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中季勝利父子教科書般的關係轉變,值得每個家長學習

在之前熱播的連續劇《小歡喜》中,季勝利、季楊楊這對父子的關係可以說讓很多的家長產生了共鳴。在劇中季勝利對待孩子態度嚴厲、要求高,但是自己卻因為工作原因,沒什麼時間陪伴孩子,缺少對孩子的關心 。再加上孩子正處於叛逆期,使得父子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差。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類似“季勝利父子”的家庭。因為種種的關係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變的緊張,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改善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呢?


《小歡喜》中季勝利父子教科書般的關係轉變,值得每個家長學習


產生隔閡的原因

俗話說的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想要消除和孩子之間的隔閡,那就要了解這些隔閡是怎麼產生的。別到時候像老季一樣想要關心孩子卻不知道從何下手、事倍功半。

  • 父母的陪伴少

在《小歡喜》中,季楊楊的父母就是因為工作的原因,在季楊楊很小的時候就把他丟給外婆帶,從小就缺少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在父母搬回到身邊後,甚至表現出排斥的心理,不願意和父母同住。


《小歡喜》中季勝利父子教科書般的關係轉變,值得每個家長學習


沒有人喜歡孤獨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陪伴,特別是還在成長的孩子。很多父母都會在孩子有了一定的行為能力和基本的溝通能力後,選擇將重心放在工作上,減少了陪伴孩子的時間;有的父母甚至在孩子出生後就留給家裡的老人帶,自己選擇外出打工。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往往都缺乏安全感,性格變得自卑、內向,變得不願與別人交談;在看到別的孩子有父母的陪伴 一家人去公園遊玩、去踏青 ,就會羨慕,內心就會渴望得到愛, 再加上平時缺少父母的關心、或者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這樣早戀的現象就會發生,而且孩子也會對父母產生不滿的情緒。


《小歡喜》中季勝利父子教科書般的關係轉變,值得每個家長學習


  • 父母過多的批評

父母的批評多於鼓勵,會使孩子缺乏信心、懷疑自己的能力。同時也會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 變的不喜歡與父母交流 產生逆反心理,什麼事都和你對著幹,甚至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父母批評的越多孩子就越感覺不到父母的愛,只會增加孩子對父母的厭惡。或許,父母對孩子的批評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愛,只不過可能表達的方式不是那麼的合適。


《小歡喜》中季勝利父子教科書般的關係轉變,值得每個家長學習


  • 孩子的心理變化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往往性格會變得自卑、懦弱,在與別人的交往中,充滿著不自信、膽怯的心理。因為從小缺少父母的陪伴,有很多的事情沒有人去分享、去傾聽,久而久之 自己遇到的一些事情、心裡的想法就不願意向別人訴說,但也找不到其他的方法去解決,就只能埋在心裡 ; 日積月累,有些事情就會在心裡生根發芽,並且總是在無形中給到自己很大的壓力,情緒也會變得喜怒無常、焦躁不安。一旦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很容易做出過激的舉動。長期存在這樣的心理,還可能患上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小歡喜》中季勝利父子教科書般的關係轉變,值得每個家長學習


怎樣讓孩子對自己敞開心扉


  • 以朋友的身份去和孩子交談

在和孩子交談的時候,放下自己的身份,不要總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和孩子溝通。這樣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壓迫感。我們要記住,不管在外面你是什麼身份,在家裡你只有父親或母親這一個身份,我們要把在工作中產生的情緒拋擲腦後,用一個微笑去營造一個輕鬆的氛圍。


《小歡喜》中季勝利父子教科書般的關係轉變,值得每個家長學習


在交流中,不要總是提學習上的事,不管你的孩子成績是否理想。因為總是問同一個問題,每個人都會感到很煩人。多聊聊生活上的一些瑣事,例如:學校中發生的一些事、同學之間有趣的故事;願意的話,也可以分享一些自己生活上的一些故事 、父母之間的一些話題。特別是父母之間的事,會讓孩子產生濃厚的興趣。因為孩子對父母的生活可能並不那麼瞭解、而且有一定的好奇心,當你和孩子分享這些話題,孩子也更願意去聽,也更容易讓孩子願意和你分享他的故事從而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在孩子訴說的時候,做好一個“聆聽者” 的工作,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一起分析、一起解決;而不是第一時間就是去責怪。

  • 多關注孩子的生活和他的愛好—加強親子間的互動

在工作之餘可以瞭解一下孩子的一些興趣愛好,通過他的愛好去了解他,進入他的生活。《小歡喜》中,季楊楊的父親季勝利就是通過季楊楊的愛好—賽車去了解他,為了瞭解兒子的愛好,季勝利 自己坐上賽車去跑圈,去感受賽車的魅力。然後通過賽車圈的一個交流群以一個陌生人的身份加上了兒子的微信。在以陌生人的身份和兒子交談中,季勝利逐漸瞭解到兒子對自己的誤解和埋怨, 也認識到自己對孩子的虧欠。最後父子間的誤解都解開了,兩人也從一開始的“死對頭”變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小歡喜》中季勝利父子教科書般的關係轉變,值得每個家長學習


  • 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家庭則是一個人一生的學堂。試問一個充滿暴力、謾罵的家庭和一個充滿溫馨、關愛的家庭那個更令人嚮往?根據調查研究的結果顯示:父母經常吵架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大於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比例分別是33%、31%。原因是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孩子長期目睹父母爭吵,父母間相互敵意、貶低對方,都會使孩子產生不信任感、懷疑、困惑等消極情緒,也容易讓孩子有歸己心理,感到自責內疚,這會使孩子遷就、討好、懦弱、缺乏主見甚至自卑,以後很可能造成孩子人際關係障礙,難以與別人建立信任關係。

而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則可以讓孩子的性格更加的開朗、活潑,並且讓孩子擁有一定的信心和接納別人的心胸,他們會充滿愛心,知道如何去表達自身的誠意和友情,和周圍的人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小歡喜》中季勝利父子教科書般的關係轉變,值得每個家長學習


結語

我們用陪伴孩子的時間,去工作去賺錢更多的金錢;然後再用物質上的補償去彌補對孩子的虧欠。但是我們卻總是以我們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也許在孩子的眼裡錢並不是最重要的,他需要的可能只是父母的陪伴和關心。

富也罷,窮也罷,幸福不靠金錢架。豪華恬淡各千秋,富者輝煌,窮也清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