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當時不懂後來才理解的電影臺詞或情節?

圈外扒姐


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陳可辛指導的《甜蜜蜜》。


這部電影上映於1996年,由黎明、張曼玉、曾志偉主演,豆瓣評分8.8、排名107的佳片。

在這部電影裡有一個橋段:當張曼玉飾演的李翹被叫去辨認屍體,當屍體的布被掀開,張曼玉看到了歐陽豹(曾志偉飾)的屍體,她先是禁不住一笑,笑得很開心。

可笑了一會她突然捂住嘴巴,悲傷地哭了出來。

當初看到這裡的時候,由於自己的閱歷不豐富,以為是張曼玉笑場了,可由於這是個長鏡頭,加上張曼玉後面的哭戲十分不錯,所以這條戲就這樣過了。

可是張曼玉這一笑,真的只是笑場了嗎?

當我上大學的時候,再次看到這部電影,頓時理解了“這一笑”,並且對張曼玉的演技佩服得五體投地。

電影有一個很小的細節:曾志偉飾演的歐陽豹有一個特別的紋身—一個紋在背後的米老鼠。

這個米老鼠在背部,而張曼玉飾演的李翹恰好是先看到這個米老鼠,再能反應到這個人是和她有過一段生活的歐陽豹。

就是因為這個米老鼠,讓李翹想到了二人的美好時光,可也是這個米老鼠,讓她反應過來:歐陽豹已經不在了。

當她反應過來了,眼淚也就掉出來了......

電影的名字叫《甜蜜蜜》,看完卻讓人悲從中來。

回想當初看電影的時候,第一次看到米老鼠的出現,似乎我也笑出聲了呢。或許這個米老鼠就是代表著悲愴的開始,卻又想讓悲傷沒那麼痛苦吧。

有些電影情節就是這樣,初看時疑惑不解,卻用一個隨意的理由糊弄過去了,等長大一點再看同一部電影,又恍然大悟,明白這個情節(又或是動作)的意味。

各位小夥伴有什麼看法或者補充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映畫情報局


《西遊記》中女兒國的情節。

小時候看西遊記,覺得女兒國一劫真的是可有可無的情節,沒有妖魔鬼怪的鬥智鬥勇,只有眉目傳情的兒女情長,真是最簡單的一劫,直到長大才明白,原來女兒國這一劫才是最難的一劫!

無論是電視劇也好,電影也罷,雖然都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動,但卻也都讓我們看到原來唐僧也是有情有義的血肉之軀,此次西去不但是取經之路,更是放下世間真情之路,縱然立地成佛,可是他的內心真的放下了嗎?

無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

只有相思無盡處。

本以為躲過了一劫,其實錯過了一生...

愛而不得才是人生的常態,再聽《女兒情》,不禁心底生出一絲悲涼之感;

鴛鴦雙棲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

 

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女兒美不美。

 

說什麼王權富貴,怕什麼戒律清規。

 

只願天長地久,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

 

愛戀伊,愛戀伊,願今生常相隨。

我是影視奇怪君,關注我,瞭解更多影視資訊、盤點與推薦,謝謝大家!








影視奇怪君


《一天》

"我愛你,非常愛。但我不再喜歡你了。”

以前看只覺得這句矯情,不明白為什麼女主離不開男主這個渣男,現在再看,編劇真懂女人心。

《蝙蝠俠》

“不準開槍,不準殺人。”

以前不明白蝙蝠俠為什麼這麼堅持這一點,不明白他一個超級英雄為什麼活得那麼窩囊。現在看來,能夠有這樣的堅持才是真的英雄。



《天氣預報員》

“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小時候當作喜劇片看,長大了再看卻笑不出來了。


《愛在日落黃昏時》

“我覺得, 當你年輕的時候 ,你會相信你會認識很多人, 但後來你才會發現能交流的人其實很少。”

所以年紀越大,能談心的朋友就越少。珍惜每一個還在聯繫的朋友吧。



《真愛至上》

“足夠了。”

以前覺得遺憾,覺得他不夠勇敢,愛就要勇敢去追。現在覺得這才是最好的結局,最瀟灑的告別。


熱柿子


生活不是電影,生活比電影難多了!

