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房市、車市會迎來爆發式增長麼,為什麼?

奔跑de棒棒糖


此次新冠狀病毒,以狂風暴雨之勢席捲全國各地,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樓市經濟都處於停滯狀態,現在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以後,國家各地出臺多政策鼓勵市民消費,刺激經濟增長,房市各地出臺房地產救市政策,多地出現低首付,房貸利率下降,各種利好消息不斷,車市由於疫情原因國人停滯選購愛車,疫情結束後,車市同樣迎來一爆發式增長


南京二手房李耕濤


會成爆發是真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9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b32a36b73c924ea4af0c15c2be10f182\

鄭州夢翔房地產經紀


疫情後房價必然上漲,各大開發商疫情期間都處於預售無售狀態,疫情結束了回應來大幅度提高房價


瀋陽德佑房產小晨


只有房市,車市不樂觀


李艾霏


消費有即期消費和預期消費,即期消費,通俗話說,就是隨時隨地,去到哪兒就在哪兒、看到啥就買啥的消費形式,比如逛街逛超市等,隨機性大,不確定性因素多等。而預期消費是一種有計劃的消費,對家庭而言,買房買車這些大額消費,絕大多數肯定是經過策劃準備好的。由於疫情,很多家庭策劃準備好買房買車的消費行為都推後了,但是,這種消費預期和計劃不會因疫情而取消。疫情結束後,這些預期消費就集中釋放出來了,形成暴發性增長。


思之遠方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不僅僅毀掉了我們的春節,而且也給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踩了一腳剎車。餐飲娛樂業、旅遊出行業、商超零售行業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裁員的裁員、破產的破產,所有的企業都再次意識到了充足的現金流,優化的人員配置結構是保命的根本。業內普遍認為中小微企業將迎來更大範圍的裁員潮,而且持續時間會到今年6月末。

      但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我們總是盯著看朝上的一面,卻忽略了同樣重要的另一面。從長遠角度看,這場疫情給中國經濟結構和各行各業帶來的影響既深刻又充滿啟發。在大部分行業哀黃遍野的時候,新的行業其實已經悄悄孕育,曾經不成熟的模式也漸漸清晰。

      未來半年到5年內,以下5個行業將有機會成為新的風口,廣大消費者的需求會得到爆發式增長,與之對應就是人才的引入。如果你在關注新的工作機會,不妨讀一讀。

01

      全民提高免疫力,醫療健康意識提升,保險行業、運動健身領域將快速普及。

      2019年末,每個人都給自己的2020年列了長長的目標清單,但新型冠狀病毒讓大家紛紛的拿出了原來的目標,認真審視過後,擦掉了原來的所有計劃,改成了兩個字“活著”。

      眾所周知,到目前為止沒有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效藥,而最能幫助感染者扛過這一關的就是自身的免疫力。這讓大家再次意識到“好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所以提高免疫力的產業都會迎來新一輪的增長。從健康餐飲到健身運動,從居住健康到出行健康都會變得熱門。特別是服裝品類的運動服飾、健身行業和健康餐飲這些年輕人關注的領域更要留意,這些人的收入普表較高,經濟獨立又熱衷消費,並且在經過了996工作制以後,他們更愛惜自己。

      與提高免疫力相對應的是保險行業,中國的商業保險近5年都在逐步上升,但總體基數較小,經過這次疫情的重創,大家在恐慌中最能想到的就是“一旦我發生了意外,家裡的資產是不是就保不住了?如果我走了,家人的生活保障從哪裡來?”這樣真實發生的我們設變的突發狀況其實就降低了商業保險的普及門檻。所以保險銷售的增長將進一步加快。

02

      零售行業線上化,在網上只買一瓶醬油的時代來了。

      疫情期間小到樓下超市便利店,達到商場綜合體幾乎都處於停業狀態,即使一些超市在營業,老百姓也不願意往人多的地方扎堆,所以這段時間社區團購、網上購物、朋友圈下單變得非常頻繁。以前大家的網購是購買樓下超市買不到的、賣的貴的,有些購物網站還有99包郵的門檻。但在疫情期間,大家能網購的生活用品都開始網購了,微信群裡的休閒零食、蔬菜組合套裝、消毒洗護用品訂單不斷,京東淘寶這些網站的客單價也開始下降,但是用戶購買頻次卻直線上升。

      俗話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疫情期間全家在網上購買生活用品變成了一個新的消費習慣。即使疫情過了,大量的用戶也已經養成了網購的習慣,需要一瓶醬油一袋白醋,他們的隨手下單,再加上越來越多的電商公司不僅僅能加配送縮短到2小時,甚至和樓下的商鋪合作半小時送貨上門,這種碎片化的需求更容易被滿足。

      用戶在哪裡,生意就在哪裡。如果你想從事零售行業,一定要看看這家公司有沒有線上化的意識和已經線上化的程度。

03

      曾經線上獲客成本極高的行業開始迎來主動用戶,例如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賣房等。

