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課對教師自身發展真的有實際意義嗎,大多數老師都是被逼去賽課,這樣真的好嗎?

Saygotogo


不賽課哪來的教學獎?沒有教學獎怎麼評職稱?不組織賽課,教指委的經費怎麼花?年度工作計劃也無法完成。一環扣一環,各取所需而已!


楓186244673


記得94年剛剛分配到學校就趕上賽教。當時沒有人告知我什麼是賽教。看其他教研組年輕老師都在準備,我們組就兩位老師。一個是教研組長,一個就是我。我弱弱問教研組長——什麼是賽教?組長說:咱們組你來上一節課。我想的非常單純,精心設計準備,反覆試講改動。從語言,板書,肢體語言表達都進行了設計。開講當天學生也非常配合,全校老師都來聽課,有點激動。覺得自己圓滿成功完成任務了。但是評課時老教師指出很多問題。那時自己年輕就覺得人家在找茬,沒有哪個老師表揚你,指出的都是問題。由此我對賽教有了更深的定義——改進,改進再改進絕不能讓任何人找茬。經過這次後我每次都主動參加賽教。收穫匪淺!


肖蘭43405216


真的有人相信“我是被逼著去參加賽課”的這種理由麼?(當然除了非常特殊的理由,待會兒說)。就好像當學生的時候,某些學生參加英語大賽然後獲獎回來,一臉愁悶的說:“都是我媽媽逼我去的,我本身不想去。”

這叫典型的得了便宜又賣乖,悶聲發大財啊!因為賽課的好處真的太多了,尤其是拿獎之後。

賽課的好處:

作為一名中青年教師,也參加過不少賽課,校內的,跨校的同課異構,初中高中的銜接課,還有省市級的比賽。這些經歷對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財富。

賽課的那段日子,說實話是生不如死,教案一遍一遍的改,在不同的班級一遍遍的磨課,可能花了三天熬夜寫的教案被老教師全盤否定掉,然後再重寫。或者同一份教案在不同的班級上,上到可以倒背如流。

但是,在這段折磨人的時間裡,我們收穫到了什麼呢?簡直太多了!

(1)對於教學來說,絕對是提高自己的最快途徑:

  1. 專家和老教師的第一手經驗

  2. 同齡中青年教師的不同角度思考

  3. 短時間大量的密集的知識輸入


  4. 對學生的整體把握

  5. 如果能夠拿第一名,可以繼續衝刺更高一層次的大賽,甚至衝進全國

(2)當你的獎項拿多了,你應該也就成了學校的中流砥柱了,評職稱之類的,都是硬通貨。之後成為學校骨幹,成為教學上不可替代的人,無論是想一心當個老師,還是有其他的想法,都是硬材料。

(3)對於教研這塊,大賽參加多了,手裡有了積累,把參加大賽的實錄和反思拿出來,就是一篇很好的論文。這是別人沒有辦法拿到的第一手資料和經驗。

(4)最重要的,是你會發現,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曾經的你,可能覺得教書就這樣,但慢慢地,你會感到成長的壓力。我的母校校長在大學畢業典禮上說過:“你們不要只想當教書匠,要成為研究性老師,學者型老師,作家型老師。”至今不敢忘記。不斷成長,難道不是老師該有的職業道德嗎?

為什麼有人說自己被逼著上課?

第一種情況就是,悶聲發大財啊!這樣的好事,我們的學校都是搶著上,爭著上,想出去參加比賽,報名老師必須經過校內層層角逐,才能獲得機會。

第二種情況就是,真的是佛系老師。當然我們學校也有。

第三種情況:教師這個行業,只是他的副業。當然我們學校也有。

說說我自己的想法:作為一名省重點高中的中青年教師,我覺得賽課是非常好的成長途徑,只要有機會,我就會去試一試,有失敗過的經歷,也有獲獎的經歷,也深深感受到磨課的痛苦。但是有什麼事情不是苦盡才能甘來呢?任何職業,只要想進步,就必須付出努力。教育不只是技術,更是藝術,長路漫漫必須上下求索。