我聽過一個笑話:一個男人去看心理醫生,說他很沮喪,人生看起來很無情、很殘酷,他在這個充滿威脅的世界上覺得很孤獨。醫生的療法很簡單——“偉大的小丑帕格里亞齊來了,去看他的表演吧,他能讓你振作起來!”那個男人突然大哭,“但是醫生”,他說:“我就是帕格里亞齊……”——《守望者》

幾年前看《守望者》這部電影,看到的是黑暗與無助;現如今,再看這部電影,看到的是人性與救贖……

心境不同、經歷不同、年齡不同,看到的結果也不同。



我們能向整個世界妥協,卻接受不了自己;我們能帶給別人歡笑,卻很難取悅自己;我們總是給別人灌輸大道理,卻總是說服不了自己……

羅夏生前秉承的原則就是:永不妥協!哪怕死亡也不妥協!這就意味著,羅夏哪怕知道自己是錯誤的,也不會向錯誤妥協!——性格特徵越強烈,造成的後果與影響也就越強烈!

超級英雄所具備的超級能力,就是他們的原罪!當世界需要英雄時,他們挺身而出;當世界不需要英雄時,他們是一群區別於常人的“怪物”。

這一點,在《守望者》和《蝙蝠俠黑暗騎士》這兩部電影中體現得尤為突出!



結語

雖然羅夏帶著面具,但是每次看到他講述“帕格里亞齊小丑笑話”的那段情節,我都能腦補出他面具之下自嘲的神情。

大多數人都尊重羅夏永不妥協的高貴品質,但是卻沒有人願意成為和羅夏一樣的“偏執狂”。這是超級英雄的悲哀,也是人性的悲哀……


樂之者電影


1993年,一部關於佛教和情慾的電影橫空出世,而對於當時的人們似乎對這部電影並不理解。但是現在來看,卻是香港影壇少有的經典之作。

本片由我們熟知的鬼才導演徐克執導,“天下言情第一人”李碧華改編自《白蛇傳》,徐克的老搭檔“香港音樂鬼才”黃沾偕同新銳音樂人雷頌德一起來為《青蛇》做電影原聲樂。電影評價不必多說,畢竟幾位大師親自操刀,想不經典都難啊。很遺憾的是,上映以來該片並未獲得重量級獎項,反倒在美術指導、服裝設計和電影原聲配樂上均獲得提名。

導演徐克在編劇李碧華的基礎上,注入了深藏不露的佛教智慧細節。他在角色設定、敘事和鏡頭語言上加以創新,加之黃沾為配樂文本所做的貢獻,電影《青蛇》相比較於李碧華的原著展現出更為辯證、均衡、豐富的格局。那麼究竟徐老怪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呢?今天本文將一一揭開這部電影神秘的面紗。

為何這部改編自《白蛇傳》的電影卻讓青蛇做主角?

其實早在電影原聲音樂《 莫呼洛迦》中早已給出了答案。歌詞中有一句唱道:“摩登伽女正是我。”那麼摩登伽女到底是誰?關於這個,《楞嚴經》中還有一個小故事講到:有一位女子傾心於阿難,並試圖誘惑阿難,被佛陀的循循善誘之下加入修行,逐漸開悟。但是諷刺的是,《楞嚴經》一開始,佛陀就一直在開導阿難,但是最後阿難並沒有覺悟,反倒是那名被佛陀半路點化的女子修成了正果。

在影片前半段,與印度舞女跳舞的那場戲裡,青蛇身上紅色的披肩則象徵著情慾與魅惑。最後一段裡,青蛇說道:“我來到世上,為世人所誤,都說人間有情,可是情為何物,真是可笑,連你們人都不知道,等你們弄清楚了,或許我會回來。”很明顯,青蛇從情慾魅惑走向頓悟,電影裡的青蛇正是佛經故事裡的“主角”,而徐克藉助李碧華的改編表現的正是對傳統強權的諷刺。顯然,青蛇才有絕對資格作為這部電影的主角。

片中的法海究竟是何方神聖?

