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煙雨”為何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

“莫愁煙雨”為何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

莫愁湖航拍圖

南京古稱金陵、建業、石頭城,是我國曆史上的“六朝古都”,十朝都會,自古就有“江南佳麗地,千古帝王州”的美譽。南京2600 多年的建城歷史,曾經演繹過無數的英雄故事和歷史傳說。地處南京城西的莫愁湖,若凌波處子般枕著外秦淮河的波濤並傍依在石頭城下,最能代表南京城婉約秀美溫潤的靈性,自明清以來直至民國時期負有盛名,自然山水和歷史傳說相伴而生、相得益彰,“莫愁煙雨”成為古城南京的金陵第一名勝,因為南京是清代江南省的統治中心,莫愁湖也被稱為“江南第一名勝”,給我們留下的是對歷史與現實的無限遐想。


莫愁湖歷史由來


“莫愁煙雨”為何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


莫愁湖為古城南京最負盛名的六朝勝蹟之一,位於今城西水西門(古稱“三山門”)之外,是有1500 年悠久歷史和豐富人文資源的江南古典名園。據專家考證,六朝時這裡還是大江的一部分。滾滾長江匯合於石頭城下,後來因為歷史上長江改道北移的緣故,留下大片沼澤、池塘與湖泊,莫愁湖就是其中的最大者。莫愁湖在六朝和南唐時稱作橫塘,因其北面依傍古城著名的石頭城,故亦稱石城湖。莫愁湖在宋、元時即有盛名,北宋《太平寰宇記》記載:“莫愁湖在三山門外,昔有妓盧莫愁家此,故名”;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後,莫愁湖聲名鵲起,明初莫愁湖沿湖畔築樓臺十餘座,熱鬧非凡;清朝乾隆年間,在園內建鬱金堂,築湖心亭。後在清廷平定太平天國之亂後,在歷經10 多年戰火傾頹後得到重建修復;民國時期的1929 年,南京特別市政府將此闢為市民休憩的公園。


“莫愁煙雨”為何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


莫愁湖的地理位置非常獨特,湖東是今稱水西門的地方,就是古代傳說中的“三山門”地界。水西門附近有西水關,這是古城內外秦淮河水系的分水嶺,通過這裡進城就是南京城內的十里秦淮;湖的北面是東吳孫權建都南京時的石頭城遺址,隋唐以前這裡是可以看到大江東去的身影;南面距唐代李白登臨過的金陵鳳凰臺不遠,見證了隋唐以來的南京城繁華與富庶;湖西是南京歷史記憶中的喜悲“兩重天”,既有南京人引以為傲的雲錦博物館,更有抗戰時期的國難發生地——南京江東門大屠殺紀念館,這裡已經成為每年國家公祭日的主會場。


“莫愁煙雨”為何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

莫愁湖公園


莫愁湖周邊離歷史繁華不遠,有春秋時南京最早建城的越國冶城遺址,明太祖朱元璋建都祭天場所朝天宮,明代皇城南京的正南門聚寶門(現稱中華門),聚寶門對面就是明成祖朱棣建的大報恩寺遺址。莫愁湖公園面積58.36 公頃,湖面約33.3 公頃,公園裡林木鬱蔥,湖畔亭、堂、廳、樓錯列,有勝棋樓,鬱金堂、賞荷亭,及民國建國粵軍陣亡將士墓記碑等建築。1949 年南京解放後,莫愁湖成為人民回味歷史和休憩娛樂的公共場所。


有關莫愁女的歷史傳說


“莫愁煙雨”為何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

莫愁湖公園


莫愁湖得名於一段悽婉的歷史愛情傳說——相傳莫愁是南朝時齊國(公元479-502)洛陽一個美貌少女,由於生逢亂世,家貧賣身葬父,遠嫁金陵大戶盧家,後因不容於舅姑而投湖自盡。莫愁湖因此得名。


其實我國曆史上關於莫愁女的傳說,有著多個朝代和地方的不同版本及情節。作為“生於斯長於斯”的南京人,我更願意相信,南京莫愁女既有歷史的可信度,又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一是特定歷史時間和空間的可信度。南北朝是我國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地區並建立政權,中原漢族隨晉朝政權東遷或遷徙南下,有的在南方建立僑郡或形成客家文化部落,為避戰亂遠嫁到富庶穩定的江南地區來,是包括莫愁女在內的北方漢族女性的一種想往。二是有歷史名人和文學作品作證。


