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都去哪了?致青春:第一批90後正式奔三,不再年少!

本人就是90後,在外面都有叫叔叔的啦,真的老啦,我深知90後的不易,每天都想著怎麼提升自己,怎樣掙錢。

壓力很大,吃的苦頭不比80後少。90後基本上都有同感吧!有一句話說的就很直白:80後想著怎樣離婚,00後想著怎樣談戀愛,只有90後啥也不想,只想著掙錢!

30歲,是初老也是而立

2020年,第一批90後,真的開始奔三了。90年出生的人,會在今年迎來自己的30週歲。


微博搜索90後,會得到很多關鍵詞,比如#90後存款#、#90後抗疫#,微博上有這樣一個段子說,80後忙著結婚離婚,00後忙著談戀愛分手,只有90後,只想暴富。


令人捧腹大笑的同時也反映了一個現狀,90後的的確確成為了現在社會的主力軍、“領頭羊”。在這次抗疫過程中,也有很多90後表示如今輪到他們來守護世界了。


前段時間,因為豆瓣一個無心發起的帖子,90後又被推到了大眾面前,帖子名為:周杰倫微博數據那麼差,為什麼演唱會門票還難買啊。


於是,不服輸的90後心血澎湃的地開始做起了數據。集體熬夜為周杰倫打榜,和00後拼體力拼時間,終於將90後共同的偶像送上明星榜第一。


看,90後也是追星的最好年紀。有人說,30歲就像是一個deadline(最後期限),總讓人覺得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道分水嶺。其實30也不過如此,和18歲一樣,都是人生中的第一次。


時間都去哪了?致青春:第一批90後正式奔三,不再年少!

(90後共同的偶像周杰倫)


2.

結束或許是翻開另一頁新的篇章

年少的時候覺得當大人很酷,長大了才發現,成年人的世界很殘酷。每天扮演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是90後的必修課。


朋友圈戒掉了情緒,打開微信才發現,跟很多人的上一條聊天記錄,還是去年的春節祝福,通訊錄裡那些熟悉的名字,曾經無話不說,如今只剩下相互點贊。


問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時光,還停留在學生時代,那些一起哭過笑過的日子裡,是歲月贈予我們的美好回憶。雖然逝去,但依舊溫暖。


時間都去哪了?致青春:第一批90後正式奔三,不再年少!

(13年高中校運會班級合影)


想起前段時間有個同事在朋友圈感嘆:“不知道怎麼了,隨著年紀的增長,以前嗤之以鼻的雞湯,現在越看越覺得有道理。三十而立的我最想念的竟然是小時候的遊戲機。”說完還不忘在末尾加了個哈哈的表情,像是在模仿年輕人。


我順手點開他的朋友圈,發現清一色的都是相同的文字,諸如:今天又加班了,打卡。


同事的心境不難理解,他們這一批90後似乎從一出生開始,就被貼上了各種標籤:“垮掉”的一代,“叛逆”,“裸辭”,“佛系”。


他們是這個社會進步的見證者,同時也成為了小時候自己想象中的那個“未來世界”的建造者,他們頂著壓力變得越來越“喪”,這時候卻發現這個世界早已沒人關注90後了。其實,他們的“佛系”,不過是選擇與世界和解的一種方式。


時間都去哪了?致青春:第一批90後正式奔三,不再年少!

(高三時教室後牆的志願板報)


張愛玲說:“人到中年,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你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你的人,卻沒有你可以依靠的人。”90不再是那個狂熱青年的代名詞,但是在而立之年,成為了“依靠”的代名詞。


任何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焦慮,可是,生活的意義就是,在重壓下依然努力前行,一代人終將遠去,但總有人正年輕。不論如何,30歲會如期而至。是一段青春的結束,也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


時間都去哪了?致青春:第一批90後正式奔三,不再年少!


寄語

我總感嘆,好像畢業之後人生就按了快進鍵,一晃眼,我們要擔起那麼多的責任。不光光想著照顧好自己,也要時刻關切家人的健康。想辦法保持穩定的收入,想有一些富餘的存款,也想盡快有一個自己的小家。


前兩年很犟的時候做什麼都天不怕地不怕,連去遊樂場也淨挑那些刺激的項目玩兒,現在路過“大擺錘”、“過山車”、“升降機”,只敢遠遠的觀望,甚至當玩家的尖叫聲此起彼伏的時候,心臟揪著疼,害怕,擔心。


什麼時候,我們開始算是真正的大人了呢?是從贍養家中長輩開始,還是我們可以不用再依靠誰,獨自在外頂風抗雨開始呢?


這次疫情,我和家人待在一塊一個多月了,好久沒和家人待在一起那麼長的時間。也是這次機會,我才開始慢慢觀察到,少了陪伴的這三年,父母都是怎麼生活的。

時間都去哪了?致青春:第一批90後正式奔三,不再年少!

(我的大長腿高顏值之家)


一回家就犯“有事找媽”的毛病,從小媽媽打罵我最多,但也對我最好,從花裙子到電子琴再到卡片機,都是媽媽守護著我的愛好和天真。


小時候爸爸總是很忙,沒什麼交流的機會,直到近幾年我發覺他的變化也越來越大:主動下廚、愛和孩子溝通想法、甚至會為了我和弟弟驅車到很遠的地方給我們買愛吃的東西,這是我以前從沒有體會到的。原來,爸爸的愛都在潛移默化裡。


如今弟弟也到了快成年的年紀,是家裡的第二個男子漢,很多糙活累活我都愛推給他,他也耳根子軟,嘟嘟囔囔嫌棄我兩句就幫我的忙。以前我總說有個哥哥才是最幸福的,後來我的弟弟長大長高了,我就再也沒羨慕過有哥哥的人。


家裡最年長的是奶奶,今年93歲了。她的身體大不如前,眼睛看不清、耳朵也不靈了。雖然能自理,但是心智也越來越像小孩子。我們很難能夠交流,因為她聽不清我的話,但是她很愛說,好像總有說不完的往事,我就靜靜坐在她身邊聽她講。


日子依舊僅僅有條,每個人都在扮演生活裡自己該有的角色。


90後奔三了,我要奔三了。哈哈,難以想象又要默默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