看過《白蛇傳》都知道法海這一角色,金山寺住持、《白蛇傳》反派,而電影裡的法海卻有所不同。在影片開頭,法海看著世間眾生說的第一句話——“人”,這表明了他並不將自己看作是人,他認為自己是超越凡人的。而影片原聲音樂《 莫呼洛迦》,其音樂名則來源於佛教天龍八部之一的大蟒蛇神。

經典橋段被刪掉的畫面裡,泡在水中人形的青蛇被一條黑色巨蟒纏繞,也許很多觀眾以為這只是青蛇的魅惑,其實那並不是小青的尾巴,而是法海的本我,或者是他所謂的代表著情慾的“魔障”,甚至很可能是大蟒蛇神莫呼洛迦的真身。

法海的咒語“大威天龍”,以及他只有二十多年的修行就可以收服200年功力的蜘蛛精、金山寺鬥法時用火龍威懾500年和上千年功力的青蛇白蛇,種種跡象表明法海是佛祈莫呼洛迦的轉世託生。

片中真正的反派是誰?

縱觀整部影片其實並沒有絕對的反派,也沒有絕對的正派。有人說,法海是整部影片的反派,但其實法海也只是一心向佛,降魔伏妖以拯救蒼生為己任的和尚,他並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反派。如果說真正的反派,其實許仙和白素貞才是。

水淹金山寺時白蛇產子,性命攸關之際白蛇還催促青蛇去救許仙,此時青蛇貌似明白了什麼是情,她說:“好,我去救他。你老是說人間有情,難道妖就無情?有沒有想過我們兩姐妹,五百年相處都是情?你有沒有當我是人一樣想過我?”青蛇雖然明白了什麼是情,但是她卻不知道,愛情,其實是自私的。

這種“自私”可以昇華到對500年感情的姐妹反目成仇,甚至可以置天下蒼生於不顧水漫金山。

至於許仙,他飽讀詩書,塵世中一個凡夫俗子。但是面對愛情和誘惑,他卻迷失了自己。特別是青蛇喂葡萄那段戲中可以看出,許仙並沒有對誘惑進行反抗,這也是一種罪。青蛇是無情的,但許仙有情,甚至多情。

25年後,我們才明白這部電影。正如某位網友所說,《青蛇》裡,青蛇白蛇並不“清白”而魅惑妖冶,許仙並不“仙”更不高尚,法海“有邊”而充滿情慾。但,這就是人,這就是電影的魅力。








愉快Sonice-戀


都說電影如人生,不同閱歷不同環境下的人看到的電影,也是理解不同。那麼今天來盤點的這幾個電影臺詞,你是否也是後來才理解的呢?

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人的,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

——《哈利波特與密室》

在影片中,迷惑和疑惑的小哈利,找到鄧布利多談話。鄧布利多則反問哈利:“為什麼分院帽會把你分到格蘭芬多。”哈利說:“因為這是我的要求”。然後鄧布利多說出了這句經典的臺詞。

之前只是把臺詞放到電影中去看劇情,現在拿出來,會發現鄧布利多說的是每一個在抉擇路口的人。且不說“選擇大雨努力”這種成功學的話語,但是在現在多元化的社會面前,你會發現能力並不能決定環境,而選擇會讓你重新發現新的人生。


“我養你啊!”

“你先養好你自己吧!傻瓜”

——《喜劇之王》

星爺飾演的尹天仇,面對喜歡的柳飄飄,不忍分別。質問“不上班行不行”。但被飽受風霜的柳飄飄反問“不上班,你養我啊”。面對生活沒有底氣的尹天仇,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只能苦笑,但是愛情的勇氣,還是讓他敢於承擔一切,說出了這句“我養你”。

這部1999年的電影,放在當時來看。我們只看到來劇中的愛情,只是沒想到多年後,這種糾結和徘徊同樣困擾著現實生活中的我們。當我們喜歡一個女人的時候,害怕自己給不了最好的。但是我們也不會想到當一個男人能鼓足勇氣說出我養你時,一個同樣愛你的女人心中,她的思緒其實不比男人少。

