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一本書,有用嗎?


每天讀一本書,有用嗎?


第60篇文章


查理芒格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沃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我的孩子們都笑話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由此得出,想做一個聰明人,有一條可行之路就是讀書。


每天讀一本書,有用嗎?


學生時代讀書,是為了考試,或者娛樂。

大學時把圖書館裡成排成排的文學類書籍借回來,一週看7本。

得到的唯一好處是後來讀小說的速度快了,

基本上300頁的小說,用指讀法,3個小時內搞定。


每天讀一本書,有用嗎?


書看著看著,開始希望提升內力。

買書,很貴。

電子書,便宜些,但是數量大了還是貴。

乾脆包了電子書年度會員,付很少的錢,一年內2萬多本電子書隨便看。

這下孫猴子進了蟠桃園,這也想看那也想看,

囫圇吞棗,40來天看完60來本,

算上有的書一套有5本到9本,一天讀1.5本。


每天讀一本書,有用嗎?


可惜沒有做過哪怕一本的讀書筆記。

不是說這些書不值得做筆記,太值得了。

但是每天處於焦急狀態,剛看完一本,就巴巴打開另一本。

安慰自己以後有時間回頭再去做讀書筆記。

按照目前這種狀態,回頭把所有想做的筆記都完成是不可能的。


每天讀一本書,有用嗎?


總結一下,本次閱讀和以往相比,有以下不同:


一、著眼點不同

以前看書是隨機的。

手裡握著3張借書卡跑進圖書館,

在書架前一排排看,

看個題目封面出版社,

覺得有興趣再去翻目錄去翻前言,

然後用3秒決定借還是不借。

基本2個小時內帶回30本。

看著看著書丟了,賠。看著看著超期了,罰。


每天讀一本書,有用嗎?


現在,開始有一點點針對性。

會從分類項找自己覺得有用或者感興趣的書,

目錄、前言、後記,

接著從目錄裡找到自己感興趣的,

讀完覺得不過如此,PASS。

覺得太棒了,繼續,全部讀完。


二、讀完的書多了

以前因為選擇時間侷限,書搬回來,有的看不到4分之1,就沒興趣了。

或者興趣還有,擱哪找不到了。

或者看了另一本把之前這本忘記了。

或者乾脆時間不夠。


每天讀一本書,有用嗎?


這次託假期的福,時間有。

也不會看了這本丟了那本。

從目錄裡找出最有興趣的先看,

也保證了自己認為最重要的部分一定是讀完的。


每天讀一本書,有用嗎?


三、成效還是不夠

很多好書,讀的時候恍然大悟增長見識,

但是學不到作者的思維方式和看待問題的視角。

這些讓人讀得拍案叫絕、佩服地五體投地的書,

讀的時候再怎麼相見恨晚再怎麼自慚形穢,

一讀完,轉頭就忘了。

以後回過頭去讀,或者聽人談起,感覺似曾相識,

但是在工作中、生活中不會用,也表達不出來。

原因是閱讀深度不夠,從書中得到的收穫沒有最大化。

所以,就目前來說,

每天讀一本書並沒有對自我提升起到很好的作用。

每天讀一本書,有用嗎?


據說,讀書人的一個秘密就是:

讀得慢,吸收知識和增長內力的效率反而更高。

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這樣高效的讀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