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俄羅斯根本不可能走上韜光養晦的路線?

歐媚媚


韜光養晦要分什麼國家,在什麼的外部環境下,一般來講小國很容易辦到,大國就比較難一點。

俄羅斯與中國都是大國,為什麼中國能辦到而俄羅斯不行呢?第一,這是中國與俄羅斯所處的外部環境不同,八九十年代前蘇聯及東歐國家正處在劇烈的變化之中,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正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前蘇聯和東歐國家,而無暇顧及中國。第二,當前蘇聯及東歐國家被西方國家搞定之後,“9·11”發生了,美國又陷入了反恐戰爭,又加以伊拉克戰爭,科索沃戰爭等又轉移了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注意力,給我們國家又爭取了和平發展的寶貴時間。第三,由於中國的快速崛起,西方國家感覺到自己沒過早遏制中國而上了當,因此美國及其西方國家不會給俄羅斯韜光養晦的任何機會讓自己再一次上當。最後一個問題也特別重要,歷史上中華民族是一個包容的民族,是一個追求和平的民族,而俄羅斯民族……,這一點西方國家看的一清二楚。


玉兔ABC


現在的俄羅斯人還有很重的大國心態,不懂什麼叫韜光養晦。並且他們也沒有機會和時間去韜光養晦,因為美國人不可能會允許俄羅斯通過韜光養晦的恢復實力。

如果俄羅斯韜光養晦,美國只會乘著俄羅斯進行戰略收縮時,一步步的對其遏制,直到把它進一步肢解。


歷史上的蘇聯,曾經韜光養晦過,當時蘇聯割地求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得自己不再成為歐洲列強主要的攻擊目標。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蘇聯才得以在相對安全的環境裡發展經濟,迅速完成了工業化,並在較短的時間裡從一個農業國家一躍成為一個世界排名第二的工業強國。

但是,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的俄羅斯人和現在的世界大環境,已經與當年的蘇聯人和當年的大環境完全不同了。

首先,現在的世界大環境就不允許俄羅斯有韜光養晦的機會。

蘇聯解體後,從克林頓總統開始,美國連續四任總統都在整俄羅斯。到了現如今,即便俄羅斯衰成現在這副模樣了,整俄羅斯也依然是美國的國策。

如果某位總統敢表現出親俄的一面,那麼遊行示威立馬就來了。比如特朗普前年就因為替普京說了幾句話,結果“通俄門”的新聞傳的是鋪天蓋地,把特朗普都氣急眼了,對著媒體狂吼:“我從未為俄羅斯效力!我覺得你問這個問題很丟人。”



試問,如此強烈的反俄情緒,美國又怎麼可能讓俄羅斯通過韜光養晦東山再起呢?

對於美國來說,現在的俄羅斯還是太大,核武器的規模也是世界第二,如果不把它整得自動棄核,自廢武功,分裂成若干小國,如同當年蘇聯解體一樣。

除了這個結果以外,就算俄羅斯帶槍向美國投降,美國都不會放過它。

至於說某些國家通過韜光養晦而經濟騰飛的成功案例,也不符合俄羅斯的實際情況。

因為俄羅斯對美國的經濟依附度太低,美國拿它沒辦法,不可能像壓制某些國家那樣對俄羅斯的韜光養晦進行逐步壓制。

舉幾個例子說。

美國要整日本,使用政治攻擊的辦法,利用日本政客相互攻擊就可以達成目標了。比如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跟美國不對付,中情局操控日本傀儡特務構陷鳩山貪汙,鳩山立馬下臺。

如果政治手段不管用,那就上經濟制裁。比如歐盟前年抨擊美國干涉英國脫歐,歐盟主席揚言特朗普再胡咧咧,他就鼓動加州和德州脫離美國。話說的是很硬氣,可美國一通制裁,歐盟立馬服軟。不僅服軟,內部還扯皮,窩裡鬥。



如果經濟制裁還不管用,就武裝侵略。比如伊拉克就是如此。

一般來說,這三板斧下去,大多數國家都會服軟。日韓扛不住第一板斧,歐盟國家扛不住第二板斧,伊拉克扛不住第三板斧。

但是,俄羅斯跟這些國家不一樣。美國不管是政治攻擊,經濟制裁,還是武力打擊,對俄羅斯都無效。

政治攻擊。俄羅斯人由於有葉利欽時代舔美的悲劇經驗,現在普遍不信任美國。即便很多人反對普京,那只是對他執政能力和執政政績的反對,不是為了舔美才反普京。如果按照美國提出的投降條件(棄核),俄羅斯人是不可能同意的。(棄核就變成現在的烏克蘭了)

