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papi醬官宣生子,新手寶媽該如何進行產後恢復?

2020年3月4日,papi醬官宣產子:“大家好,我卸貨了,母子平安。啊,我可真是了不起!”

32歲papi醬官宣生子,新手寶媽該如何進行產後恢復?

3月12日,papi醬又曬出一張與老公和寶寶的合影。這也是papi醬產後首次出鏡,臉部相比之前略微消瘦,面色泛黃,皮膚鬆弛,脖子上的頸紋清晰可見,看來生孩子對一個女人的影響著實不小。

32歲papi醬官宣生子,新手寶媽該如何進行產後恢復?

其實,很多新媽媽不僅僅要面對容貌的變化,還要面對身材和健康的重大挑戰,產後大肚子,媽媽臀,經常腰痠背痛,漏尿……此時,進行全方位的產後恢復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新手寶媽的產後恢復攻略

盆底肌修復

什麼是盆底肌?

盆底肌,即封閉盆骨底的肌肉群。這一肌肉群猶如一張“吊網”,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臟器被這張“網”緊緊吊住,從而維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一旦這張“網”彈性變差,“吊力”不足,便會導致“網”內的器官無法維持在正常位置,從而出現相應功能障礙,如漏尿、子宮脫垂、陰道鬆弛、性生活不和諧等。


順產和剖腹產都會造成盆底損傷

其實,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盆底肌都會有損傷的。這是因為在十月懷胎的過程中,女性的身體圍度、激素水平、體重以及腹腔體積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盆底肌會因為持續的受壓而逐漸鬆弛受損。

不同的是,剖腹產的盆底肌損傷主要是孕期造成的,而順產媽媽除了受到孕期的損傷,還可能要面臨分娩時的撕裂或損傷。所以,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後盆底肌都會鬆弛受損。

盆底肌鬆弛的初期表現是尿頻尿急、漏尿、夫妻生活不和諧、小腹墜脹等不適;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療,還可能引發子宮脫垂、膀胱直腸膨出等一系列症狀。

盆底肌修復:預防改善產後漏尿、陰道鬆弛

產後42天至6個月內,是盆底肌修復的好時機,30歲以上女性,更應儘早進行盆底肌康復治療。

腹直肌修復

什麼是腹直肌?

腹直肌位於腹前壁正中線的兩旁,就是我們身體前面中間的那幾條肉,中間那條白色的線叫做腹白線。

什麼是腹直肌分離?腹直肌分離有哪些危害?

懷孕期間,寶寶越大,子宮腹壁所承受的壓力也越大,腹白線被拉伸並變薄弱,從而產生腹直肌分離。也就是說,懷孕撐開的肚子,回不去了……

腹直肌分離的間隙會逐漸被脂肪組織所填充,腹部開始變大、變鬆垮。腹直肌分離的越深,腹部肌肉越弱,對脊柱的承託力就越小。此時,產後媽媽就容易腰痠腰痛。

腹直肌修復:緊緻腰腹,重塑曼妙身姿

產後一年內是腹直肌恢復的黃金期。產後進行腹直肌修復,可以有效預防改善產後大肚子、腰痠腰痛等症狀。所以寶媽們千萬不要錯過哦!

盆骨對合

什麼是盆骨?

盆骨,它是女人的第二性徵;成就女性獨有的曲線身材;支撐體重,保護盆腔內器官,消化、生殖、泌尿、神經……它也是生命必經的通道,是產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胎兒經陰道分娩的必經之路。

盆骨受損,私密問題頻頻來襲

孕期,身體會分泌一種鬆弛素,用於疏鬆骨質,打開骨縫,以利於寶寶順利娩出。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孕晚期胎兒已經將入骨盆,此時恥骨聯合就已鬆弛。

產後,如果不做骨盆修復,就很難恢復以前緊密的狀態,造成恥骨聯合長期分離,導致胯寬、大屁股和O型腿,還可能產生漏尿、便秘、陰道鬆弛、腰痠腰痛、子宮脫垂等婦科問題。

盆骨對合:調產後腰痛 打造彈潤蜜桃臀

產後6個月內是進行骨盆修復的黃金期,也是盆骨收緊效果最好的時期。6個月以上,修復療程視情況延長。


32歲papi醬官宣生子,新手寶媽該如何進行產後恢復?

盆底肌、腹直肌、盆骨對合,這是產後媽媽最常見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恢復項目。但由於每個寶媽的身體情況不同,所要恢復的重點也不盡相同。所以,寶媽們還是諮詢專業的產後恢復機構,定製專屬產後恢復方案吧。最後祝願所有產後媽媽恢復順利,做一個元氣滿滿、美麗四射的年輕辣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