炫富,就是在孩子面前標榜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對孩子將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父母是孩子在人生路上遇到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人生價值和精神狀態還有對待金錢的態度,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發展潛力。好的父母,非常注重這方面的教育。

我身邊有一位朋友,總是喜歡在別人面前哭窮,當然在孩子面前也不例外。結果原本陽光帥氣的孩子從小心思複雜,比同齡孩子要考慮的多,從不主動向父母要東西,即便是自己非常喜歡的也不輕易向父母開口,常常會顯得自卑,也有點自私。我想,孩子的這些表現跟他父母的負面影響有很大的關係,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以及人生態度和處事風格。

因此,在孩子面前哭窮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即便是自己再怎麼沒錢、再窮,也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反之,還有一些父母喜歡在孩子面前炫富,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也是有很多問題,比如,攀比、懶惰、冷漠無情、缺乏愛心和同情心,等等。

做一個好父母,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就好比一顆小樹苗,經過不斷的修整和培育便會成為參天大樹。好的父母,一定會讓自己的孩子貧窮不自卑,富裕要低調。

謝謝關注。


閬外人


確實如此,一對好的父母真的不在孩子面前哭窮和炫富。原生家庭給一個孩子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過度的哭窮和炫富都會給孩子的心裡成長帶來一定影響。

如果父母對孩子哭窮,會給孩子照成心理壓力導致孩子認為家裡經濟條件有限,不敢給家裡增添負擔,導致孩子無心學習。某個朋友在初中時,父母天天跟孩子哭窮,說銀行卡里的錢所剩無幾。導致買練習冊時孩子不敢開口跟父母要錢,直到被老師叫家長才得以解決。哭窮不僅會給孩子心理壓力嚴重還會導致孩子自卑,覺得自己不如其他人,不敢去接觸其他人。

如果父母對孩子炫富,會給孩子照成錯誤的消費觀和自身優越感。父母在孩子面前炫富會人孩子認為自己家庭條件十分優越,相比於其他人自己更佔有優勢,孩子年紀小,還在形成世界觀,這會對他心裡成長以及形成觀念有巨大影響,面對消費時,沒有正確的消費觀念,對其成長十分不利。

因此,為人父母應當從對孩子心理成長方面多多重視,不哭窮也不炫富,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讓孩子身體和心理健康成長。





瑾懿書院顏六辭


(一)哭窮的父母養不出大方的孩子。

愛哭窮的父母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r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小女孩想讓媽媽給她買一個五元的錢玩具。但是媽媽卻瞪了一眼孩子,並且大聲斥責她,說自己每天工作很辛苦,錢只夠孩子上學和家庭開支,根本沒沒有別的錢來買玩具。聽到媽媽的吼叫,小女孩嚇壞了,只敢看著媽媽,卻不敢說任何話。經過這一次的事情,她今後可能再也不敢讓媽媽給她買玩具了。

其實,這種情況有一個專業名詞就是“太貴效應”。也就是說如果父母在孩子小時候說一百次“東西太貴了,家裡沒錢買”,那麼會讓孩子形成貧窮意識,一生都被困其中。\r

那麼,太貴效應到底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呢?

1.如果爸爸媽媽總是用“家裡窮,沒錢買”之類的理由拒絕,那麼孩子就會開始變得“懂事”,告訴自己家裡很窮,不應該買其他的東西。這種心理暗示會讓孩子壓制自己的正常需求,不敢向父母開口要玩具或者學習用品,不敢去爭取自己應得的東西。這種貧窮的意識會讓孩子早熟,甚至產生心理陰影。\r

2.父母經常和孩子說“家裡窮”“沒錢買”會讓孩子變得小氣,不肯和別人分享玩具或者是零食。因為孩子有的玩具或者零食是在“家裡窮”的情況下買回來的,十分珍貴,孩子因為十分珍惜這些東西而不願意分給別人。一旦孩子養成摳門的習慣,對今後的人際交往等都很不利。\r

3.孩子可能會因為覺得家裡窮而不願意參加班級活動或者是同學的生日會,因為他覺得自己交不起錢,也買不起禮物。家長經常對孩子“哭窮”會讓孩子感覺自卑,認為自己比不上別人。\r

4.貧窮感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卑,也可以激勵孩子去努力奮鬥,擺脫貧窮。但是就算孩子長大後有了錢,但是貧窮的意識會影響著孩子的判斷,讓他對金錢十分痴迷。如果家長一直不滿足小孩子的物質需求,那麼孩子長大後容易唯利是圖,金錢至上,或者喜歡購買奢侈品,來彌補小時候的匱乏感。

(二)炫富的父母培養不出低調的孩子。

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孩子的衣服鞋襪非一線大牌不可。

生活費和培訓費要用掉家裡一大半的收入。

甚至還有父母借錢來供孩子,而全家人都縮衣節食。

結果只會養出好吃懶做的寄生蟲。

(三)

我們需要培養孩子什麼樣的金錢觀。

我覺得讓孩子明白“貧富平等,自力更生”非常重要。

前一個是觀念上的相互尊重,不能因為條件好就對窮人趾高氣揚,也不能因為生活不如意而垂頭喪氣。

所以不要把成人世界裡那種功利標準帶給孩子。要讓孩子明白,自己是普通的孩子,孩子之間是沒有貧富之分的。而且將來的一切還要靠自己去打拼,而如今爸媽能保證你安心地學習和生活。