經濟制裁,俄羅斯從美國進口的產品只佔其進口總額的6%,俄羅斯出口美國的商品只佔美國進口總額的2%。如此低的經濟依附,這就是意味美國很難在經濟上左右俄羅斯的國策,抓不到俄羅斯的七寸,讓其服軟。

至於武裝進攻,這就是笑話,不僅嚇不到俄羅斯,反倒是美國忌憚俄羅斯的核彈。用普京的話說,你敢動我,我就用核武器。你不讓我活著,我就拉你陪葬。

所以說,現在的俄羅斯“體大且獨立於美利堅體系之外”,“不買美國的賬且擁有毀滅世界的核武器”,這是它的原罪。

用古話說,這叫“懷璧其罪”。美國既然無法像對付某國那樣逐步遏制,那乾脆就從源頭抓起,直接不讓俄羅斯崛起。

另外,現在俄羅斯人本身也沒有韜光養晦的心態了。

當年的蘇聯人,是經歷了沙俄時代的人,那批人的心態還有點“諂媚”西歐,認為自己國家很弱,西歐國家都是強大的。可現在的俄羅斯人不同了,現在的俄羅斯人很多都是經歷蘇聯時代,還覺得自己是超級大國,對自己定為不清的人。

俄羅斯人在任何時候都喜歡秀肌肉,有實力的時候會秀,現在沒實力了仍然在秀。我有時候覺得,不是普京想秀,而是他不秀,俄羅斯人就不支持他了。畢竟二十幾年前的慘劇歷歷在目,俄羅斯人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能幫他們“站著把錢掙了”。

“跪著賺錢”,或者“站著卻賺不到錢”,都不是俄羅斯人想要的。他們想要的,是“既要站著還要把錢掙了”。



我這麼說,不是故意黑俄羅斯人,而是他們本來就是如此。

比如近二十年,俄羅斯除了石油、天然氣和軍工之外的所有產業全部都不成規模。當年蘇聯沒解體前,還可以怪蘇聯,現在蘇聯墳頭都長草了,賴不著蘇聯了吧?結過還是搞不好,這能怪誰?

只能說現在的俄羅斯人,從上到下都有一種吃老本的心態,本國人勞動積極性不高,不願從事“低人一等”的第三產業。這不是換一兩個領導人就能解決問題的。

再一個,現在的俄羅斯人脾氣也爆,能伸不能屈,跟他們談“韜光養晦”,他們嘴上可能滿口答應,但就是做不到。

當然了,我不是說“窩囊”就是對的,但是裝慫是韜光養晦的前提,做不到這一點,就不可能真正的韜光養晦。


Mer86


在俄羅斯人的詞典裡沒有韜光養晦這個詞吧?如果有的話俄羅斯人應該也會把她看成是一個貶義詞。斯拉夫人那種寧願站著死,也不願跪著活的二元對立性格,也應該理解不了韜光養晦這個詞的含義吧?

當然不管俄羅斯人懂不懂這個詞的含義,自從蘇聯解體後,歐美也確實沒有給俄羅斯這個機會。也許有人會說葉利欽時期,俄羅斯和歐美的關係那麼好,應該有韜光養晦的機會,讓俄羅斯和平崛起。但是仔細想想,感覺又不是那回事,好像在葉利欽時期歐美連咬死俄羅斯的心都有。因為發生在車臣的那場分裂戰爭,車臣分裂勢力背後的支持者就是歐美。其實歐美是巴不得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也能再來一次解體,那麼歐美就能一勞永逸的解除俄羅斯對其的威脅。


我認為歐美不給俄羅斯韜光養晦的機會,主要原因還是要說一說的,不然感覺俄羅斯像很委屈似的。

首先大家一定要知道蘇聯是解體,不是全方位的崩潰。基本上蘇聯的解體,並沒有給俄羅斯這個繼承者帶來多大的傷害,雖然蘇聯的解體讓俄羅斯經濟遭受了滅頂之災。但是蘇聯的軍事力量,俄羅斯在繼承的過程中沒有遭受毀滅性的破壞,尤其是可以毀滅世界多次的核力量。這也就是說歐美在軍事上存在的主要威脅,並沒有隨著蘇聯的解體而被消滅。


