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得阅读者得天下,教会孩子阅读的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前段时间,前央视一姐董卿再度凭借"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这句金句上了热搜。


董卿:得阅读者得天下,教会孩子阅读的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主持人大赛中董卿破题


从《中国诗词大会》开始,董卿就频频因为口出金句而上热搜。董卿能频繁说出金句,一点也不令人意外。这得益于他父亲自小对她的阅读教育。在董卿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要求她要每天阅读,一到假期,父亲还会列长长的书单让她读。


久而久之,董卿便爱上了阅读,直至今日,她都还保持着每天睡前1个小时的阅读,雷打不动。等到董卿为人父母的时候,她也强调:"一定要教会孩子阅读的习惯,这是最起码的一点。"可见,阅读教育对孩子而言有多必要。


董卿:得阅读者得天下,教会孩子阅读的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美国国家研究院早期儿童阅读委员会的研究报告也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这个观点。并且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他的学业息息相关,如果一个孩子能够通过阅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时,那么他就具有良好的学习适应性并易于取得学业成就,具备个人终身学习的倾向与能力。


但一个孩子如果从小都不看长篇小说,那么等他进入基础教育阶段,他是无法做到完全沉下心去阅读一篇课文。阅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变得擅长,它需要从小培养从小坚持形成的一种习惯。就如姜思达所说:"你可以一夜整成范冰冰,却没办法一夜读成林徽因。"阅读,就是一场与岁月同行的旅程,越早出发,看到的四时风景也就越丰富。"


其实我们家长都明白阅读的好处,但放到现实中,往往是动画片与游戏在孩子心中的分量要比书籍大,尽管我们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要读书多读书,但孩子还是更喜欢游戏这个能带给他短暂快乐的潘多拉魔盒。


难道阅读的魔力就真的就不如那些迟早会被时代淘汰的网络游戏吗?到底是什么让的孩子更爱游戏,不恋阅读呢?


一、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不喜欢阅读?


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曾在《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这首诗中写道:"有一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一部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最初看到的东西何不是从这两者而来,转而言之,这两者拥有的也必将最先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所以,归根到底不是游戏夺走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而是家庭环境与父母行为影响着孩子对阅读的态度。具体如下:


1、

家庭中缺乏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环境


如果父母自身没有阅读习惯,闲时只是抱着手机刷综艺,看无聊的花边新闻,那么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也自然而然地倾向迷恋流光溢彩的电子屏幕。


再者就是家中缺乏合适的书籍可供孩子阅读,不同的年龄段适合的书类不同,5、6岁的孩子只喜欢图画丰富的故事书,但如果他接触到的只有单一文字的四大名著或者娱乐杂志,那他是不会产生任何的阅读兴趣的。


董卿:得阅读者得天下,教会孩子阅读的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2、 出现的阅读困难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


其实孩子在3岁左右时,就会对语言充满着无限的渴望。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只有2、3岁的孩子却会对文字非常感兴趣,即便没有人主动教他们识字,但他们也会好奇地问爸爸妈妈:"这个字怎么念?那个词时什么意思?


通常这个情况下如果有人及时回答他们的疑惑,他们的求知欲就会被无限激发,随着对阅读越来越感兴趣。相反的,当孩子遇见陌生词汇时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或是向父母提问时只是得到敷衍的答案,他们对文字的兴趣就会削弱,同时积攒下来的问题也会越变越多,阅读的困难也会越来越严重,渐渐地也就放弃了阅读。


3、 把阅读当成是家长惩罚自己的手段


"绝不能用读书作为惩罚的手段,否则你就是在教孩子认为读书是一件让人烦恼的可怕事情。"


然而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是频繁地做着这些伤害孩子阅读积极性的事:


一旦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一久,家长就会厉声呵斥道:"天天看电视,看这么久了不怕眼睛看坏吗?赶快回房间看回书去。然后不由分说地关掉电视。

或者,一到假期,为了不让孩子落下课业,家长严格控制孩子娱乐时间,同时精心准备了很多中学生必读丛书像老师一样要求孩子们规定时间内完成。


虽然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以孩子娱乐的时间为代价强制他们阅读,在他们看来是一种惩罚,有惩罚就会有抵抗,厌恶阅读就是孩子最后的反抗。


4、 被家长拒绝看闲书


蒋方舟曾在《圆桌派》中说:"读书其实是寻找共性,你总在里面能够找到跟你相似的地方,而且找到自己的一种印证。"


读书何曾不是为了寻找一个能产生共鸣的灵魂?可这个过程却常常会被"望子成龙"的父母剥夺,很多家长会要求带着目的要求孩子阅读,为了孩子能拿更高的成绩,不让孩子看闲书,这样会严重打击孩子的阅读积极性,阅读的起点是兴趣,如果父母把这种功利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拒绝孩子看自己喜欢的书,不仅会使得孩子从心里抵制家长要求的阅读,渐渐孩子还会厌倦学习。


