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熱保險行業?現實say no

疫情催熱保險行業?現實say no

  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19日電(魏薇 實習生邵萌)近期,五大險企2月份保費數據出爐,五大上市險企保費總收入1435.39億元,環比大幅下降72.8%,其中,產險業務全部出現負增長。此前,業界普遍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將利好保險行業,但此次主流險企卻陷入了保費下滑的危機。這種現象為何出現?保險行業未來又將如何?

  2月保費“負”重前行,險企迎開門紅危機

  近日,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以及新華保險五大上市險企公佈了今年1-2月份的保費數據,疫情對保險行業的影響初步顯現。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五大險企保費總收入為6719.74億元,較去年同期上漲4.3%,其中,中國人壽前兩月保費收入2280億元,同比增長20.5%;中國人保前兩月保費收入1241.61億元,同比下降5.13%;中國平安前兩月保費收入1893.3億元,同比下降8.6%;中國太保前兩月保費收入909.23億元,同比上漲1.6%;新華保險前兩月保費收入395.6億元,同比上漲44.2%。與去年同期相比呈現“三升兩降”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2月份,五大上市險企保費總收入1435.39億元,環比大幅下降72.8%。

  具體來看,中國人壽取得保費收入345億元,環比下降82.2%;中國人保保費收入323.04億元,環比下降64.8%;中國平安保費收入465.74億元,環比下降67.4%;中國太保保費收入為213.06億元,環比下降69.4%;新華保險保費收入88.55億元,環比下降71.2%。

  上市險企2月份保費收入大幅度下降僅僅是行業縮影。今年前兩月數據顯示,壽險銀保市場新單規模保費同比下降超40%,其中2月份單月新單規模保費同比下降達69%,創下2014年以來的7年最低。與1月份相比,60家人身險公司2月份銀保市場新單規模保費環比下降幅度超過50%,38家公司環比降幅達到80%以上。財險方面,2月份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都出現了負增長,分別同比下降6.8%、7.9%和10.8%。

  業界分析稱,2月份保費下滑在意料之中。萬聯證券研報稱,2月保險線下營銷活動受阻,個險渠道代理人拜訪客戶頻次和活動率降至冰點,銀行網點客戶稀少,新單保費勢必將大幅低於常態化時期的銷售,進而導致新業務價值增長也將低於預期。

  招商證券研報也表示,2月新單銷售下滑已經在市場的預期之中,3月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後,代理人逐步線上工作及展業,預計上市險企新單環比將比2月份有望改善,但考慮到高基數,同比仍將不同程度的下滑。行業中期業績,將取決於線下隔離措施的解除。

  疫情催熱保險業?短期內並無此趨勢

  此前,業界普遍對疫情下保險行業的發展持看好態度。多家機構券商分析師認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將提高消費者的防範意識和對健康風險的保障意識,消費者保險需求提升,保險業營收也將大幅上漲。然而前兩月數據卻顯示主流險企陷入了保費下滑、新單負增長等危機,現實對預期說了“不”。

  中新經緯客戶端此前曾發佈女性理財調查問卷,在有關保險方面的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已經購置保險;31.9%的女性選擇再觀望觀望,不著急購買;僅有15.7%的人表示最近要給自己買一份保險,多一份保障。該問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確有不少消費者近期沒有購買保險的想法。

  中新經緯記者採訪了多位消費者發現,疫情之下,不少人對於現金流的預期趨於保守,因此會暫緩保險產品的消費。山西省某個體商戶陸婷表示,受新冠肺炎的影響,她近三個月的收入情況頗為嚴峻。“之前確實考慮過購買健康險,但是近幾個月我的收入很少,健康險、重疾險保費都比較貴,所以還是想多留點現金在手裡,暫時沒有購買保險的想法。”