當你選擇成為別人時,你將失去你自己

——《納尼亞傳奇3》

一部奇幻的經典電影,在孩子們冒險的旅途中,在面對成長的歷練中,這句經典的臺詞成為來轉折點。

把孩子的故事當初孩子的故事來看,是我們成年人常犯的錯誤。把這句臺詞放到現在成年人的身上來看,我想八成都有同樣的感觸。我們從學生時期就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魔咒中,踏入社會努力工作的我們,在繁忙中被環境所改變著,當某一時刻停歇下來回顧歲月時,才發現,原來現在的自己已經變成了少年時期自己最討厭的俗人,因為我們已經在現實的生活中,選擇了成為別人。

我們笑著說再見,但我們心知肚明,分別即永恆。

——《海上鋼琴師》

這部經典的人物傳記電影,講述了一位不曾出活在社會中的鋼琴師。因為從他出生到離去,他的生涯都是在海上度過的。我們感嘆劇中鋼琴師的生涯,回頭卻發現身在其中的還有我們自己。

一聲道別過後,就是一個故事的結束。慢慢長大的我們,面對著一個個從我們生命中出現又離開的朋友,路人,戀人和親人,我們知道掌握不了他人的生活,能做到的就是在離開之前,笑著說一句再見。

以上就是本期所盤點到的經典電影臺詞了,還有感同身受的臺詞,歡迎補充哦。


下官正在拍


I would rather have had one breath of her hair, one kiss of her mouth, and one touch of her hands than an eternity without it.

我聞到過她的秀髮在空氣中的飄香,我親吻過她柔軟的雙唇,我曾觸碰到她溫暖的手——我寧願要這些短暫的時刻,也不願意要沒有這些的孤獨的永生。

這是在電影《天使之城》的結尾,作為天使的賽斯(尼古拉斯凱奇)所說的一句話,這句話的背景故事是,天使賽斯為了和自己心愛的姑娘瑪姬,墜入凡間,甘願成為一個凡人,只為了和瑪姬能有一段真實的愛情。

但是意外發生了,瑪姬出門的途中遭遇車禍,最終沒能搶救過來,和賽斯天人兩隔,而距離賽斯成為人開始,僅僅過去了一天而已,他們只真正的愛了一天,賽斯用自己天使的永生換了凡人的一天生命,最終也因為接受不了這樣的痛苦縱身跳入大海中。

而這句臺詞也就是在賽斯失去了瑪姬之後說的,一開始我並沒有覺得賽斯和瑪姬的愛的真實性,相對於賽斯作為天使的永生,賽斯和瑪姬短暫的愛情就像是曇花一現,雖然美麗但太過倉促,兩種生活差距太大,甚至有些不對等。

如果讓我來選擇,我大概會選擇天使的永生。

但後來我的想法改變了。

賽斯和瑪姬的愛,始於當時作為天使的賽斯在醫院和瑪姬的多次對話中,始終不懂愛的感受的賽斯在瑪姬的影響下好奇這種愛,也越來越想要知道愛的更多元素,更多細節,他沒有觸覺,沒有情感,也沒有慾望,總是擁有再長的生命,也只是不會凋零的花朵。

所以當賽斯真正成為人的那一天,他感受到了痛,也觸摸到了愛,他親手撫摸著瑪姬的秀髮,深深地親吻她,那一刻,他才知道擁有愛是一種多麼美好的事情,即使它短暫、脆弱,但那卻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變化無窮,讓人愛不釋手。

所以,當瑪姬消失,隨同她與他的愛也一起消失了,賽斯來到這世界就是為了這份愛,而如今愛消失了,他的世界之旅也就結束了,無論她去了哪,他都會追隨下去...