那麼在政治上歐美就放心俄羅斯了嗎?雖然歐美幫俄羅斯改造了社會制度。

其實歐美心裡比誰都清楚,政治制度的改造是否能成功,主要關鍵點在改造國的文化改造上。如果改造國一直對權威文化是迷戀的,那麼自由民主的制度,是建立在沙漠上的宮殿是不牢靠的。畢竟俄羅斯不是德國和日本,你美國在那裡有駐軍,他們不聽話了可以隨時收拾。但在俄羅斯你美國是絕對做不到,想什麼時候收拾就能收拾這樣的事,所以俄羅斯政治上存在的獨立性,讓美國很不放心。



其次就是俄羅斯龐大的國土面積豐富的資源和高素質的國民,有了這些東西只要歐美一不小心,俄羅斯馬上就可以變有影響力的經濟強國。

其實像俄羅斯這樣的國家,本來基礎就特別好,並且在文化政治軍事經濟上又自成體系,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麼韜光養晦這樣的策略。

其實韜光養晦是貧窮國家為了謀求發展,而忍辱負重的在沒有辦法下的一種選擇,但凡一個能站起來說話有實力的國家,誰會願意去選擇韜光養晦呢?



馮明凱



韜光養晦的路線是中國的專利,是指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中國的一種外交立場,不出頭,埋頭搞經濟。但是這個需要一個前提,當事國比較落後,對大國形不成威脅。這樣才能不引起關注,關起門來搞經濟。但是俄羅斯為什麼不行?很簡單,俄羅斯的前身蘇聯是與美國爭奪霸權的超級大國,蘇聯解體後,國力下降,但是餓死的駱駝比馬大,蘇聯留下的軍事能力,使得俄羅斯不能韜光養晦。


如果俄羅斯要走韜光養晦的道路,就其實是烏克蘭在蘇聯解體以後的道路。為了擺脫蘇聯末期的經濟衰退,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烏克蘭決心拋棄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窮兄弟,建立獨立的國家,為了使得周邊國家放心,烏克蘭就走上韜光養晦的道路,不但把蘇聯留下的核武器全部銷燬(轉運俄羅斯一部分),還與各個國家簽訂安全保障協議,本來想好好進行經濟建設,後來發現,要好生活就要加入對方,就要加入歐盟,但是加入歐盟就要選擇立場,不能韜光養晦,一選擇立場就會得罪周邊國家,而放棄核武器的烏克蘭,選擇立場後,獲得結果就是悲劇,也就是韜光養晦引發的悲劇。


俄羅斯如果要韜光養晦也需要示弱,現在俄羅斯國土超過1500萬平方公里,有超過1000顆核彈保護本國的安全,如果沒有了這些核保護傘,僅僅靠2億人口的俄羅斯人,怎麼能夠守住這麼大面積的國土,所以原來的強國,大國要韜光養晦,就是自廢武功,結果非常悲慘。像俄羅斯這樣的曾經輝煌過的國家,只有重新輝煌,否則就是其他國家警惕注意的對象。


橋本看日本


韜光養晦作為一種外交策略是需要條件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總設計師提出的韜光養晦,是針對當時的國際與地區形勢,為了實現中國以發展為優先的戰略目標而提出的。

韜光養晦能夠實施,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實施的行為主體能夠規避衝突,至少避免自己成為主要衝突的參與方。要做到這一點,僅僅依靠實施主體單方面的自我約束是不現實的。

蘇聯剛解體的幾年,葉利欽的外交路線對於西方何止是韜光養晦,但並沒有換得西方的回報。這也是後來普京執政後逐步調整對外政策的重要誘因。

現在中國周邊乃至全球範圍內所面臨的外交挑戰日漸增多,很多人感覺對外工作比上世紀九十年代要困難,因此懷念起當初的韜光養晦,甚至進而主張中國應該回到韜光養晦時代。

這種想法的初衷可以理解,但必須承認,不同時代的外交策略,之所以有差異,不僅僅是因為目標與任務不同,也是因為環境與條件不同。至少說在當前,不要說俄羅斯無法執行韜光養晦策略,就是我們自己,也不能再幻想通過隱藏自己的意圖和能力,延長所謂戰略機遇期了。


葉海林


刀架脖頸,兵臨城下,還要韜光養晦,那不就是跪地乞降了嗎?