“莫愁煙雨”為何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


南朝梁武帝蕭衍的名作《河中之水歌》詩云:“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十五嫁於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提履箱。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嫁於東家王。”《河中之水歌》的創作者蕭衍,是居住在南京的帝王,與莫愁女時代接近,頗可作為莫愁女真實存在的佐證。


莫愁湖公園的人文建築


“莫愁煙雨”為何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

勝棋樓


明朝君臣對弈的勝棋樓。該樓始建於明洪武初年,重修於清同治十年(1871)。相傳這裡是明太祖朱元璋與手下大將——中山王徐達弈棋的地方。有一次徐達在對弈後站立起身,對皇帝朱元璋說到:“陛下,這局棋已經和了。”朱元璋求勝心切,不願和局,徐達躬身行禮說,“請陛下到這邊來,細看臣的棋勢。”朱元璋走過去一看, 不覺又驚又喜。原來徐達用的黑子在棋盤上擺成了“萬歲”二字。朱元璋這才明白,自己的棋力實在不如徐達,於是,明太祖將莫愁湖賜予了這位中山王。


“莫愁煙雨”為何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

莫愁女雕像


鬱金堂和莫愁女雕像。明亡後,莫愁湖一度衰敗、樓閣傾頹,廳榭坍塌。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江寧知府李堯棟自捐俸銀復建鬱金堂。咸豐六年(1856 年),莫愁湖建築及花樹皆毀於戰火,同治十年(1871 年)直隸總督曾國藩修復湖心亭、勝棋樓、鬱金堂、賞荷亭、光華亭,並廣植花柳及蓮荷。民國三年(1914 年),江蘇巡按韓國鈞撥官錢修葺樓臺,並於湖西南隅拓地築亭。新中國成立後,南京市政府於1951 年將莫愁湖列為公園。1952 年與1955 年兩度修整勝棋樓、鬱金堂、賞荷廳、風來閣、迴廊、涼亭等建築。1953 年在鬱金堂西面重雕莫愁女像。1979 年9 月在磯石上置漢白玉莫愁女雕像。自此以後,莫愁女雕像成為南京旅遊的標誌性景點。


“莫愁煙雨”為何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

粵軍殉難烈士墓


湖畔有“粵軍殉難烈士墓”。粵軍烈士墓位於公園東隅,始建於民國元年(1912 年),孫中山先生親自定名,並手書“建國成仁”碑,墓前設置石獅一對。碑文上述:1912 年元月,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指揮張勳舉兵南犯,企圖復辟。孫中山命令粵軍揮戈北伐,結果三戰三捷。這次戰役對迫使清宣統帝退位起到關鍵作用。莫愁湖一帶所安葬的就是在這次戰役中陣亡的61 位將士。中華民國37 年(1948 年),原粵軍北伐總司令姚雨平又將散葬於莫愁湖畔之53 座烈士單人墓、8 人墓,及因製造炸彈而犧牲的炸彈營營長墓之遺骸,合入粵軍墓,並重修建國粵軍陣亡將士墓記碑。


莫愁湖優美的自然風光


“莫愁煙雨”為何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

海棠花開


莫愁湖公園留給遊人印象最深的,是湖光山色、亭臺樓閣和應時花卉,不遠處石頭城所在的清涼山上滿目蒼翠,一灣清澈的湖水就像明鏡一般。每到初春時節,這裡都舉辦一場以海棠為主題的花會;每年仲秋月明之夜,這裡有令人沉醉的荷塘月色。2002 年,莫愁湖公園還從日本引進大批鳶尾花卉,在鳶尾專類園與遊客見面。鳶尾專類園是國內首家品種最多、栽植規模最大的菖蒲專類園。園內花卉色彩豔麗、花瓣各異、花型多變,形成了美麗的自然景觀。著名軍旅作家賀東久創作的歌詞“莫愁啊,莫愁”,成為讚譽南京與莫愁湖的經典表述,莫愁女塑像更是南京風景名勝的標誌性景點。


作者簡介:鈕友寧,江蘇省總工會辦公室三級調研員,江蘇省委黨校研究生學歷。多篇文章被《工人日報》《人民信訪》《中國工運》《工運研究》《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學報》採用。

長按下圖二維碼,閱讀最新“方誌江蘇”文章

“莫愁煙雨”為何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