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你的教育觀念14個心理學實驗(十)——“紫格尼克效應”

標籤:心裡張力

解決的關鍵問題:

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



心理學家布魯瑪.紫格尼克給128個孩子佈置了一系列作業,她讓一部分孩子完成作業,另一部分則令他們中途停頓,一小時後測試結果,發現110個孩子對中途停頓的作業記憶尤新。紫格尼克的結論是:人們對已完成的工作較為健忘,而未完成的則一直在腦海中停留。


勒溫因此提出了“心裡張力”的概念,他認為一個人任務完成後,與之並存在張力系統就會消失,而張力系統可以使一個人採取達到目標的行動,他又稱其為“自圓心理”。


實驗說明了什麼?


“紫格尼克效應”可以和上面的“定位速效”實驗結合使用,它對教學的啟發是,老師在給孩子安排學習任務時要注意任務的難度係數

,如何任務太簡單,孩子就能夠輕易完成,也容易淡忘所學習的知識,如果任務太難要麼孩子會因為害怕失敗,輕易放棄,要麼容易因為自圓心理,鑽到“死衚衕”裡出不來。


同時,老師在設計課程的時候,要注意章節與章節之間的連續性和邏輯性,要讓孩子知道前面的知識內容是為後面的學習做鋪墊,這樣孩子才會有“未完成心理”,真正地發揮出紫格尼克效應積極的一面。

改變你的教育觀念14個心理學實驗(十)——“紫格尼克效應”

紫格尼克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