俄羅斯不同於我們,即使在俄羅斯經濟搖搖欲墜,行將崩潰之時,依然是美帝的頭號敵人。前蘇聯崩潰,從戈爾巴喬夫到葉利欽,基本上採取的是投降主義。葉利欽的總統競選班子,竟然都是克林頓一手安排的全套美國專家。即使如此,美國依然拒絕俄羅斯加入北約的要求。延續到普京,最初的普京也想韜光養晦,也追著美帝要求加入北約。但是普京送走了一任又一任的美國總統,沒有一個願意接受俄羅斯加入北約的。相反,與此同時北約卻不斷東擴,劍指俄羅斯,不斷壓縮俄羅斯的生存空間。

在傳統美國人和西歐人的心目中,俄羅斯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天敵,說穿了那是一種種族的仇恨。因此,管他什麼政治體制,大部分美國人就是不能信任俄羅斯人;而且,如果接受了俄羅斯的投降,沒有了共同的敵人,北約,乃至整個西方結盟還能存在嗎?美國還可能繼續擔任西方世界的領袖嗎?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那個年代,美國沒有第二個敵人,只有俄羅斯。就算俄羅斯跪在地上,美國還會繼續把槍頂在俄羅斯的腦門上的。俄羅斯沒有韜光養晦的機會!

或者實力超過你,逼你服氣;或者實力不如你,低頭做人,韜光養晦。如果這兩條都是死路,那麼只剩下最後一條路可以走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俄羅斯沒有韜光養晦的機會,只能以僅有的一點家當,擺出和美國拼到你死我活的架勢,用勇氣為自己博出一條活路。


梅絲露


不論是蘇聯還是獨立後的俄羅斯,曾經對西方的政策遠遠超過了韜光養晦範疇,沙俄就夢想能夠融入西方文明,也以自身是西方一員自居,蘇聯解體的一大動因就是為了能夠融入西方。

如果不是俄羅斯作為蘇聯主體主動退出聯盟,蘇聯是絕對沒有可能解體的,連美國一度都想過挽救蘇聯,因為不知道蘇聯解體會帶來什麼不可控的風險,尤其蘇聯龐大的核武庫一旦失控,會給人類造成滅頂之災。

新獨立的俄羅斯在葉利欽的領導下,幾乎毫無保留的執行了親西方政策,不僅軍隊規模大幅度削減,由蘇聯時期的戰略進攻,轉變為全面防禦。海軍收縮為二百海里近岸防禦,空軍戰略轟炸機取消了戰備值班,陸軍大量主戰坦克被廢棄在荒野。蘇聯時期的尖端技術對西方全面開放,只要美國求購的尖端技術,俄羅斯基本上都會答應,甚至於都不阻止頂尖科學家流向歐美。

這個時期可以說俄羅斯已經不是韜光養晦,而是一心成為西方世界一員,蘇俄自廢武功就是為了取信歐美,尖端技術輸出西方是為了最大限度表達誠意。可是讓俄羅斯深深失望的是,這一切並沒有換來西方的信任,更不用說接納俄羅斯加入西方。在車臣問題爆發後,克林頓當年要求葉利欽,接受車臣的民族自決,此刻俄羅斯才明白,西方希望俄羅斯再次解體。面對事關俄聯邦的存亡,有一點清醒的俄羅斯終於說不了。可以說從戈爾巴喬夫時代到剛獨立的俄羅斯,對西方是全面妥協投降,葉利欽後期逐漸清醒的俄羅斯,才是真正韜光養晦的開始,寄希望慢慢恢復國力重整旗鼓。

但畢竟俄羅斯在親西方的路上走的太遠,付出的代價太過巨大,且蘇聯的解體已經無法逆轉,俄羅斯的國力也不可能恢復蘇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不甘心自己付出的代價,就這樣白白的付諸東流,俄羅斯對西方的政策,只好在親西方的路線上繼續走下去。葉利欽選定的接班人普京上臺,對西方延續了葉利欽的政策,普京前兩屆任期是真正的俄羅斯版韜光養晦。

在韜光養晦政策指導下,又遇到了國際能源價格高漲,俄羅斯經濟一度得以快速恢復,甚至於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911事件導致美國的戰略重心轉入反恐戰爭,從而俄羅斯同西方關係進入較穩定的時期,俄羅斯一度感到自己融入西方的契機已經到來。高油價與反恐戰爭給俄羅斯帶來了經濟復甦,但也讓俄羅斯付出了巨大代價。努力維持與美歐的良好關係,為俄羅斯恢復國力創造良好外部環境,面對美國在俄羅斯周邊部署的反導系統,以及北約東擴不斷被壓縮的戰略空間,俄羅斯遲遲沒有采取反制措施,甚至還幻想過自己可以被北約與歐盟接納,正式加入西方的政治經濟體系。

