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兵力10倍於湘軍,為何卻在田家鎮大戰中慘敗?

Seven_樂樂


田家鎮之戰,是太平天國曆史上一場經典的山地、江河攻防戰。

讓我們回顧一下田家鎮之戰的過程,一起探討其中太平軍以眾擊少卻慘遭失敗的原因。

精心打造防禦體系,卻陷入被動

克復武昌後,曾國藩籌劃下步攻略,確立以奪去九江為第一目標。水陸並進,順江而下,第一道坎,就是田家鎮、半壁山防線。

水陸密切協同,是湘軍的主要戰法。

楊秀清得知湖北戰敗後,立即命令秦日綱在田家鎮、半壁山加緊防禦。

太平軍吸取了武漢防禦戰的教訓,確立了以江防為重心的防禦原則(在之前的武漢防禦戰中,湘軍以水師阻隔漢陽與武昌聯繫,各個擊破太平軍)。

太平軍精心打造了嚴密的防禦體系:他們在田家鎮至蘄州一段四十里的江岸修築土木城,安置炮位;在田家鎮與半壁山之間橫架鐵鏈兩道,兩鏈相距十餘丈,鐵鏈之下排列小船幾十只,配上槍炮;又在半壁山扎大營一座,小營四座,山下挖掘深溝,內側建木柵、炮臺,外側密釘竹籤、木樁。楊秀清甚至還特意從天京送來一座木城,作為江中堡壘。


田家鎮與對岸的半壁山,不管是抗戰,還是太平天國戰爭,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表面上,太平軍構造了嚴密的防禦體系,但因為人、炮都安置在工事中,在山河區域難以機動,因此,這種消極的防禦體系給了敵軍各個擊破的機會。

半壁山攻防戰,20000打不過2300。

見江防嚴密,湘軍決心以半壁山為進攻重點,“奪其要隘,則鐵鎖一岸無根,當易拔去”。

太平軍消極防禦,調動不易,湘軍首先對興國等地進行了掃蕩,各個擊破了半壁山外圍的防禦體系。

隨後,羅澤南等部展開了對半壁山的進攻。

在次要戰鬥中,只能對山地進攻是不得已的下策```但是在主力會戰中,山地卻對進攻者有利——《戰爭論》

太平軍兵多,但分散於各點,調動不易,因此始終處於以少打多的局面,漸漸陷於被動。

山地戰既賦予防守方居高臨下之勢,也賦予了進攻方迂迴包抄之利,在大規模交戰中,更靈活(而不是依賴工事)的一方有優勢。

秦日綱為挽回局面,親自督軍2萬,與羅澤南軍再戰,又敗,傷亡數千人,被迫撤回田家鎮。

湘軍攻克半壁山。隨後,湘軍派百餘人縋崖而下,砍斷橫江鐵鏈。

此時,韋俊等部援軍趕到,秦日綱又組織起大軍分路渡江,進攻半壁山。雙方激戰竟日,太平軍各路都敗,石鎮侖、韋以德千餘人陣亡,殘部退回江北。

這次進攻,太平軍的失敗,主要在於軍隊戰鬥素質。

在戰鬥中,雙方激戰,困難都很大。李續賓帶隊斬殺逃散者,湘軍才下定決心,死戰不退。可見,此戰中湘軍損失也非常大,士氣也受到很大影響,但全軍仍能勉強支持。

雙方都難以忍受的激戰,到最後拼的是意志。

而太平軍方面,激戰竟日,損失千餘人,就退卻了,尤其是,石鎮侖、韋以德兩位高級將領在此戰中犧牲。

可以想象的是:太平軍中不乏英勇者,高級將領帶隊奮勇在前,以至犧牲。但新兵過多,且組織不利,以至於在損失並非難以承受的情況下就失去戰鬥決心,“各路俱敗”。

江防被突破,田家鎮失守

在半壁山失守後,太平軍又將江中鐵鏈聯在半壁山下。

此時,正在蘄州阻擊湘軍的陳玉成得知半壁山失守,為避免水營後路被斷,被迫下令水營突圍。這使得湘軍水師開始逼近田家鎮。


為了突破田家鎮江防,湘軍將船隊分為四隊:第一隊專門負責斬斷鐵鏈(爆破組);第二隊負責攻擊太平軍炮船(火力組);第三隊等鐵鏈斷後突擊焚燒太平軍船隻(突擊組);第四隊防衛大營,防太平軍襲擊。