另外,一直不敢忘記母校在畢業典禮上,對我們的期盼,也一直在向學者型,作家型教師努力。


我是一名省重點高中語文老師,關注@陳老師談教育,獲得更多教育類乾貨~


陳老師談教育


我認為賽課是上級領導的教研活動而已。對老師也許有點進步。但對學生就不一定,他們事先被老師安排好,他們不敢隨心發問。我記得有一位老師賽課《卜算子》,經過多次打磨,還在區裡得了獎。可是後來她報名城裡某校招聘骨幹教師的考試,筆試通過,後來進入面試環節恰好被抽到《卜算子》的說課,應該如魚得水,可是她沒有通過面試。我不知道這個問題說明了什麼?我本人確實不喜歡賽課,我的學生非常喜歡我的常規課。


皎秋


我覺得公開賽課真的能鍛鍊人,讓自己瞭解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但往往有時候就存在一些不良現象,存在不公平之處。比如說我有一次參加大學區公開課,我們縣領導帶的一個老師上的是示範課,而我上的是研討課,我們上的是同一篇課文同一課時,結果全縣的老師在一起評課時我的受到好評,而那個示範課就……,但帶隊的領導在評課時就專挑她帶來老師好的說,不好的方面居然牛頭不對馬嘴的安到我身上來了!那個老師用的課件都是下載別人的,連修改都沒修改好!我覺得有時所謂的能手啥的真的看誰來捧,當然有些能手真的是靠自己實力得來的!

不管怎樣我都覺得教學還是需要在不斷學習競技中才能成長,所謂“好問則裕,自問則小”!要想長久的生存,必須把自己投身在狼群中,讓自己也變成狼!否則你永遠都會有一種焦慮不安的心態,每次都會害怕別人給你安排公開課,賽課什麼的!我們有強大的技能我們怕什麼?你安排的再多,再難我都應付自如!


驕陽似雪2


有一篇小說《一個護士的遺憾》很應景。這個護士特別能幹,努力鑽研業務,親切對待病人,評先進的時候大家覺得她雖然優秀但太年輕,以後還有很多機會,於是年輕的時候把先進都讓給了別人。中年之後換了領導,領導喜歡年輕人,忽略了她,她覺得沒必要爭,退休之前更沒人想到她了。兢兢業業一輩子,沒有得到過先進的榮譽稱呼。這不是名利問題,是被大家認可的問題。

作為老師,不光對學生好,更希望自己的教學被大家認可,趁著年輕的時候給自己一些機會,留下自己奮鬥過的印記。我原來是很隨性的人,特別討厭賽課,因為需要做課件,得準備大量的素材,有難度的自己做不了,得找電教室的老師做,一想就煩。後來我們組長讓我參加,一遍一遍地聽課,一遍一遍地評課,感覺被評得體無完膚,但是得改呀,比如語速過快,有口頭禪,詞語搭配不得當,缺少整體構思……,這些都是平時上課的時候忽略的,後來都改掉了,賽課中的名次也很好。現在年紀大了,不參加賽課了,賽課對自己幫助特別大,成長的也快。[握手]不要排斥賽課,這對自己有很大幫助的,不信,你去試一試[加油]



麗語


參加優質課評比是教師提升專業素質的一條必經之路。我所認識的優秀教師當中幾乎沒有一個不經歷過賽課。


有些老師不願意去參加賽課,但不要以偏概全認為大多數老師都不願意去,除非只是把老師當成職業領一份安穩工資的而已,如果想要在教育上有所建樹的話,這條路是必然要去經歷一番的。

當然不是每一個成名的教育家都需要經歷這樣一條道路,所謂世間道路千萬條,條條道路通羅馬,但賽課實際上是給年輕教師提供了成長的最好的舞臺。



教師的賽課實際上是一個痛苦的磨練與提升的過程,要反覆推敲課堂用語,琢磨教學環節設計,研究師生對話,課堂上的每一分一秒都要仔細考慮,每一言一行都要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都要考慮再三。一堂課要磨3~5遍,那是小兒科。磨個7-8遍10來遍,恐怕才好意思拿得出手,要想在縣市區裡得獎,可能就要磨個二三十遍了,要在全省乃至全國獲獎的課文,恐怕就不知道要磨多少遍了。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更燈火五更雞,可以說這是賽課的真實寫照。

在磨課中,一個教師的教育教學掌控能力才會突飛猛進。



其實在任何行業,對業務鑽研只有精益求精,百鍊鋼才能化為繞指柔!所謂的大匠精神,就是對細節的精雕細琢,追求永無止境!


