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魚被嘲笑,懵懵懂懂地活,卻比我們更懂生命

如果通過聰明跟笨,把魚分成兩部分,會發現大多數魚雖然並不聰明,但必定有過人之處。


這些魚被嘲笑,懵懵懂懂地活,卻比我們更懂生命

圖片來源丨Flickr


比如翻車魚遊速不快,長得大但沒有攻擊力,被咬得血肉模糊都不懂反擊。


可是它的繁殖能力超級強大,一次可以產下3億魚卵。這些子子孫孫分散在廣闊的海洋裡,即使能存活十萬分之一,也是比較龐大的數字。


這些魚被嘲笑,懵懵懂懂地活,卻比我們更懂生命

圖片來源丨Flickr


像翻車魚這種求生欲退化的魚並不在少數,大家經常提到的巨骨舌魚是個經典的例子。


在一些資料裡,研究員喜歡把它劃分為能扛能打的猛魚行列中。它在野生環境中的地位當然高,偶爾生撕食人魚,吊打龍魚不在話下,甚至硬懟雀鱔也不落下風。


這些魚被嘲笑,懵懵懂懂地活,卻比我們更懂生命

圖片來源丨Flickr


但面對人類,這種魚卻傻得可憐。要撈一條巨骨舌魚,可以順著水流在亞馬遜河漂流,拎著棍子守株待兔,巨骨舌魚會自己送上門來。


它從水面探出腦袋時,就是棍子砸下的好機會。在巨骨舌魚數量龐大的日子裡,當地人每天能打滾二三十條巨骨舌。


這些魚被嘲笑,懵懵懂懂地活,卻比我們更懂生命

圖片來源丨flickr


跟翻車魚的軟、巨骨舌的傻不同,有些魚並不笨,只是其行為方式不太符合常理。對這些魚來說,生命的願意不在於感受生活,而是自我奉獻。


鮟鱇魚是生活在深海里的獵手,它有很多長長的棘條感知附近水流,頭部掛著可以發光的肉瘤,用來引誘獵物靠近。這種魚長相極為怪異,其繁殖方式也不常見。


幾乎沒有人真正見過鮟鱇魚的繁殖過程,我們只是在資料中瞭解到公鮟鱇魚是怎樣在茫茫深海里尋找伴侶,並在找到母鮟鱇魚後,又頗有奉獻精神的融合在母鮟鱇魚身體裡。


這些魚被嘲笑,懵懵懂懂地活,卻比我們更懂生命

圖片來源丨matrixworldhr


如果有機會近距離觀察,你或許會看到鮟鱇魚身上有凸起的肉瘤,那是公鮟鱇魚存在過的痕跡。這團肉瘤原屬於公鮟鱇魚的繁殖器官。


為了方便母鮟鱇魚繁殖,它的血肉慢慢融合到母鮟鱇魚身體裡,只留下這段器官。


公鮟鱇魚的這種特性曾讓我一度懷疑生命存在的意義,但現在來看,公鮟鱇恐怕跟翻車魚類似,以繁衍後代為首要任務。區別只是公鮟鱇魚提前選擇了犧牲,而翻車魚沒法自我了斷,才便宜了它的天敵們。


這些魚被嘲笑,懵懵懂懂地活,卻比我們更懂生命

圖片來源丨Freejpg


以我們的角度看,翻車魚、巨骨舌魚、公鮟鱇魚都傻的可以,它們毫無防備的奔向死亡,又在一代代的傳承中不斷加深這些可笑的行為。


但換個角度再看時,或許會發現它們並不笨,只是活得太原始。翻車魚的無殤,巨骨舌魚的無畏,公鮟鱇的無怨,都是生命最初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