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私募看業績更要識風險 行業上下齊心助力投教


買私募看業績更要識風險 行業上下齊心助力投教

【編者按】隨著私募行業不斷成熟、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國內投資人對私募的接受度和認可度在不斷提高,但在投資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私募基金的投資者教育,核心是要培育“合格投資者”,需要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合格投資者不僅應當具備法規要求的金融資產等各項標準,更應具備對私募基金的正確的認知與選擇能力。協會始終將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放在首位,堅持以法治引領行業自律管理,堅決做好投資者保護各項工作,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財富管理服務。

2月10日開始,《中國基金報》將每週刊發專版,從不同角度剖析私募基金如何支持創新,為實體經濟服務。私募行業在投資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但監管部門、自律組織、銀行、券商、第三方代銷機構、私募機構等各界都在努力推動私募投資者教育工作。第十版就此刊發專題文章《買私募看業績更要識風險 行業上下齊心助力投教》。


買私募看業績更要識風險 行業上下齊心助力投教

中國基金報記者 劉明

私募基金是面向特定投資者的理財產品,投資者教育的核心在於培育“合格投資者”,合格投資者不僅應具備法規要求的金融資產等標準,更應具備對私募基金的正確的認知與選擇能力。

私募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在投資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例如,投資者看短期業績追漲殺跌、缺乏對各類私募足夠的認識,私募銷售重收益輕風險,私募公司數量繁多辨識困難,投資者教育多說教需創新。

可喜的是,一直以來,中國基金業協會、銀行、券商、第三方等代銷機構、私募機構等各界都在努力推動私募基金投資者教育工作,投資者對私募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

私募投資過程中存在五大問題

綜合來自銀行、券商、第三方代銷機構、私募公司、投資者等的訪談,各方反映在私募投資的過程中主要存在五大問題,包括投資者容易追漲殺跌、投資者對各類私募缺乏足夠的認識、私募銷售中存在重業績輕風險、私募繁多甄別困難、私募投教方式多“說教式”效果不佳等。

對於私募投資者看短期業績追漲殺跌,高毅資產表示,中國財富管理行業剛起步,大多數投資者仍不夠成熟理性,容易追漲殺跌,過度關注短期業績和跟隨市場情緒,難以客觀、理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中信證券表示,投資者片面追求短期收益率的情況仍然較普遍,比較容易聽信誇大的虛假宣傳,投資者對於長期資產配置的邏輯及作用所知甚少。

格上財富投研部總監付饒也表示,目前相當多客戶對於私募基金投資的認知還停留在“看業績買基金”,但這是很危險的。其一,證券類私募基金當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讓客戶“感知”到收益很好,但實際並非如此的真實案例。其二,任何策略都有不適應的時期,過去短期的業績並不能線性外推到長期的業績。

如今,私募數量多,策略類別也比較豐富,投資者往往對所投私募缺乏足夠的認識,尤其是往往忽視私募公司的運作是否規範和經營風險。中信證券表示,大部分客戶只是對投資二級市場股票多頭為主的私募產品有些許瞭解,但隨著產品策略的不斷豐富,客戶很難充分理解不同策略產品(如量化、對沖、CTA、宏觀對沖、指數增強、市場中性等)的投資邏輯。

對於私募銷售中存在“重收益、輕風險”的現象,高淨值私募投資者表示,雖然一直說“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但有些機構在引導投資者投資的時候存在誤導,一味地強調收益,感覺誰進去都能掙錢,對風險則避而不談。

對於私募公司難甄別的問題,建設銀行總行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部資產配置處處長唐新慶表示,銀行作為代銷機構需要站在客戶的角度,通過不斷完善的流程去做這個工作,儘可能地全面瞭解私募市場,瞭解私募機構,為客戶創造價值。

對於創新私募投教方式,星石投資表示,很多投資者教育還是以說教為主,事實上,高淨值客戶在各個領域都是成功者,他們更希望自己能參與思考,而當下的年輕人自我實現的意識更強。

全行業共同推動私募投教工作

針對私募投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中國基金業協會、銀行、券商、第三方銷售機構、私募公司等都在共同推動投資者教育工作。高毅資產表示,投資者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參與,幫助投資者建立理性的投資觀念。

對於投資者經常看短期業績選私募,付饒表示,基於這個問題,會引導客戶去看長期業績,做客觀正確的對比,以及進行策略的投資者教育,講明白策略適應的市場環境,和策略的業績特性。

高毅資產指出,投資者選私募要關注幾方面,第一,應關注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長期業績,是否能穿越牛熊週期長期創造收益;第二,應關注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風險控制能力,尤其是極端市場環境下的表現和應對;第三,應關注私募基金的規模和整體實力,是否運作規範、是否存在經營風險等。

對於私募投教中的問題,中信證券表示,首先,從業人員要真正理解不同策略私募產品的投資邏輯及特性、資產配置的原理及作用等,進而引導投資者的認知;其次,利用網絡媒體普及多元投資策略相關的知識;第三,對不負責任的機構要嚴厲懲治。

在投資者教育方式上,星石投資表示,直播等新媒體是比較好的方式,通過線上實現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不論是行業協會,還是銷售機構和私募公司,都在通過各類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創新投資者交流與溝通模式。

中國基金業協會做了大量線上線下的投資者教育工作。新媒體發力不少,協會微信公眾號的在線客服功能為投資者提供諮詢服務,一年回答問題6萬餘條。協會官網PV點擊量為1.83億。協會今日頭條政務號中私募基金投資者保護倡議書頭條推薦量近30萬次。

私募投教工作明顯提升

隨著各類私募投資者交流與教育工作的開展,如今的行業生態有了明顯變化,私募銷售更加註重長遠,私募投資者的認知在不斷提升,不少投資者已經學會控制情緒抵禦短期誘惑,正確識別私募投資風險。

成都小紅點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合夥人林小驥表示,這些年私募和代銷機構也發生很大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從短期思維往長期思維的轉變。優秀的私募機構在跟投資者的溝通上比以前深入了很多,更願意花時間講自己的投資理念和價值觀,尋找願意長期跟他們在一起的投資人,而不是像最早的私募溝通會,很容易變成薦股大會。

深圳古今心理研究所的實控人、澳洲亞太資本銀行創始投資人劉旭表示,這些年來市場上高淨值投資人群越來越成熟,代銷機構應該是趨向於提供更為專業的服務。

諾亞某高淨值客戶表示,有時候會被一些業績高的產品誘惑,會產生賭一把的衝動,但是最終還是要冷靜下來,要有定力,要堅持自己的原則,投資者需要學習,瞭解自己、瞭解基金管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