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利而不苟得,此人之傑也。


見利而不苟得,此人之傑也。

 引注:

 俊者,峻於人也;豪者,高於人;傑者,桀於人。有德、有信、有義、有才、有明者,俊之事也。有行、有智、有信、有廉者,豪之事也。至於傑,則才行足以名之矣。然,傑勝於豪,豪勝於俊也。


 名顯於己,行之不公者,必有其殃;利榮於家,得之不義者,必損其身。事雖利己,理上不順,勿得強行。財雖榮身,違礙法度,不可貪愛。賢善君子,順理行義,仗義疏財,必不肯貪愛小利也。

 大智匯釋評:

 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富於敬業奉獻的精神;面對義與利、生與死的衝突,能夠毅然決然地捨生取義,挺身赴難,決無見利忘義、唯利是圖、利令智昏之類,喪失人格、氣節的卑劣行徑。功名利祿擺在面前,可以自由攫(jué)取。然而,首先要問一問是不是理應所得?孔子年青的時候為了掙錢餬口,也曾給人家管過倉庫,放過牛羊。

 處在容易被人誤解、猜疑的是非之地,但為了整體的利益,仍然犯嫌涉難,只因自信心底無私,背‘黑鍋’也不怕,譬如周公為了江 山社稷,被召公猜忌、誹謗,依然忠心輔佐成王;孔子不得已去見南子,引得子路不高興,孔子覺得自己問心無愧。不是明達之至的俊傑,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具備上述品質的就是人中之‘傑’。

見利而不苟得,此人之傑也。

 要而言之,凡是可稱之為英雄豪傑的,必須具備德、才、學三種素質。德才難全,古今蓋同。有大才能的人,長處是勇於進取,但往往華而不實,好高鶩遠;有大德行的人,優點是善於守業圖成,但往往失於優柔寡斷,貽誤良機。有德有才的人克服自己不足之處的唯一途徑是好學廣知,鑑古通今,善於把人類精神財富的全部精華變成自己建功立業的武器。只有這樣,才能進則匡時濟世,名垂青史;退則安身立命,超凡入聖。

見利而不苟得,此人之傑也。

 若您從文中受益,請評論轉發,讓更多的人因你受益,福壽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