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實施“緊急降息+QE”療法,現實情況是否比2008年更糟?

澳聯儲在今天(3月19日)宣佈了1997年以來的首次緊急降息,將現金利率下降至了新的歷史低點0.25%。並同時公佈了貨幣量化寬鬆(QE)的具體措施。以應對新冠疫情對澳大利亞經濟巨大的影響。

這彷彿是對週一美聯儲“緊急降息+QE”的呼應。全球央行大招頻出,是因為新冠疫情對市場的衝擊力度,似乎較之2008年“金融海嘯”更勝一籌,全球金融市場一副要“崩壞”的趨勢。

過去10天,美股4次熔斷,以至於網絡流傳,連巴菲特都要感嘆自己太年輕,沒有見過這樣的“世面”。

澳實施“緊急降息+QE”療法,現實情況是否比2008年更糟?

歐洲三大股指,英國富時100指數、德國DAX指數、法國CAC 40指數一個月均跌去了約三分之一。

澳大利亞同樣無法倖免。比美國略晚一步,在3月16日迎來了1987年以來最糟糕的交易日,月跌幅同樣超過30%。

澳元作為商業貨幣,更是“飛流直下”,澳元對美元匯率跌破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時的60.10美分,在55.59;澳元對人民幣匯率則在跌破4.0關口之後,一路向4.0之下“奔去”。

澳實施“緊急降息+QE”療法,現實情況是否比2008年更糟?

作為市場動盪燈都“風向標”的VIX波動指數週一(3月16日)收於82.69點。而在2008年11月20日——全球金融危機中市場最為崩潰的一天——這一“恐懼”指標的收盤高點為80.86。

澳實施“緊急降息+QE”療法,現實情況是否比2008年更糟?

有分析師評價:2008年,你知道是銀行系統崩潰了,但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現在是一切都在崩潰,但不知道何時才是盡頭。

疫情相關的壞消仍然控制著市場情緒。從那條連菜場大媽群都開始討論的“世界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爆倉了!”,就可以見一斑。

在如此機構都慌不擇路的動盪之中,普通投資人似乎出了“躺平”,已經無計可施。在如此動盪的市場中,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財富?

美聯儲“火箭炮”,澳聯儲“加農炮”

其實,上週五(3月13日),澳聯儲已經通過“回購”計劃,向銀行短期注資88億澳元,是日常資金的兩倍多。旨在幫助緩解全球信貸市場的崩盤,並滿足銀行短期流動性需求的激增。

令投資者意想不到的是,在週一(3月16日)亞洲市場開盤前,美聯儲突然大規模降息,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大幅下調至0-0.25%。

另外,美聯儲在接下來的數月將推出7000億美元的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包括數月內回購至少5000億美元國債,增持至少2000億美元規模的抵押擔保證券。

在一份聲明中,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說:“新冠病毒的爆發已經損害了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社區並破壞了經濟活動。全球財務狀況也受到嚴重影響。”

花旗銀行分析師指出,美聯儲已經“拉開了所有閘門”。除降息、購債外,美聯儲還採取了其他措施,包括和商業銀行的市場運作來支持信貸流動。

相比美聯儲出人意料的“火箭炮式”出手,澳聯儲的這次降息則早就昭然若是。火力顯然也沒有美國那麼兇猛,可能只相當於“加農大炮”級別。(具體詳見今天第三條文章《澳洲央行緊急降息至0.25%,啟動量化寬鬆,遏制信貸成本井噴》)

澳實施“緊急降息+QE”療法,現實情況是否比2008年更糟?

本次降息幅度仍維持在25個基點。貨幣寬鬆政策也相對“保守”,將會通過二級市場回購,將3 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維持在0.25%左右。向商業銀行提供的900億澳元特別融資機制,也沒有超過市場預期。

高盛(Goldman Sachs)經濟學家安德魯•博克(Andrew Boak)認為,儘管降息“如約而至”,他們仍預計澳大利亞經濟將陷入衰退。此前高盛就曾預測,今年前3個月,澳大利亞總體經濟將出現萎縮,下降0.3%。

加拿大皇家銀行澳新西蘭戰略主管Su-Lin Ong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澳聯儲沒有在兩次利率會議之間緊急降息。但是,眼下澳聯儲可以使用的武器火力比2008年要少得多。”

博滿金資首席分析師魏睿昊則認為,澳聯儲可能在近期還會再次降息,或是擴大貨幣寬鬆規模。聯邦政府也將出臺更多經濟刺激政策。

事實上,從美聯儲3月初帶頭緊急降息50個基點以來,多國央行都加入了降息或貨幣寬鬆的行列。

就在上週末,中國央行宣佈了5500億元的定向降準刺激。

3月11日,英國央行宣佈,降息50基點至0.25%,為歷史最低水平。

3月4日、13日,加拿大央行兩次下調基準調利率0.5個百分點,一路從1.75降至0.75%。

3月16日,新西蘭央行宣佈將現金利率下調0.75個百分點至0.25%,並表示,下一步可能是通過大規模購買政府債券進行量化寬鬆。

也就是同一天,韓國央行召開金融貨幣委員會臨時會議,決定將目前的基準利率1.25%下調0.5個百分點至0.75%,這是韓國基準利率首次破1%。

全球央行齊齊發動,祭出“大放水+經濟刺激”,以應對全球經濟衰退。然而,這些舉措似乎都沒能改善市場的憂慮。

新冠疫情所致的經濟影響更像911,還是2008?