知道了孩子不爱阅读的原因,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二、 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环境塑造很重要


①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家


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家,可以从拿书逗孩子开始,让孩子与书籍之间建立愉快的联系,同时还可以随处放一些书,让孩子可以伸手就拿书去读,培养孩子与书为伴的习惯,让书籍渐渐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吴京夫妇就是这样培养儿子吴所谓阅读的,他们从来都不是一本正经地拿出一本书跟孩子说,我们开始阅读吧",而是把书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让他刻意随时随地都能进行阅读,以至于吴所谓才4岁,就有了阅读的习惯,甚至每天睡前都得看会书,否则就睡不踏实。


董卿:得阅读者得天下,教会孩子阅读的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吴京儿子吴所谓


②为孩子创造一个独立并且安静的阅读环境


阅读可以随时随地,但一个独立并且安静的阅读空间可以让孩子读得更专注,也更有利于孩子管理自己阅读环境的习惯。


一个独立安静的阅读空间不需要一定是一个大书房,它也可以是一个简单小角落,但前提是这个环境不存在任何分心源使得孩子走神,譬如电视声。


并且在孩子阅读时,家长最好不要去打扰孩子,否则会严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打扰,孩子才能一直保持"心流"状态,如果被家长无意打断,孩子再专注就会变得很难,"走神"可是吞噬效能的"黑洞"。


③父母以身作则,做到积极阅读


富兰克林曾说:送给敌人最好的东西是宽恕,送给对手的是容忍,送给朋友的是真心,送给孩子的是好榜样。


老师只是能授业解惑,而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的榜样。父母有阅读的习惯,孩子在此影响下也会不知不觉拿起书本学父母读,孩子天生就是个卓越的模仿者。


同时心理学上的依恋理论也指出,孩子孩提时期依恋谁,谁就会变成他成长过程中的模仿对象,这个人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会在时间的打磨下内化成孩子的言行举止。


这就是父母给孩子的影响力,所以父母可以巧妙利用这种影响力,通过自身的行为间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董卿:得阅读者得天下,教会孩子阅读的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19年广西高考状元(英数双满分)杨晨煜妈妈的育儿心得


你读,孩子也会读,这种亲子阅读模式也是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最好的方式,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即便只是安静地在一旁阅读,也是家长与孩子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的过程。


拥有一双爱阅读的父母,才是孩子人生路上最宝贵的风水。


④克服功利心理,尊重孩子的选择。


阅读不应该成为孩子提升成绩的捷径,阅读是为了填饱一个人的精神饥饿,摆脱内在平庸,家长如果单纯是为了孩子的成绩而让孩子去阅读,只会让孩子离阅读越来越远。


家长要克服这种功利心理,放下对孩子的控制,还孩子阅读自由,让孩子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去选择自己的想读的书,才能让孩子彻底依赖上阅读。


也不要干涉孩子看闲书,白岩松先生曾说:"书无闲,如果非要定义课外书时闲书的话,也还是一定要读,因为不从闲书进,无法从正书出。看闲书可以让孩子获得阅读的乐趣,这种甜头也会变成支持孩子一直热爱阅读的源动力。


除此之外,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与之匹配的书籍才更能让孩子在阅读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更轻松。


三、根据感官发育与敏感期特点给孩子看相应的书更利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以及自身成长


海清儿子,2岁阅读,6岁写诗,8岁写文章,12岁会写科幻小说

杜江儿子,2岁开始阅读百科全书,4岁不到就能熟练运用初中阶段才会涉及的昼夜更替的知识。

陈美龄(三个儿子皆斯坦福毕业)大儿子3岁阅读绘本,二儿子2岁半,三儿子则2岁就能识得简单文字。


由此看来,越早让孩子接触阅读更能启发孩子的智力发展。的确如此,有研究资料表明学前阶段时幼儿大脑发展最快的时期,到三岁时,完成大脑发育的60%-70%,十岁以前,完成大脑发育的90%。


但早期阅读教育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根据孩子的感官发育与敏感期特点去安排阅读, 敏感期是一种短暂且不可逆转的心理学现象,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并和一定年龄相适应,其持续时间短,一旦消失永不再现。在这一时期,儿童对特定事物表现出学习的狂热,并且积极努力接触与吸收新事物,这也是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与最佳时期,家长应该利用敏感期来帮助孩子更加轻松、迅速地掌握获得阅读这一能力。


董卿:得阅读者得天下,教会孩子阅读的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总结出的0-6岁年龄段儿童各个敏感期的时间表)


0-3个月的孩子


3个月以内的孩子视觉发育尚未成熟,无法对色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也看不清小的图案,但对于黑白对比度的大的图案则比较有兴趣,所以这个年龄段家长可以尝试给孩子看一些黑白图案的卡片,有利于孩子的视觉发育。