但結果卻令俄羅斯失望,歐美不僅沒有接納自己加入,反而北約東擴到了家門口,由於法理與歷史多方面原因,原本就屬於西方文明的的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已經是俄羅斯可以容忍的底線。當格魯吉亞也申請加入歐盟與北約時,卻遲遲不見俄羅斯被邀請加入北約與歐盟,俄羅斯終於明白再也不能讓西方的軍靴踏上原蘇聯領土了,俄格戰爭的爆發第一次阻止了北約東擴。

從戈爾巴喬夫到如今的俄羅斯,對西方的政策經歷了三個重大階段,第一階段是對美國為首的西方全面妥協,為取信西方不惜自廢武功,結果是蘇聯解體與俄羅斯經濟崩潰。第二階段是俄羅斯版的韜光養晦,與西方維持比較穩定的關係,高油價帶動了俄羅斯經濟快速增長,但為了經濟發展與維持對西方關係,坐視了北約與歐盟的東擴,使俄羅斯失去了在歐洲的全部戰略迴旋空間,西部邊境與北約直接接壤。第三階段是俄羅斯版韜光養晦的終結,面對已經東擴進原蘇聯版圖的北約與歐盟,俄羅斯在自身無望加入西方的情況下,開始了採取反制措施,2008引發的俄格戰爭,俄羅斯與西方關係開始惡化。但高油價與美國深陷反恐戰爭無瑕它顧,俄羅斯與西方關係雖然惡化,但並沒有完全破裂。

並不希望與歐美關係徹底決裂,俄羅斯對西方的反制措施,只停留在阻止北約向原蘇聯版圖內繼續東擴,俄羅斯總體依然希望繼續韜光養晦。由於反恐戰爭告一段落,西方又一次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這次是俄羅斯的發祥地烏克蘭。蘇聯的解體導致俄羅斯幾百年來第一次失去了烏克蘭,剛獨立時如果還沒有意識到失去烏克蘭的嚴重性,此刻的俄羅斯已經明白如果徹底失去烏克蘭,將來的俄羅斯再也沒有可能成為世界性大國。在美國策動烏克蘭政變,親俄羅斯總統亞努科維奇被趕下臺,俄羅斯黑海艦隊可能失去基地的情況下,俄羅斯終於不在顧及與西方關係,出兵奪取克里米亞併入俄聯邦版圖,至此俄羅斯與西方關係徹底破裂,俄羅斯版韜光養晦政策,正式告一段落。

對於獨立後的俄羅斯來說,成也油價敗也油價,而且很難扭轉這種局面,以後相當長的時間,俄羅斯的經濟都會被油價左右。







雯臣


俄羅斯本可以韜光養晦,但北極熊的暴脾氣註定了俄羅斯不會沉寂太久

是在歷史的絕大部分時間重,美俄關係其實都還不錯。即便是與美國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蘇聯建立後,美國仍舊沒有將蘇聯作為第一對手。今天的美國之所以將俄羅斯視為頭號勁敵,完全是因為美國曾經的其他對手都不存在了,如今是剩下了個俄羅斯一個人還孤零零的矗在那裡,美國自然要收拾他。

美國自從獨立之後就一直在謀求世界大國地位,而隨著其版圖的擴張,美國漸漸擁有了逐鹿天下的資本。並且由於美國的地緣環境實在是太好了,在結束了第二次英美戰爭後,美國本土就再也沒有捲入過戰爭(珍珠港事件算不上攻擊美國本土,美國本土一般情況下默認是指美國在美洲大陸中部的國土,再說夏威夷當時還不算美國領土,夏威夷是到1959年才正式成為美國的第50個州)。

得益於良好的環境和豐富的資源,美國吸納了大量歐洲移民,這為美國帶來了資本和人才技術,使美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到19世紀下半葉,美國已經成為一個響噹噹的大國了。

強大起來的美國也想參與瓜分世界,但此時的地球已經基本被瓜分完畢了,而美國又不敢挑戰英法這樣的傳統強國。秉承著柿子挑軟的捏的理念,美國將目標對準了早已日薄西山的西班牙。

1898年美國挑起了美西戰爭,並迅速在戰爭中獲得勝利,奪取西班牙的在美洲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和亞洲殖民地菲律賓,以及大洋洲上的關島。

不過雖然獲得了大勝,但美國殖民世界的野望似乎也就到此為止了,畢竟除了西班牙以外,當時的美國不敢再去惹別人了,直到一戰的爆發又重新給了美國人制霸天下的野心。

一戰雖然是號稱世界大戰,但其主要戰事只集中在歐洲,因此被稱之為“歐戰”。美國在一戰中先是保持中立,與協約國和同盟國都做生意,大發戰爭財。到了戰爭後期,美國又及時的介入戰爭,成為戰勝國,理所應當的成為戰後國際秩序的制定者。

