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陽縣 科學謀劃創新產業扶貧模式

本報訊“我在這兒幹活兒離家可近,一天能掙七八十塊錢,也不耽誤給學生做飯和做家務。”3月14日,原陽縣齊街鎮南黑石村貧困群眾潘常梅與往日一樣,吃過早飯便來到村頭蔬菜大棚裡開始一天的工作。

原陽縣把實施產業扶貧作為提高脫貧質量、實現穩定脫貧的重要抓手,不斷探索新路子,推廣新模式,著力增強貧困人口增收致富內生動力,使一座座現代化農業大棚成為貧困戶的“定心丸”和“致富門”。

在產業帶貧模式的推廣實施中,齊街鎮針對貧困戶實際情況,因人而異,科學施策,精準發力,使產業帶貧的道路上不落一人。“近年來,齊街鎮共謀劃新建蔬菜種植、花卉種植、農產品加工產業35個,培育產業扶貧基地12個,為齊街鎮經濟發展、群眾就業、脫貧致富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該鎮黨委書記張傳濤說。

近年來,原陽縣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實現產業扶貧目標,縣政府與河南省優宜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現代農業種植與創新服務戰略合作協議。大棚由原陽縣整合扶貧資金進行建設,建成後,河南優宜佳以每年不低於總投資額10%的租金租賃大棚,進行蔬菜種植管理和銷售,並採取三種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一是資產分配幫扶。公司每年繳承租金,增加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戶均年收入不低於500元。二是轉移就業幫扶。公司直接與貧困戶簽訂勞務務工合同,戶年收入不低於5000元。三是合作幫扶。公司將大棚承包給貧困戶,公司負責提供技術、種苗、機械設備、化肥,承擔產品推廣和銷售,承包戶負責種植過程中所有用工及日常管理,當季蔬菜銷售總額60%歸公司所有,40%歸承包戶所有。這種模式受到了群眾歡迎,特別是有一定蔬菜種植技術的群眾,紛紛上門要求合作。“優宜佳主要以種植西紅柿、彩椒、黃瓜等精品蔬菜為主,嚴格按照操作規範進行生產,年產值3600萬元。兩年來,共帶動貧困戶3587戶10721人,直接增加貧困戶收入800多萬元。”河南優宜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金祥利說。

目前,原陽縣共建成現代化農業蔬菜大棚112座,分佈在齊街鎮、陡門鄉等7個鄉鎮,佔地1200畝。下一步,該縣計劃加大項目建設力度,擴大種植規模,推廣產業帶貧新模式,實現抗疫扶貧兩不誤。(新鄉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