傾聽花開


看到的提問,感覺這位題主非常厭煩賽課這一類教研活動。 試問一輩子教學生涯,能有幾堂讓自己滿意的課?能有幾堂讓學生滿意的課?能有幾堂讓同仁滿意的課?估計這三個問題,怕很難獲得滿意的答案。關於課堂教學競賽,老師們是關注的是賽課結果,而沒有看到它的過程。

1、參加不參加賽課,沒人逼你去。願意接受挑戰,願意通過賽課形式提高自我的,你就參加,沒人逼你。我經常送教師去參加市級課堂教學風采大賽,我從不逼迫教師去,首先問明你是否願意參加嗎?如果老師委婉地告訴我,忙不過來這一類話。那我就說沒什麼事了。不再和老師多說。願意接受挑戰老師很多,願意參加的老師也有很多,尤其是剛剛參加工作幾年的年輕教師,他們渴望證明自己價值,渴望走向成功。獲得賽課等級獎勵越高,在職稱評定時候,越有優勢。如果能能在全國摘冠獲獎。一些教育局和學校就為他開闢綠色通道,把你引進更好的學校。我帶出一批優秀教學骨幹都是通過這樣方式,被引進到更好的學校,有的當市區名校的辦公室主任,有的甚至當區教育局副局長。他們有的是省一等獎,省二等獎,市一等獎,還有的評為市級學科帶頭人,市高級人才庫成員。我也是通過賽課方式,選拔到教研員崗位上的。評委沒喝過我一杯水,抽過我一顆煙。是通過預賽,老教研員推薦我去的,那時候年輕,才32歲,也想有更大舞臺,看看自己有幾斤幾兩,適合不適合當教師。開天闢地獲得我校第一個市級一等獎,把校長笑壞了,當年校委會一致推薦,當年榮立二等功。給我漲了半級工資,離高級教師工資只差半級了。02年,03年好幾所省級規範化學校想調我過去。假如你是年輕教師,我鼓勵你去參加賽課活動。假如你想一輩子端教師飯碗,那你就大膽參加。

2、賽課是一項教研活動。賽課不是簡單上幾堂課,給參賽老師排出個一二三來。重要的是研磨課,集體備課、優化教學設計,如果遇到同一課題賽課內容,可以看到不同教學設計,有不同的效果。對老師課堂教學起到二次啟發。以賽代研。就如中國女排以賽代練形式是一樣的。我多次觀摩過全國課堂教學大賽,真有高水平的點評專家。說到點子上,評課非常到位。教師在教學自信是好事,自信過頭了就成為自負了。

3、有的老師說賽課就是做秀。我說這樣秀做的好。能做到形式和內容的統一,能提高老師教學設計能力,能知道自己的不足。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我們經常講構建高效課堂,實現有效教學。要實現這一目標,除老師自身教學素養高,還要有較強的教學設計能力和課堂教學駕馭能力。有的老師說一堂課多次打磨後,教師在上面表演一下,不符合課堂教學規律,教學是一門藝術,永不止境。經過精心設計和打磨就是比常規課要好很多。我做過多年課堂教學大賽的評委。我們看到不同縣區送來課是優中選優,在實際賽場一比,優中比較,還是有差異的。不能說堂堂課都是那麼完美的。

4、有的老師說賽課存在很大不公平現象。公平是相對而言,不是絕對的。例如承辦單位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承辦。賽課聽課教師用餐全是由承辦方提供。一般情況下,要給承辦方一個一等獎。2019年10月我遇到過一個不負責的評委,上課不認真聽課,長時間玩手機,評委在一起評課議課時,閉著眼睛說瞎話。最後他離坐去衛生間時,有的評委就表達了不滿。很鄙視這一類不公正的評委。評課有細則,按照一把尺去評課,最後若干評委相加,去掉一個最高分,一個最低分。把誤差降低到最低。很少出現微調現象。大多數評委能公平公正對待每個參賽教師。


品信微語


若是年輕教師,多參加賽課,對自身發展還是很有意義的:

1、可以接觸行業內頂尖的人,聽最好的課,學習最前沿的教學理論,在更大的舞臺上展現自己,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2、官方一點說,參加賽課,既為個人榮譽,更為集體榮譽。自私一點說,是揚名立萬的好機會,有助於自身職業發展。

3、參加賽課也是一次學習,他人的教學方法和經驗,可以借鑑過來,以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


