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外中學生“鐵粉“聽課一堂不落!“愛上南大·教授開講”本週將用“計算攝像”帶你一起“挑戰不可能”

“宅家”的日子也能“上南大”,和嚮往已久的教授們“零距離”溝通。從2月25日開始,南京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聯合揚子晚報“招考部落”推出了“愛上南大·教授開講”系列公開課,通過在線直播的方式,讓南京大學的多位學科大牛與學生們互動,講述科學的本質,展現“象牙塔”的魅力。

“愛上南大·教授開講”系列公開課已經推出六講,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亞洲第一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沈樹忠;“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973”“863”項目首席科學家、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辰宇;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客座教授陳建成;世界首張黑洞照片拍攝團隊成員,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李志遠;CNN國際頻道經濟新聞前主播,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外教Farland等各界大牛輪番登場。

南外中学生“铁粉“听课一堂不落!“爱上南大·教授开讲”本周将用“计算摄像”带你一起“挑战不可能”

“恐龍大滅絕之謎”,“尋找真實的宇宙——天文學的使命與方法”,“數學在哪裡”,“為什麼我們要學習化學”……教授們的精彩公開課通過揚子晚報紫牛新聞客戶端直播平臺、揚子晚報一直播平臺雙平臺同時直播,每一講的線上觀看人次都突破百萬。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亞洲第一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沈樹忠主講的“恐龍大滅絕之謎”,雙平臺總觀看人次更是達到了258萬之多。

直播過程中,同學們積極提問,教授們也竭盡所能予以回答。南大數學系郭學軍教授甚至還給中學生們留下了一道別具特色的思考題,課程結束後,意猶未盡的學生還主動做起了計算,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還有不少同學一堂不落聽完了所有的直播課程。來自南京外國語學校高二年級的男生張揚就是其中之一。張揚對於南大的科學課程十分感興趣,他表示,“愛上南大·教授開講”系列公開課培養了高中生對於科學研究的好奇心,這是自己聽完全部課程的最大動力之一。

南外中学生“铁粉“听课一堂不落!“爱上南大·教授开讲”本周将用“计算摄像”带你一起“挑战不可能”

本週六(3月21日)晚6:30,“愛上南大·教授開講”系列公開課將迎來兩位學科大牛——來自南大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曹汛教授與胡雪梅副研究員。他們將帶來電子信息類專題課堂:“計算攝像——超越眼睛的極限”與“計算攝像之黑洞成像”。曹汛教授是南大電子學院通信工程系系主任,他發明的新型相機廣泛應用在工業檢測、環境保護等領域,並參與了電影《爵跡》的特效製作。胡雪梅副研究員主要研究飛行時間(TOF)和單光子計算攝像,是未來天文觀測、生物顯微、消費電子相機的前沿技術。

本次公開課將以雙平臺同時直播的形式呈現。揚子晚報紫牛新聞直播平臺、揚子晚報一直播平臺將同步直播。掃描二維碼,即可隨時關注,到點收看直播啦。

【主講人簡介】

曹汛,2006年在南京大學電子系獲得理學學士學位,2012年在清華大學自動化係獲得工學博士學位, 曾分別在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德國亞琛Philips Research、美國UT Austin做訪問研究,2012年起在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任教,2016年破格晉升教授,現任南京大學電子學院通信工程系系主任。曹汛教授研究領域主要為計算攝像學(新興的交叉學科),發明了一種新型的光譜視頻相機-PMIS,推動了光譜成像技術由“靜止”圖像至“動態”視頻的跨越,PMIS光譜相機入選了2011年度歐洲圖像領域年度研究進展,自2016年起被多個國際權威研究機構報道並列為當前三大新型光譜視頻成像技術之一,2019年獲中國電子學會技術發明一等獎。曹汛教授為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別開設課程《計算攝像學》及《信號處理中的數學方法》。

胡雪梅,1991年出生於安徽,2013年在清華大學獲得學士學位,2015年—2016年訪問美國斯坦福大學,2018年在清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胡雪梅的研究領域為計算攝像學,目前主要研究內容為光的飛行時間(Time of Flight)成像技術,以及單光子成像技術,是天文觀測、生物顯微、消費電子相機等領域的前沿成像技術。自2018年起加入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傳感與成像實驗室,副研究員。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