12月2日,湘軍陸軍在南岸排列助陣。湘軍水師靠近南岸行船,到了鐵鏈之前,“以洪爐大斧,且熔且椎,須臾鎖斷”。第三隊快船迅速順流而下,太平軍水師陣勢大亂。湘軍快船疾馳到下游縱火焚燒太平軍戰船,正值東南風大起,太平軍上游之船無法撤退,被焚燬殆盡。


此時,田家鎮的秦日綱、韋俊已無糧無彈,被迫焚燒營壘,東退黃梅。

田家鎮失守。

此戰最大的影響,是太平軍水師的幾乎不可逆的損失。從湖南到田家鎮,太平軍損失船隻近萬艘,曾經橫行江面的水營幾乎損失殆盡。

喪失制水權,對此後整個太平天國戰史都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太平軍失敗原因

1、消極防禦。

此戰中,太平軍兵力雖多,但兵力、大炮都分散安置在大面積的防禦工事中。在實戰中,兵力、火力難以調動,局部戰場上,太平軍始終處於以少打多的局面,不斷出現“又敗”、“數敗”,對於新兵較多的隊伍來說,很容易喪失戰鬥意志。

2、前線將領能動性受限。

楊秀清有傑出的軍事才能。但此戰中,他遠在天京,遙控戰場部署。由於楊秀清的部署過於細緻、繁瑣,前線的秦日綱、石鳳魁等人忙於執行,沒有資源和精力發揮主觀能動性,以致於當湘軍把重點放在半壁山時,太平軍組織混亂,在戰鬥減員並不大的情況下退出戰鬥。


如果楊秀清、石達開能在前線,此戰中的調度、指揮或許會有不同。

至於很多朋友提到的,太平天國高層腐化,內部矛盾嚴重。結合後來太平軍西征、東征戰場上的表現,這種觀點多少有些牽強附會。

此戰的失敗,說明:隨著戰場空間的擴大和新兵的增多,舊有的指揮系統已經出現問題;隨著敵人調整後戰鬥力的增強,過去在與綠營、八旗作戰時整理的戰鬥經驗已經需要修正。

楊秀清、石達開在總結這個階段的失敗後,做出了相應調整。

在此後的湖口之戰中,石達開充分發揮他的前線指揮權,以靈活戰法擊敗了湘軍水師,扭轉了西征戰局。

因此,田家鎮的失敗雖然慘重,卻不足以摧毀太平軍。最終摧毀太平軍的,還是他們自己!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讓我們來站在上帝視角,來複盤這場戰爭。

首先兵力,太平軍以十萬之眾對湘軍一萬多十倍於敵。但太平軍竟還是守的一方,還遭此慘敗,可見其犯了多少錯誤。

參戰方:太平軍 總指揮_楊秀清(遙控指揮)

主要將領_秦日綱為首,國宗石鎮侖、國相韋以德、地官副丞相黃再興為輔,後來楊秀清又加派了豫王胡以晃、佐天侯陳鎔、冬官正丞相羅大綱、東殿戶部二尚書侯寬裕等人帶領十萬太平軍趕赴前線。為了保證萬無一失,楊秀清還安排殿右三十檢點陳玉成、殿左三十一檢點曾鳳傳駐守蘄州,和田家鎮形成掎角之勢,儘管這樣,楊秀清還是覺得不夠保險,直接派出石達開駐防安慶,統籌全局,隨時準備支援。

湘軍:總指揮_曾國藩

主要將領_塔齊布、羅澤南、李續賓、楊載福、彭玉麟等

太平軍 防禦戰,鐵索連舟。在江面用很多的鐵索,當然也想借住鐵索阻止湘軍水師(沒文化真可怕,他應該沒看過三國,曹操被周瑜燒的那叫一個慘啊),沒出意外,被火燒連營。另外,太平軍裡有部分剛被湘軍打敗,逃回來的,勢氣低迷。見了湘軍就像老鼠見貓一樣。

指揮不在前線,遙控指揮(還以為現代戰爭呢)“乃于田家鎮之下游,遙對南岸之半壁山,相為犄角,而系之以鐵索,江之中比船扎簰而承之,節節鉤廉,矜以鐵馬……半壁山有萬人守衛”。一味死守,不能見戰場信息,總指揮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曾國藩於湘練軍,已見成效,湘潭之戰又剛剛戰勝太平軍,勢氣高漲。曾國藩親自坐鎮指揮。湘軍裝備,優良。

戰局一開,太平軍無論策略,勢氣都處於下風,主帥又不能坐鎮指揮統籌全局,這樣看來太平軍慘敗也是情理之中吧!


有夢就能實現321


最重要的是太平軍的領導腐敗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當成喊著人人有肉吃,到後面的獨斷專行,其實最本質的說法是人心不齊,失敗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