這樣想來,電影所傳達的除了愛本身以外,還頌揚了作為人的個體本身的情感、觸覺和慾望的價值,雖然作為人類而言我們沒有漫長的生命,但是作為補償,我們卻擁有其他物種不曾擁有的情感,我們愛,我們恨,我們支配我們自己,我們信仰我們自己。

我們是萬物的主宰,同時也是自然虔誠的信徒,這樣的個體足夠著迷,也充滿魅力。

這樣想來,愛或許是自然給予人們最好的禮物,所以在此觀看這部影片時,看到賽斯講到了文章開頭的那段話的時候,我是淚目的,純粹的愛情讓人著迷,但史詩性的經歷更能打動人。

《天使之城》,大概是傳遞愛的價值最動情的影片了。


與Winter的五百天


總有些影視片段,初聞時毫無波瀾,卻在歷盡歲月滄桑後,不經意的心頭浮現,頓時思緒萬千。


“我也看到了,那個人好像一條狗”。

學生時代初看《大話西遊》這句話 ,只覺得有點匪夷所思,只增笑耳。畢業後參加工作,在社會中摸爬滾打過幾年後,回想起這句話,真是感同身受。總有些事情你不得不去面對,總有些選擇你卻無法選擇,生活的悲哀,人生的責任與義務,才發覺自我好像一條狗,男人的無奈溢於言表。

《海上鋼琴師》

“我們笑著說再見,卻深知再見遙遙無期。”

初看時的一笑而過,對應的是畢業時的淚眼婆娑,是參加工作多年後深夜無眠時的落寞。

從來都是別離時,才知情有多深。 人生如旅途,我們一邊再見,一邊又遇見。

慌慌張張,匆匆忙忙,為了生活到處流浪,不知何時,我們方能再聚首,一起口嗨“兄弟啊,我的兄弟”。


阿七看電影


《大話西遊》星爺說過“你看,那人好像一條狗啊”!影片裡原來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的落魄,當時的孫悟空看著已經得到幸福的紫霞仙子,或許心裡是有祝福的,但是如果說沒有遺憾肯定不會相信。另一方面是因為變成孫悟空的至尊寶遠遠的看著,就是一個帶有毛的猴子,而且他就那樣子遠去的背影看不真切,帶著心酸。或許就是因為這樣一個形象,但是現在的說法是,狗,這個動物在現在有很多家裡都會飼養,有的人是因為寂寞,有的人是因為喜愛,但有的人卻養不起狗,所以戲稱自己是隻單身狗,養著自己就不用費任何的時間以及金錢。所以,人生就是這樣閱歷不夠時,很多東西都不懂,別人也幫你理解不了。


曼珠沙華_149020880


《無間道》。韓琛(曾志偉飾)與黃sir(黃秋生飾)的第一次正面衝突,也就是重案組的緝毒行動,雙方身邊均有臥底,也就是電影的主角陳永仁(梁朝偉飾)和劉建明(劉德華飾),互相通風報信,雙方鬥智鬥勇,這段戲非常刺激,觀眾看得直呼過癮。但其中有一個情節,就是進入抓捕關鍵環節,突然重案組內手機響了,大B(林家棟飾)接了電話,黃sir發脾氣喊怎麼還在打電話,大B還是堅持把新頻道的號碼說了出去。這段鏡頭一直不解。電影裡先是韓琛打電話的鏡頭,然後鏡頭切到林家棟電話響起並接電話報出更換後的電臺頻道,再下一個鏡頭切回了韓琛打電話,內容說明了韓琛只是和手下打下電話,並不是和林家棟。似乎就是說這個時候林家棟確實是和一個不知道換了電臺的警察通話,並麼有暴露。可電影高潮陳永仁和劉建明天台對手戲時,大B突然冒了出來,開槍打死了陳永仁後向劉建明表明了表明了韓琛臥底的身份。突然聯想起電影的開頭,韓琛在寺廟為送入警校的幾個臥底送行的畫面,再結合抓捕行動中大B的重重異常。以及黃sir和韓琛在警局裡關於互相放入對方口袋一張牌,誰猜到這張牌隨就贏的故事,韓琛臉上露出了隱隱的笑容,說我贏定了的話。這是一個臥底對多個臥底的對決,現實的確令人感覺恐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