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劉備開始時對諸葛亮言聽計從,為什麼建蜀後就聽不進去了?

孤獨的行者001


其實這個印象是來自於《三國演義》,小說之言任憑作者心意,不做評價,而在真實的歷史中,劉備在世時期諸葛亮的作用並不是前線征戰,而是穩固後方,作用類似於荀彧之於曹操。

諸葛亮雖沒有鬼神之智,但的確事事艱辛,出山第一件事便是力勸孫權聯劉抗曹,之後在劉備攻取益州的過程中負責後方糧草調度,保證荊州的正常運作和糧食生產,這在北有曹操東有孫權的情況下並不容易,自號臥龍實至名歸。打下益州後,諸葛亮又主編《署科》,在劉備死後管理蜀地也非常成功,治國之能臣世所公認,劉備自然也不例外。演義總是喜歡寫軍事風雲,而諸葛亮前期的軍事指揮又多為杜撰,這就造成了出山時光芒萬丈,建蜀後存在感偏弱的情況,其實諸葛亮在劉備時代本就不怎麼上前線,但他的政治和外交能力同樣冠絕天下。

劉備死後白帝城託孤,諸葛亮這才把軍權拿到手中,從各個史料中看諸葛亮的帶兵能力雖沒有演義中那麼離譜,但也足夠彪悍。平定孟獲的叛亂算是小試牛刀,在和司馬懿的宿敵對決中,諸葛亮也並不落下風,病逝五丈原後,蜀軍撤退,司馬懿見到蜀軍留下的營寨,長嘆一聲:“天下奇才也。”說明司馬懿對諸葛亮的治軍能力相當認可,《晉書》高祖皇帝(司馬懿)紀中記錄諸葛亮北伐之時,曹叡拜託司馬懿:“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可見曹魏集團都很忌憚諸葛亮。

雖是治軍奇才,但在用兵謀略上世人對其卻頗有微詞,普遍的看法是諸葛亮慮多決少,缺乏果斷,過於謹慎的性格恐怕就是劉備不將其帶上前線的原因吧。

(注:圖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