董卿:得阅读者得天下,教会孩子阅读的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3-12月的孩子


孩子在3-12月这个区间,大脑神经系统发育逐步完善,触觉逐渐敏锐,相较于听和看,孩子更喜欢用触摸去感知外界,这时家长不妨给孩子多提供一些质地不相同,图画单一、页数较少的书,让他们可以把图书当着玩具拿在手上玩,以此建立孩子与书之间对的联系,利用孩子的好奇心使得他们对书产生好感。


董卿:得阅读者得天下,教会孩子阅读的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1-2岁的孩子


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语言敏感期以及前阅读期,能够区别物体,也会模仿动作。孩子处于前阅读期说明孩子的阅读状态已经渐入佳境,他们不再像1岁时那样撕书,啃书,而是喜欢模仿家长翻书,家长不妨多在孩子面前做翻书动作供他们模仿。同时在这个时期孩子能够将听到的语言与实物建立联系,对语言也有一定理解能力,所以家长可以利用益智小卡片传授孩子基本的生活词汇,或者讲一些简短的小故事,或者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等给孩子听。


董卿:得阅读者得天下,教会孩子阅读的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2-3岁的孩子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视觉发育最为迅速,同时其视力也最易丧失。所以在这个时期家长需要刻意地去保护孩子视力,选择的绘本、百科书尽量字大、图画简单,色彩也要相对温和。


同时还可以与孩子进行亲子轮读,即你读一句,孩子读一句,选择轮读的作品最好是情节发展节奏较快,人物形象鲜明,对话简洁易读,大段描写较少的,全文篇幅也相对短的,这样便于孩子理解与记忆。


3-5岁的孩子


3-5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这个时期给孩子讲故事时,他们会将书中的文字与脑海中的事物相对应,并且思考故事情节,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尝试地与孩子一起复述情节或者向孩子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以此帮助孩子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同时也要鼓励孩子更多元化阅读,不要仅仅读童话故事,一些寓言故事、散文、诗歌也可以尝试读读。


董卿:得阅读者得天下,教会孩子阅读的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一个人从小读的书越杂,日后的知识面才会越广。学习,从来都是得先广涉猎,才能精深耕。


5-6岁的孩子


5岁以后的孩子,已经可以娴熟地讲读到的东西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个阶段,家长应该要注意甄别图书的思想性,帮助孩子建立的正确的善恶观。


同时这个阶段孩子相继进入基础教育阶段,学业压力也会随着加大,这个时候孩子最容易放弃课外阅读,家长不妨买一些趣味性的游戏书给孩子看,比如一些蕴含传统美德故事,名人佳话的绘本。


挑选绘本时可以参照以下三个原则:

(1) 外国经典绘本书籍,一般获过相关奖项,比如"凯特·格林威奖或安徒生奖。

(2) 优质绘本作家图书,比如,大卫·威斯纳

(3) 信誉高且优质的绘本出版社出版,比如:少儿出版社


董卿:得阅读者得天下,教会孩子阅读的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7-12岁的孩子


7-12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选购图书的意识,并且有自己初步的世界观,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是当一个开明的引导者,不去干涉孩子的选择,同时也引导孩子多读几本童话小说,这对孩子塑造三观大有裨益。


童话与小说虽然都是虚构的,但是它所创造的故事,蕴含的哲理却可以让孩子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进行一些社会性体验。比如孩子可以通过阅读《格林童话全集》了解现实世界的是非善恶,透过王尔德的《快乐王子》感知人性的善于美,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故事中学会如何在诱惑前保持克制,或者在《小王子》中明白原来爱,意味的是一份责任。


董卿:得阅读者得天下,教会孩子阅读的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四、结论


童话虽假,但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却能让孩子一生受用。


但如果一个人童年从来不看优美、有趣的书,那他长大后很可能就是一个精神苍白、缺乏情趣的人。可悲是,我们大多数孩子的童年都是靠各色各样的动画片走过来的,鲜有孩子会每天抱着书籍废寝忘食地研读。


他们宁愿把时间荒废在电视机前,也不愿花十分钟专注地阅读一本书。也许沉醉与动画片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然而这样的幸福只不过是甜蜜的陷阱罢了,命运的所有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加码。在那一刻拥有的幸福,必将成为孩子未来步入平庸的幕后推手。这样的平庸并非是在社会上无所成就的那种平庸,而是精神和灵性上的空泛,一种内在的荒芜。就如一个赤裸的灵魂,缺乏了生命的厚重感。


当孩子选择了动画片而非书籍时,平庸与否,高下立见。也许会有家长说,孩子都几岁了,以前没有刻意培养,现在再去抓阅读还有用吗?当然有用,这里借用董卿的话:"只要开始去做了,永远为时不晚,而且也许这个时候就是最好的时候。"


别再犹豫了,立马关掉手机屏幕,从这一刻起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吧,有可能你的孩子就是下一个董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