在最近一次高盛投資者人電話中,這家投行表示,目前的情況比起2008年金融危機,更像是911造成的影響。

中國製造業此前的停擺影響了全球供應鏈,可能需要長達六個月的時間才能恢復。全球GDP增長率將為30年來最低,預測約為2%。標普500指數將在2020年整體出現-15%至-20%的負增長率。

他們認為,新冠病毒短期不會消失。疫情真正損害的是由市場的信心,股票市場應該會在今年下半年完全恢復。在過去一週的亂象,是因為投資者將疫情影響與石油價格戰混為一談。

  • 從技術上講,市場在歷史上最長的牛市之後一直在尋求“重置”
  • 沒有系統性風險
  • 政府正在干預市場,銀行也相對健康,私人銀行的資本非常雄厚

魏睿昊則表示,他並不能完全同意高盛的觀點。

首先,911只發生在紐約,該事件對全球的影響更多是短期心理上的,而非實際經濟生產和生活。

而新冠疫情從中國爆發到全球蔓延,引發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由於人的活動受限,經濟活動隨之受到的衝擊巨大,全球的消費需求和供應鏈都將出現巨大的滑坡。

澳實施“緊急降息+QE”療法,現實情況是否比2008年更糟?

但他也指出,目前的情況和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也確實不同。

2008年主要是金融系統出現巨大風險,但時至今日,無論是全球的金融系統還是澳大利亞的銀行系統,狀況都比較良好,並不存在2008年的過度槓桿或持有大量低質量風險資產這樣的問題。

事實上,在一份報告中,澳聯儲行長Lowe就曾表示:澳大利亞的金融系統具有彈性,可以應對新冠疫情的發展。債券市場和銀行消息人士稱,政府已經提前完成了融資計劃,而商業銀行則可以在三至六個月內不利用長期債券市場。

銀行擁有良好的長期融資能力,但在短短三個交易日中已經吸收了澳大利亞央行的短期流動資金186億澳元,顯著高於此前的78億澳元。

澳大利亞金融監管委員會(CFR)週一表示,澳聯儲正在擴大其“回購”工具,以便銀行櫃檯交易方能夠獲得充足的流動性。只要市場條件允許,澳聯儲將至少每週進行六月期或更長期限的回購操作。

房產市場可能出現短期“凍結”現象

然而,隨著澳元不斷下挫,以及股市連續暴跌,對於很多華人投資者而言,總有一種資產“縮水”的感覺。而市場上,又有許多房產中介以澳元下跌為理由,勸說投資者購買房產。

魏睿昊表示,他個人從來不將澳元匯率的高低作為投資澳大利亞房地產投資的核心參考因素。“房地產市場有自己的邏輯”,由於投資週期通常較長,短期的匯率波動對其影響較為有限。

澳實施“緊急降息+QE”療法,現實情況是否比2008年更糟?

短期內會影響房地產市場的並非澳元匯率,而是疫情本身。

房產研究機構SQM Research董事總經理Louis Christopher就指出,如果新冠病毒在澳大利亞出現大規模人對人傳播,住房市場就可能受到衝擊。安保資本(AMP Capital)首席經濟學家Shane Oliver則表示,當人們面臨健康或就業危機時,他們往往會推遲購買新房或換房的決定。

不過,雖然魏睿昊也認為,現在由於疫情出現了聚集限制,以及人們對傳染的擔憂,會導致很多人暫停看房拍賣等行動,甚至出現供給量短時間減少,市場“凍結”的現象。但從中長期看,整個澳大利亞房地產市場向上的趨勢並沒有發生改變。

由於利率地不斷下跌,房貸成本確實在減少,需求仍很旺盛。因此,短期房地產市場可能會出現拍賣率下降等情況,但價格可能持平。等待疫情過後,仍會回到復甦通道中。

如何保護資產不縮水?

相比房產投資,現在投資者考慮得更多的恐怕是,二級市場下跌何時才是盡頭?如何先保住自己的資產不要縮水?

澳實施“緊急降息+QE”療法,現實情況是否比2008年更糟?

魏睿昊的觀點是,目前市場下跌還沒結束,何時結束確實很難確定。但和經濟和金融結構原因導致的危機不同,這次的危機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可以確定的是,一旦疫情結束,經濟和市場秩序會以較快速度恢復。

而他接觸到的市場情況看,一些固定收益類的產品問詢的人明顯增多。這是因為,這些產品往往有比較安全的底層資產,收益回報穩定。

他認為,由於過度拋售,在這次危機過後很多好的資產價格會相對低廉。因此把資金投入到有一定流動性的安全資產中,疫情過去入市購買廉價優質資產,比如某些增長好股息高的藍籌股。

或是,所幸徹底避開二級市場的風險和週期,投資中長線的一級市場,考慮更多私募股權類資產。這些資產退出時間較長,三四年後危機肯定已經過去。


(歡迎訂閱澳財網頭條號,我們將不斷為您提供優質的全球宏觀經濟分析和澳洲財經資訊)

注:文中未註明來源的圖片均為Shutterstock,Inc.授權澳財網使用,請勿單獨轉載圖片。本文中的分析,觀點或其他資訊均為市場評述,不構成交易建議,僅供參考,投資時請謹慎決策,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