  北京市某國企員工徐浩一直有購買保險的想法,但目前市面上的保險種類太多,由於缺乏保險相關知識,他擔心條款中會有陷阱。“經常看到有保險虛假宣傳或者拒絕賠付之類的新聞,之前接觸過一位保險代理人,不厭其煩地跟我強調購買保險的好處,感覺有些保險的營銷模式套路太多,而普通消費者又很難分辨,因此一直沒有購買保險。”他還認為,購買保險需要找專業且信得過的代理人購買。

  徐浩的擔心不無道理。據中新經緯記者不完全統計,僅今年1月份,全國保險監管部門就發佈了250張罰單,涉及45家保險中介機構和33家保險公司,罰款金額共計4783.6萬元,中國人壽、中國人保、陽光人壽等均在列。違規事項包括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虛構保險中介業務套取費用、編制虛假報告等。此類事件也是阻礙消費者購買保險的重要因素。

  儘管一些消費者顧慮重重,但出於對疫情的擔憂以及保險公司的宣傳攻勢下,仍有人選擇了立刻購買一份保險。某航空公司員工張蕾在2月份就給全家人購買了醫療險,同時給自己配置了意外險和重疾險。她認為,此次疫情費用雖然由國家承擔,但也激發了她配置保險的需求。“之前雖然有醫保,但有些藥品不在醫保範圍內,而且跨區域也無法報銷。這次疫情讓我想到,如果家裡有人意外得了大病,對於中等收入的家庭來說負擔會很重,所以趕緊購買了保險。”

  險企開啟線上轉型 保險行業長期仍向好

  目前,各保險公司也在積極採取措施。如何把握先機恢復增長,成為各大險企的當務之急。

  某壽險公司北京分公司的保險代理人告訴中新經緯記者,由於疫情因素影響,線下業務受到很大的打擊。“最近兩個月我一共只簽了三個單子,簽單數量還不到以往的三分之一,我的同事多數連一個單子都沒簽。”她表示,目前公司已經開始由線下到線上轉型,啟動“空中籤單”,消費者通過拍照、短信形式確認就可以完成線上簽單。但與此同時,仍有很多消費者擔心線上簽單會有風險,選擇疫情過去之後線下面談。

  上述代理人稱,總體來說,由於此次疫情,想了解保險的人數是增加的。因此該公司開啟了線上視頻培訓,進行保險知識的科普。在此期間,該公司吸收了更多新代理人,為今後的展業打下了基礎。

  此外,此次疫情一定程度上為保險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險企普遍意識到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雖然短期內因疫情影響,保險行業業務遭遇衝擊,但長期來看,業界對保險行業發展趨勢普遍看好。

  天風證券分析稱,預計受疫情影響,保險公司業務重心由線下轉移至線上,主力產品從件均較高的年金險、重疾險切換為件均較低的醫療險、意外險,預計疫情短期將衝擊一季度新單,疫情結束後,二季度或下半年銷售有望向上反轉。

  國泰君安研報也認為,新冠疫情雖然對壽險和財險在1-2月的展業造成衝擊,但疫情對喚醒消費者的保障意識有顯著促進作用,能夠線上投保的互聯網健康險以及金融科技應用領先的行業龍頭業務表現明顯好於行業平均。另一方面,2月隔離期間,保險公司通過線上增員的方式,大量吸收了新代理人,因此人力增長情況超預期,因此渠道改革優先的壽險龍頭公司,以及互聯網保險公司有望表現好於行業整體。

  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3月發佈的《保險行業全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報告》指出,由於保險行業的保障特性,儘管短期疫情對於保險行業的業務開展造成了一定衝擊,但疫情帶來了消費者保障意識的提升,客觀上對保險行業的長期發展起到鋪墊作用,並帶來利好。《報告》認為,疫情將加速險企線上渠道的完善,科技助力智慧保險和保險產品創新的步伐也將加速,未來,電網融合和人機協同模式探索或是業務線上化轉型的有效路徑。(中新經緯APP)

  (應採訪者要求,文中陸婷、徐浩、張蕾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