至於說“被逼”參加賽課,想來,要麼是缺乏自信而卻步,要麼是船到碼頭車到站,進取心不再,只想歲月安好,要麼是產生了嚴重的職業倦怠,對一切職業活動都沒興趣。

否則,就是矯情,就是捨我其誰的“作”。須知,在規模比較大的學校,參加賽課的機會還要“爭”,才能得到呢。筆者年輕那會兒,青年教師特別多,能參加賽課的,都是跟領導關係好的人。

有些老師反感賽課,主要認為公開課都是作秀。像演電影,有劇本,有導演,臺詞背得爛熟,純粹是表演。這樣的課,無法遷移到日常教學中來,因此毫無意義。


這樣理解賽課過於簡單了。每次公開課競賽,都有一個核心主題,賽課實際上是對某個教學理論或創新模式的研討與實踐。通過賽課,可以檢驗理論的可行性,討論如何改進。

反覆磨課到理想狀態,也就為常態課樹立了一個標杆。公開課最大的意義,不是“拿來主義”,而在於方向的指引。同時,在磨課的過程中,教師的業務能力也得到了錘鍊。

所以,有機會參加賽課,不要拒絕。既然從事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努力做到最好。尤其是能提升自己的教學教研活動,更要積極參與。


毫米


賽課的形式由來已久,賽課的組織者——各級教研室的初衷是通過賽課,提高教師的教學教研水平,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發展廣大教師的專業技能。確實,通過賽課可以極大程度地激發教師的工作激情,充分發揮自身的智慧,拿出自己最高超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技巧,具有積極的一面。但是,賽課能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優質課適用不適用於日常教學?我覺得這還得打一個問號。



賽課能夠促進教師積極鑽研教材,通過不斷地打磨把一節課錘鍊成精品,需要付出巨大的心血和勞動,而且參加賽課者本身就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對老師們來說,既是壓力也是動力。賽課是通過學校、縣(區)教研室層層選拔,最後推向市裡、省裡、甚至參加國家級優質課大賽,過五關斬六將,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但往往賽課也是參與者自願經受這種磨練,因為一旦賽課成功,就等於給這個老師貼上了名牌的標籤,對於今後的職業發展非常有利。比如說在河南省,如果在教研室組織的賽課活動中,省級一等獎獲得者在職評的時候就可以不受職評結構比例限制,直接參加高級職稱的評定。而市縣級的優質課獲獎證書更是參評中級職稱和高級職稱的必要條件。所以,參加賽課是機遇與挑戰並存,雖說確實很累很苦,需要付出太多的心血和精力,但隨之而來的是榮譽和實惠。

我認為,作為年輕教師,很有必要參加幾次賽課活動,既可以錘鍊自身素質,也可以取長補短,使自己快速進步。而年齡大一些的教師,在需要的條件下,不妨也參加參加,這樣對於自身的業務能力提升非常有幫助,事半功倍。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在工作中就是要不服老,工作狀態才能永葆青春。

另一方面,優質課是否適合日常教學呢?說白了,優質課多少都會有一些作秀的成分,優質課是上給一大群教育專家看的,究竟用於教學實踐中效果如何,這個不敢妄加揣測。就我身邊的鮮活例子來看,有的老師課上得特別漂亮,每次學校賽課一等獎都當之無愧,可是學生成績卻很是一般。究其原因,課上得好說明教師基本功紮實,業務能力強,但面對新時期的學生,如何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果才是關鍵。

現在的孩子不比以前了,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孩子越來越少了,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和學生鬥智鬥勇,為了讓學生用心投入到學習中,老師們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時候課上得好不好倒在其次,能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讓學生全員參與,這才是最關鍵的。否則就是老師在上面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能有什麼好的效果?

目前的現狀決定,老師不僅要有高超的教學技能,更需要有高超的管理藝術,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讓學生自動自發地參與學習,這才是教學取得成績的關鍵。有時候,甚至不需要多少技巧,只要抓住基礎,不斷去強化訓練,就可以取得可喜的成績。


賽課從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激發教師工作激情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教師評職評優的一項必備條件。但優質課適合不適合日常教學?我覺得還需要甄別篩選,有些實用型優質課可以直接應用於日常教學,效果也非常明顯,但是有些優質課是看著好看但不很實用的,那就需要老師們隨機應變,把優質課的精華應用於常規教學,但要避免那些華而不實的形式。說一千道一萬,最終一切都要以學生為出發點,真正提高學生素養、提高學生能力的課才是好課,才稱得上真正的優質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