一戰對歐洲的打擊非常大,英、法、德三國都遭受重創,沙俄爆發了無產階級革命,奧匈帝國甚至直接解體,這就導致美國的實力相對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也比以前大了很多。

在巴黎和會上,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了十四點原則,構建一套美國人心中的世界新秩序,這十四項原則是:

一、簽訂公開和約,杜絕秘密外交

二、尊重和保證和平時期的海上航線自由

三、取消一切經濟壁壘,建立平等貿易

四、裁減軍備到同國內安全相一致的最低點

五、公正處理殖民地問題,在決定一切有關主權問題時,應兼顧當地居民的利益和殖民政府之正當要求

六、外國軍隊撤出蘇俄,並保證蘇俄獨立決定其政治發展和國家政策,歡迎它在自己選擇的制度下進入自由國家的社會

七、德軍撤出比利時

八、德軍撤出法國,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

九、根據民族分佈情況,調整意大利疆界

十、允許奧匈帝國境內各民族自治

十一、恢復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的原有領土

十二、承認奧斯曼帝國內的土耳其部分有穩固的主權,但土耳其統治的其他民族有在“自治”的基礎上不受干擾的發展機會,土耳其海峽永遠開放為自由航道

十三、重建獨立的擁有出海口的波蘭,以國際條約保證其政治經濟獨立和領土完整

十四、建立一個國際聯合機構,在該機構內國家部分大小一律平等

威爾遜的十四點原則名義上是為了推動國際和平,尊重民族自決,但骨子裡是想肢解英法的殖民地,削弱英法的實力。而該原則的第六條明確表示要求協約國不干涉俄國革命,希望各國共同從俄國撤軍,這表明在當時的美國看來,美國寧願俄國發生革命,也不願意俄國被其他列強瓜分,美國還是想保住俄國的。

(十月革命後,協約國出兵干涉俄國內戰)

美國的十四點建議表面上被英法所接受,但背地裡英法卻根本不搭理美國。英法雖然在戰爭遭受重創,但瘦子的駱駝比馬大,美國還是難以撼動英法在國際社會上的統治地位。甚至由於英法拒絕給予美國更多的權力,導致美國憤而退出了國際聯盟的成立,而外交的失敗也讓美國民眾大為失望,以至於在二戰爆發初期,美國老百姓都不願介入戰爭。

一戰是一場令美國佬失望的戰爭,但20年後的二戰終於圓了美國的霸主野望。如果說一戰是重傷了歐洲,那麼二戰就直接打殘了歐洲,英法德意四大強國再也無力跟美國爭霸了,美國成為名副其實的資本主義世界霸主。

(二戰後的倫敦一片瓦礫,此時無論是戰勝國英法還是戰敗國德意都是廢墟一片)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同樣在戰爭中遭受重創的蘇聯竟然意外崛起,最後還控制了大半歐洲,成為可以與美國匹敵的超級大國,至此蘇聯正式成為美國的頭號勁敵。

蘇聯與美國之間打了四十多年冷戰,直到1991年蘇聯分崩離析,新獨立的俄羅斯試圖與美國修好,但卻遭到美國的無情拒絕。

美國拒絕接納俄羅斯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俄羅斯仍舊時唯一一個可以對美國國家安全產生威脅的國家,而且更重要的是,經過半個世紀的重建和發展,歐洲英法德意等國的實力已經恢復了很多,法德更是帶頭組建了歐盟,這大大挑戰了美國的國際地位。

對於美國而言,歐洲是最為重要的外海戰略基地,美國寧可失去整個世界也絕對不會放棄對歐洲的控制。如今法德不斷坐大,這就已經夠讓美國人頭疼了,若歐洲再跟俄羅斯和解,那麼美國的好日子豈不要到頭了,因此即便是俄羅斯變成了資本主義國家,美國依舊對其奉行打壓政策。

但是平行而論,俄羅斯混成今天的狀況也不能全怪美國佬,畢竟在蘇聯解體後,美國對俄羅斯再怎麼敵視,美俄關係也要比美蘇關係好很多,俄羅斯雖然沒能如願加入北約,但還是在1997年成為八國集團成員國,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美國願意與俄羅斯合作的態度。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俄羅斯都可以從西方購買先進的武器。