      現在淘寶、京東、拼多多獲得一個新用戶的綜合成本已經超過200元,在線教育獲客成本高達1000元,而在線賣房在疫情之前幾乎是不可能的,成本太高。這些領域客單價高但使用頻次相對很低,並且用戶教育成本極高。用戶非常注重眼見為實線下體驗的行業之前只是在線上做做營銷,但大量的成交其實還需要到店完成。

      而疫情期間全國的學生都被趕到網上上課,各種付費平臺也紛紛趁機會拉用戶,用免費試聽、9.9元入門等利益點刺激用戶都獲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樣在線問診、在線買藥等平臺也湧入大量用戶;恆大地產率先開啟了全國樓盤75折線上交定金的模式,成交量遙遙領先其他地產公司,開啟了線上獲客線上成交的新模式。

      以上行業的從業者需要關注的是如何迅速藉助已有平臺獲得精準用戶。同樣,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人也回湧入這些行業,加速這些領域的線上化。

04

      遠程辦公重構員工與組織關係,個人產出成果直接決定收入。

      從2月3日起,全國大約有3億人開啟了遠程辦公模式。開始時大家有種種的不適應,例如在家沒有工作氛圍、與團隊客戶溝通效率低下、甚至以前是996工作制,遠程辦公成了007工作是(0點到0點一週工作7天)。

      但經過了近一個月的磨合和適應,這種抱怨的聲音漸漸消失,隨之而來的是大家開始調整自己的工作模式和對個人價值的認識。在疫情之前,一部分覺得工作時間要是能偷懶做點私事兒是佔了公司的便宜,而公司按天付費。在疫情期間,大家都意識到公司給的工作量是固定的,怎麼保證按時完成變成了獲得工資的依據

      05:中國既要掌握核心技術又要掌握全鏈路。

      5G技術還沒有開始大範圍商業應用,但是從美國對待華為的態度上我們能感覺到,核心技術是一個國家的命脈。而疫情期間大家對5G技術更加渴望,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幫助政府迅速瞭解人員流動情況、幫助控制疫情的效果初露端倪。所以疫情過後我們的政府和企業都會在技術創新領域一定會加大力度。這些行業將拿到國家的扶持資金,同時嗅覺敏銳的資本圈也會蜂擁而至。

      與核心技術一脈相承的是全鏈路技術。以前單個領域的技術已經單點實現應用,但是不同領域,技術與技術之前的銜接還有問題,就像在谷歌推出安卓操作系統之前,手機操作系統有數十個,大家都不能相互兼容,導致彼此之間無法協作。所以技術的統一和全鏈路閉環也會是大勢所趨。

      用核心技術再來看無人配送、智慧出行、智慧教育、智慧城市等行業,你都會發現非常多的商業機會。

      從長遠來看,疫情不是給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踩了一腳剎車,而是幫助中國經濟實現了一次急轉彎式的轉軌。疫情以前我們是一架飛奔的馬車,而疫情之後有些人就已經踏上了一列動車。那些還在馬車上等待馬恢復體力以後繼續奔跑的人,其實都會被新的時代所拋棄。

      大火過後,必有新生


易成置業房先生


因為暫停幾個月的購房需求,可能會擠壓在一起,所以疫情過來,看房,購房需求有所增加。


華潤城舊改


偽命題,車和房本身就是兩種屬性不同的產品。前者是很多剛需客戶的必需品,這次疫情導致消費延後了。車子更接近純粹的消費品,大家都幾個月沒錢賺,疫情過後能恢復銷量都不錯了。一個人這幾個月沒去飯店吃飯消費,以後他還要多消費幾次去麼?顯然不會!


木子li李


作為切身體驗者,有幾點感受

1.疫情導致開發企業資金鍊緊張,疫情期間大多數房企都在採用線上營銷方式,尤其恆大七五折更是直上頭條,但收效不敢苟同,行內朋友大多以噱頭取樂;

2.當前階段疫情相對緩和,各大售樓部大部分開放,營銷動作放大,加大促銷力度為首要,基本無提價銷售的,如我所瞭解的項目,較2019年降幅在2000元左右,但房源肯定是限定的,相當於特殊階段的特殊政策,不認為是降價銷售;

3.客戶需求層面,去年年底至當前階段本來應該有的返鄉置業沒有出現,疫情緩和後確實存在大量購房需求,當前階段相當於消化疫情積累客戶,但客群特徵以剛需及改善為主,投資客群基本沒有;

4.遠期看,利好政策頻出,個人認為是助推房企快速去化得保障,但非助推房價的利器,金融釋放資金的最終流向可能是地產(找不到和更適合保值增值的東西)2020上半年價格平穩,下半年尤其十月份之後穩步提升,但不會大漲。


耀說雜談


需求只是暫時被壓制,後期肯定會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