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王煜全聊新基建,並說說我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觀點


聽王煜全聊新基建,並說說我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觀點


最近得到上線了《王煜全:全球疫情爆發後的隱藏機遇》,王煜全之前的課都聽過,對於特斯拉和智能製造判斷的前瞻性和實用性印象深刻。我個人對搏殺在投資一線的分享者是有偏愛的。這次自然也不想放過“每年幾十億美元買回來的”王煜全認知。

課程不貴,便宜到我現在甚至忘了多少錢。大約幾塊吧。轉述意義不大,大家自己去聽原版,也就一個小時時間,還可以提問互動。我這裡主要說要點和觀點。

本篇聊新基建的部分。


聽王煜全聊新基建,並說說我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觀點


王煜全對新基建的觀點

王煜全認為“高科技帶來了基礎設施的升級”,因為科技的進化才新興出來的經濟基礎設施。官方把新基建表述為“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王煜全對投資新基建的看法:

1 上次經濟危機啟用的四萬億雖然緩解了危機,但帶來了通脹之苦。

2 投資高科技不會帶來通脹弊端。原因是“重點投入”且產出會更好。放水不是均勻分佈的,就不會造成通貨膨脹。

3 高科技不夠“普惠”。美國的民粹主義抬頭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4 高科技投資效率不容易高。

針對3、4的弊端,現在看,最好的解決方案是國家投資新基建,也就是投資於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的那部分高科技。因為這部分投資投下去容易讓投資本身成為一個普惠工程。


我的觀點:

1 普什麼惠

王煜全說投資新基建不會造成通脹,並且讓大家都有了共同致富的機會,我是不同意的。因為很明顯,王煜全的屁股決定了腦袋。他本人顯然有機會因新基建獲得高額收益,我的機會就小得多。對我來說,和沒有“新基建政策”相比,我作為散戶投資人並沒有獲得優勢,作為普通勞動者,我所在的行業或許還因此受到資金冷落。

普惠的方法永遠在,並且已經在多國被執行。美國甚至發了一年生活費。(2000美金)這個方法才是真正的普惠。如果想兼顧普惠和新經濟,也很簡單:消費券允許企業定向轉移支付。

不談好壞談道理。新基建和舊基建沒什麼區別。只是在社會的不同發展階段,前幾波受惠的人中,有那麼幾位不一樣了而已。作為芸芸眾生,都是要先承受貨幣貶值之苦,再慢慢等待社會財富從上到下一級級變多,寄希望於下次危機之前財富的肉湯能滋潤到自己這一階層。承受的多而得到的少,是宿命。

2 儲存購買力

我這人在某些時刻是社會達爾文主義者。

自然進化中,更高更快更強不重要,適應性最重要。比如,此刻我認為沒有金融能力的人如同不會儲存自己獵物的豹子。你巔峰時多快多強不重要,囂張得了一時,可7*24小時呢?人生七八十年呢?早晚餓死。

從漫長的人生角度看,多數人巔峰時候的收入水平不重要,能儲存的住購買力,並實現複利才重要。


聽王煜全聊新基建,並說說我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觀點


王煜全解釋佔領風口的三種做法

1 以5G為例,除了最底層如公路一樣的基礎設施,還要有應用支持層的建設。比如蘋果商店、安卓、U3D都算應用支持層。這些支持應用的平臺,都應該算作新基建。這些相關公司都應該去跟政府積極爭取支持。

修路的目的是為了帶動交通。新基建也是,最後為的是活躍應用。

2 ToG(目的是獲取政府補貼的商業模式)不可取。比較好的例子是特斯拉的上海工廠。本質上是用未來的預期從政府那裡拿今天的對賭優惠政策。一旦不及預期,則優惠政策收回。

3 投資新基建的風口企業。


我的觀點:

對於2、3比較陌生,沒什麼可說的。說說1。

新基建官方表述中沒有提到區塊鏈,這或許讓從業者有少許失望。但王煜全的這段話是很好的啟發。能助推新科技在應用層落地的項目,都應該積極的擁抱政府對新基建的支持政策。

我認為在這個全球大放水的時間點,央行會盡量不正面提及比特幣,甚至謹慎提及區塊鏈。但是這不意味著過去產生的認知不生效。區塊鏈是一種可以連接各種行業的底層賬本技術和無需信任激勵解決方案。這意味著,區塊鏈即可以作為新基建中某些行業中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也有潛力以自己為最下層基礎設施發展出自己的經濟網絡。

發展路線的選擇未必是人定的。我個人更傾向於用進化和基因突變去理解新技術發展。

有時候,看熱鬧的心態蠻好,看著一切發生,然後像個旁觀者一樣的去買入,靜靜的享受任何一方的勝利。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