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是用身體去學習


靜坐,是用身體去學習

通過早上的答疑,老師再次提醒我們要清晰靜坐的目的——

1. 觀察身心的感受,過程中不因愉悅的感受而產生貪心、執取的反應,也不因不愉悅的感受而產生嗔心、厭惡的反應。即不因這些感受產生執著和習性反應。

2. 通過靜坐、內觀,鍛鍊我們的平等心,培養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外境刺激時,能保持心的平衡、平穩。

所以當我們情緒來時,就讓它來,只要讓情緒這個能量流動起來,就不會在身體裡淤積。經常打坐的人,即使長時間靜坐,身體也不會有疼痛、麻、漲的感覺。

真正的學問是能學以致用——坐上,學習感知身體的感受,同時不去執著它,鍛鍊心的平衡、平等心。坐下,把學習到的在生活中運用。

如何運用:

當受到外境刺激時,例如:某個人說的話讓你感覺不舒服。也許,以往我們會選擇逃避,不想再見他;或者內心對他產生嗔恨、謾罵;又或者在行為上直接爆發憤怒。

現在通過靜坐、禪修,知道原來這份憤怒的感覺會來、也會走。因此,只是去觀察和感受這份嗔恨的感覺在身體的哪個部位,而不被憤怒帶著走。慢慢地、憤怒的情緒會得以緩解,身體就會放鬆。只要不執著,心就會平靜,不會因為某人的一句話而對自己產生影響。同時,當能感恩對方以這種方式來修煉我,讓我可以鍛鍊、變得心量大、心柔和,這份感恩和愛、會化解內在的憤怒、抱怨。

靜坐,是用我們的身體去學習,回到現實生活中,用大的心量、柔和的心、和敏銳的直覺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與起伏。

內觀禪修,覺察、平等心,是一對翅膀,缺一不可。“覺察”容易做到,但沒有“平等心”。這就等同於掉到河裡,在痛裡繼續著原有的習性反應——想擺脫,嗔恨、不喜歡這種感覺….。這樣,我們還是在舊有的模式裡打滾。當我們保持平等心,覺察到,同時,不起習性反應時,這份執著就不存在了。

作者:黃京穗
家庭療愈師、心理諮詢師、NLP簡快身心療法心理輔導師、美國振覺呼吸輔導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