在伊拉克戰爭後隨著國際油價的暴漲,俄羅斯迎來了一段黃金髮展時期。在這段時期內俄羅斯不僅還清了所有外債,國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但是身為大有為之君的普京似乎並不擅長搞經濟,除了賣石油和天然氣,俄羅斯也沒找到其他的賺錢手段。而他過於強硬的外交手段也讓美國和俄羅斯面和心不和。

2014年普京趁烏克蘭內亂出兵佔領了克里米亞地區,此舉讓他成為了俄羅斯的英雄,但也就此和美國鬧掰了。

(克里米亞事件後,普京和奧巴馬的死亡凝視)

其實如果普京不強佔克里米亞,俄羅斯仍舊有時間慢慢搞發展,即便是普大帝不懂經濟,可繼續賣石油和天然氣也能再賺不少錢。而對於吞併克里米亞一事,普大帝也並非不知道後果,但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做了。

當然,也許很多人會認為領土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是不容妥協的,普大帝的做法是值得讚賞的。對此咱們先不談克里米亞是否是俄羅斯領土(畢竟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早就承認了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就韜光養晦而言,普京確實不該貿然吞併克里米亞,這完全打破了俄羅斯和西方的外交平衡。

當年蘇聯建立之初,在列寧的支持下蘇聯政府與德國簽訂了《佈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蘇聯向德國割讓了西部近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還要賠償給德國60億馬克戰爭賠款,這在俄國曆史上是一個非常屈辱的條約,但蘇聯人最後還是簽了。

列寧急於與德國達成和解的目的是為了儘快結束外戰,專心鞏固國內政,孰輕孰重列寧搞得很清楚,這就是韜光養晦。

如果當初蘇聯拒絕接受德國的苛刻條件,堅持與德國繼續作戰,那麼蘇聯這個新生政權很可能就保不住了,對此蘇聯作出的妥協和犧牲是可以理解的。

如今對於俄羅斯而言最重要的還是發展經濟,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做支撐,俄羅斯是不能再度崛起的,只能繼續淪落為二流國家。然而在此歷史決擇之際,普京還是選擇奪取領土,結束了俄羅斯與美國三十多年的緩和局面。

總體而言,俄羅斯目前的外交策略是由兩個原因造成的。一方面美國始終沒有放棄對俄羅斯的打壓,另一方面俄羅斯也不甘心捨棄自己的傳統大國地位,無論是外部環境和內部政治氛圍都讓俄羅斯放棄了韜光養晦的戰略。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後的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中,俄羅斯將繼續站在前面替我們擋槍。


千佛山車神


韜光養晦不是哪個國家的專利,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跪求大流氓,誰都會,俄羅斯也會,並且比我們玩的溜!看當年《佈列斯特和約》列寧割讓三百萬平方公里土地給德國,賠鉅款給德國,換來了新生政權的鞏固!造就了蘇聯的輝煌。在中國做這樣的事怕罵也罵死了😔這不是“韜光養晦”嗎?中國人有這樣的膽略嗎?後來的蘇聯解體俄羅斯“戈爾巴喬夫,葉利欽”也是大手筆,十幾個國家,幾百萬平方公里土地割讓出去,連國家政權也交出去,來了一個“休克療法”把國家治的半死不活!這不是“韜光養晦”嗎?只是目前條件不具備,歐美抓住不放,比當年希特勒逼的還緊。想把俄羅斯再分裂一次,才催生出普京領導的俄羅斯!所謂。國情不同,國力不同,民族文化傳統不同,現實情況不同,才有現在的局面。但不是說俄羅斯沒有翻盤的機會😊目光短淺的人,太多了!國際風雲變幻無常,不能死求一計。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有定力,才有發展!


弓目


“韜光養晦”四個字,充分體現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然而問題是,中國韜光養晦,埋頭髮展,最終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幾十年中國成功的做法,俄羅斯戰鬥民族能照抄嗎?



排除戰爭前提,單純從經濟角度說,不能。

俄羅斯如果照抄中國“韜光養晦”的做法,最終不僅不可能成為強大的工業國,反而會把自己“韜”成一個完全依賴礦石、能源出口的資源型國家。

此話何為?道理其實很簡單,兩國的國情不同啊。

我們什麼國情?960萬平方公里土地,養活14億人口。雖然領土廣袤,但架不住人多,因此一平均下來,人多地少,資源貧瘠。

俄羅斯什麼國情?1700萬平方公里土地,養活1.4億人口,人少地多,各類資源簡直數到手軟。

這麼一比較,看起來好像俄羅斯條件比我們好很多?然而實際情況不是這樣。就發展經濟的強國之路而言,我們的國情比俄羅斯好太多了。



這時候有人就看不懂了,看到有人問:難道住500平房子還不如住50平舒服嗎?

