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機場三巨頭遭遇重擊

2月,中國民航可謂有史以來表現最為慘淡的一個月。


2月份,民航僅旅客運輸量834.0萬人次,同比下降84.5%,同比減少4550萬人。


損失最大的就是航空公司和機場了。


大機場、大航空公司損失的絕對金額大。

小機場、小航空公司損失的相對幅度大。


1

客運表現極為慘淡


2019年,我國機場三巨頭:


  • 北京首都機場1億人次,同比下降1.0%。
  • 上海浦東機場7615萬人次,同比增長2.9%。
  • 廣州白雲機場7338萬人次,同比增長5.2%。


那麼,極為慘淡的2月份,機場三巨頭表現怎麼樣呢?


  • 北京首都機場113萬人次,同比下降86.1%。
  • 上海浦東機場113萬人次,同比下降81.5%。
  • 廣州白雲機場97萬人次,同比下降83.6%。


  • 北京首都機場同比減少701萬人次。
  • 上海浦東機場同比減少499萬人次。
  • 廣州白雲機場同比減少492萬人次。


受北京保衛戰影響,首都機場降幅最大。


因為首都機場降幅大,而浦東機場降幅小,2月份浦東機場多年來首次趕上了首都機場。


老二以退步小的方式攆上了老大,說不清是喜還是悲。


大機場確實有大機場的氣勢,降幅如此之大,月度還能維持百萬級旅客吞吐量,確實令小機場望塵莫及。


有一件事情肯定是定了。


前幾年是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年。


今年將是機場旅客吞吐量回歸年。


首都機場回落到1億人以下,當然沒有疫情影響,也必然如此。


民航之翼有一個大膽而又不希望出現的預測:


2020年,首都、浦東、白雲機場三巨頭旅客吞吐量全部回落至7000萬人次以下。

2

貨郵表現出人意料


不過貨郵方面表現到出人意料。


無論是浦東還是白雲機場,貨郵吞吐量下降幅度不大。


在航班量大幅減少的情況下,貨郵吞吐量略有下降可以看出貨倉或者貨機有多飽和。


不過據2003年的經驗,那一年的貨郵表現也是非常不錯的。


這主要是因為受疫情影響,各種物資需求大幅上升,同時民航的速度優勢也凸顯出來。


令人意外的是浦東和白雲機場的地區航線貨運量都大幅增加:


  • 其中浦東機場同比增長11%。
  • 白雲機場同比增長23%。


到底是港澳臺運往內地的貨增加了,還是內地運往港澳臺的貨增加了?


瞭解情況的網友可以留言一論。


此外浦東和白雲機場在國內、國際貨運方面表現大相徑庭。


浦東機場的國內貨郵微降,而國際貨降幅較大。

白雲機場的國內貨郵大降,而國際貨降幅較小。


兩家機場背道而馳,到底是什麼原因?


不得而知!


不過據民航之翼所知,最近階段航空貨運表現非常搶眼。


北京首都機場2月生產數據

2月,機場三巨頭遭遇重擊

上海浦東機場2月生產數據

2月,機場三巨頭遭遇重擊

2月,機場三巨頭遭遇重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