俗話說:“樹大看苗,人大看小”。

不要覺得有些道理孩子長大了就會明白。

只怕有些東西從小鑽進他們骨子裡,長大了想刮都刮不掉,比如懶惰、貪婪。

而這些與窮困伴生,遲早會毀掉一個人,一個家庭。

(四)最好的教育就是不哭窮不炫富。

好的父母,不哭窮,也不會炫富。

因為哭窮無法增進孩子的努力程度。

炫富也不能給孩子內心真正的自信和充盈。

孩子需要的其實是你努力的樣子,還有你面對貧富不抱怨也不膨脹的態度。

因為,每個孩子身上,最後都會有父母的影子。



思凝


近些年,中國影視推出了很多關於子女教育的優秀的電視劇,《家有兒女》《虎媽貓爸》《小別離》等等等等。《小別離》有句話叫“世間所有的愛都指向團圓,唯獨父母的愛指向離別。”這句話正好跟龍應臺在《目送》裡寫的那句經典的話有著同樣的意思。龍應臺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雖然這有點傷感,但是中國式的教育觀始終是具有爭議性的問題,關於好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哭窮,也不炫富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

 

第一:首先我們要培養孩子好的金錢觀

很多爸爸媽媽看到這個標題,第一時間可能會覺得,我們和孩子談錢不太好吧?為什麼不好呢?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爸爸媽媽拼盡全力,不辭辛勞的給孩子創造豐厚的物質條件,往往忽略了關於孩子的金錢教育,有些爸爸媽媽關於金錢的問題在孩子面前避而不談。總覺的孩子小,談錢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於是,社會上就呈現了家長一面和孩子避而談錢,一面又抱怨孩子大手大腳,不懂愛惜這樣可笑的現象。孩子在生長日子中無法防止的會接觸到金錢,許多家長在孩子談錢這一問題的時分都會進行阻止。實際上這種行為反而壓抑了孩子的求知慾望。做為家長,應該在孩子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分,積極為孩子供給正面的解說,理性地協助孩子瞭解金錢的概念。許多家長總覺得金錢教育是一件理論性很高的工作,想對孩子進行這種教育,卻又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實,最好的金錢教育便是從日子點滴下手,讓孩子不知不覺去了解它的效果。同時,家長也要協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做金錢的主人,而不是金錢的奴隸。儘管金錢關於孩子和家長來說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可是隻要家長能正確面臨,不要故意逃避。不管是哭窮還是炫富,實際上都和金錢息息相關,所以儘早讓孩子瞭解金錢的含義,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對孩子日後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

二:不管貧富,都要讓孩子坦然面對

有很多的父母,看了很多的雞湯文後為了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就故意說自己家的情況很糟糕,跟孩子哭窮。希望孩子能努力學習,將來考上好的學校,然後找一份好的工作,這樣全家人就能過上好日子了。或者總是跟孩子說,讀書家裡花了很多錢,都是爸媽擠牙膏一樣擠出來的。這樣的話,給孩子造成了一種很重的心理壓力,覺得父母為自己付出太多。還有可能因為不斷的哭窮讓孩子產生深深的自卑,成年後也擺脫不了這種從小就很窮的心理陰影。而有的父母又恰恰相反,為了孩子可以說是無怨無悔,嘔心瀝血的付出,本來家庭很普通,卻給孩子的添置的衣服鞋襪都是些大品牌。有時候家裡一個月一半的費用都是投入到孩子的生活費和培訓費上,甚至還有父母借錢來供孩子,而全家人都縮衣節食。一個孩子的內心是否富足,絕對不是物質多少,而是一個家庭對待生活的態度。其實,真正有格局的父母,絕不會給孩子灌輸過多物質上的狹隘價值觀,對於貧富能做到不抱怨、不炫耀。如果家境貧窮,幾乎註定了無法給孩子鋪就完美的成長道路,做父母的,要做的應該是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支持、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嘲笑孩子的夢想,把他培養成一個坦然自信、樂觀陽光的人,即便生活再難也不喪失勇氣。如果是家庭條件好的父母,想要窮養孩子,也絕不意味著總是在物質上限制孩子,並一直跟孩子強調家裡多麼多麼窮,而應該是,讓孩子明白“貧富平等,自力更生”非常重要。所以不要把成人世界裡那種功利標準帶給孩子。要讓孩子明白,自己是普通的孩子,孩子之間是沒有貧富之分的,不管是貧窮或富裕,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前兩年除了一本很火的說叫《富爸爸 窮爸爸》,書中對窮爸爸和富爸爸不同的理財觀念和不同生活方式的敘述詮釋了窮人為什麼窮,富人為什麼富的道理。作者說道:富人教他們的孩子財商,而窮人和中產階級從不這樣做。好的父母,不哭窮,也不會炫富。因為哭窮無法增進孩子的努力程度。炫富也不能給孩子內心真正的自信和充盈。而是交給孩子們真誠面對生活的能力,還有你面對貧富不抱怨也不膨脹的態度。所以一個好的父母就是一面鏡子,因為,每個孩子身上,最後都會有父母的影子。





拾貳的慢時光


在小的時候,媽媽長告訴我們,一定要節儉。她也是這麼做的,一個錢可以掰兩個錢花。但爸爸卻孑然相反,花錢大手大腳,還喜歡在人前炫耀。兩個不同的消費理念,導致我長大之後養成了衝動消費,一邊是努力剋制,另一邊卻是放縱。常常買的是非常實惠去不實用的東西,每當收拾東西的時候就會有,扔掉可惜,放著沒用的尷尬局面。最後給自己制定消費計劃,才慢慢改變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