對於一個窮小子而言,還真是這樣。一句話,住那麼大房子,你的月薪交得起物業費不?



對俄羅斯而言,它的國情還真就是窮小子住大別墅,賣掉(割讓領土)是不可能的,但不敢出租、不敢僱家政(引進移民),交不起物業費(土地開發成本),在防盜(軍費)上花錢太多,自己日子過得累自己知道,隨便找幾間屋子(歐洲部分)裝修一下,剩下的大部分房子(西伯利亞)就大門一鎖,堆點雜物不去管了。

那我們中國呢?雖然我們社會發展中,會產生很多問題,什麼高房價、誠信、教育醫療、社會保障、貧富差距……看起來危機重重,但仔細捋捋,會發現,我們面臨的所有問題,歸根結底都是社會發展中要經歷的陣痛,都可以通過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來彌合。

所以對我們來說“發展就是硬道理”“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只要“擼起袖子加油幹”,沒有什麼事情是解決不了的。如果解決不了,那證明你不夠努力,再加把勁還是能解決。



但是俄羅斯呢?就不一樣了。剛才說了,窮小子住大別墅被物業費愁死……對於戰鬥民族而言。有些深層次的問題,是不可以通過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來解決的,反而會隨著發展,一步步發酵越來越嚴重。

舉個很簡單卻很容易被忽視,後果卻很嚴重的例子:物流。

對於人口極少,土地極多的戰鬥民族而言,物流壓力完全可以把俄羅斯這個國家坑到底掉。



而且更要命的是:隨著技術發展,社會進步,分工越來越細,競爭越來越激烈,在彼得大帝和紅色蘇聯時代還沒有多“坑爹”的物流問題只會越來越坑,沒有最坑只有更坑,直到把戰鬥民族活生生的徹底坑成二等民族。



也許國人已經被“江浙滬包郵”寵慣了,很多人根本沒有想到,這就是我們龐大人口基數和規模效應帶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說企業物流可能離大家生活比較遠,舉個簡單例子:網購。這是大家能接觸到的最基本最簡單的物流。

有些人對於老外把網購列為“中國現代四大發明”之一嗤之以鼻,網購這不就是一種商業模式嗎?有什麼核心技術嗎?

確實沒什麼技術。然而這個沒技術的網購,對於戰鬥民族的網民而言,表情是這樣的:



難道俄羅斯網速太慢嗎?No,戰鬥民族對於網速還是很上心的,究其原因,俄羅斯有個“超級大魔頭”會讓各位網購一族絕對剁不了手,那就是臭名昭著的俄羅斯郵局。



一句話,在中國“江浙滬包郵”似乎司空見慣,但是,在俄羅斯你想“彼得羅巴普洛夫斯克包郵”,“符拉迪沃斯託克包郵”???

哎,醒醒,醒醒……折人民幣差不多320元/KG……

怎麼會這麼貴?沒辦法,莫斯科到海參崴,好幾千公里啊。你覺得這價格貴嗎?至於能不能便宜點?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不過時效就不敢恭維了。



為什麼?作為面積能頂半個中國大的俄羅斯遠東聯邦區,人口也就是中國一個三線城市的水平,你讓俄羅斯郵政怎麼給你寄包裹?要麼是價格驚人的專車專機運輸,要是想湊一集裝箱統一發貨壓低成本,那等個三年五載也是正常情況啊。



所以,以俄羅斯民族的幽默,上面這張圖,彼得大帝寄的包裹,普京大帝成了收件人,看起來也就不奇怪了。

在俄羅斯,因為地太大、人太少,不光是郵局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它方面只要涉及物流,結局也都差不多,譬如說:外賣。

對於我們而言,外賣無非是幾個街區之內的物流。要是一個小時沒送到,絕對可以差評投訴。但是在俄羅斯,送個餐跑腿二三十公里(沒辦法,人太少了,可能方圓50公里之內就兩家餐館)甚至坐短途火車很正常,吃晚飯要早上下單,吃早飯要前一天晚上下單是常態。



所以有個笑話:中國的送餐公司名叫“餓了麼”,戰鬥民族的送餐公司名叫“餓死了麼”……

剛才說了說俄羅斯的國情,會讓網購、送餐等在中國司空見慣的事情在俄羅斯變得很困難,乃至不可能。但很多人可能會想,這跟俄羅斯不能“韜光養晦”有啥關係?

很簡單,如果你是俄羅斯工業家、企業家,商人的話,你就懂得物流問題遠不止有網購和送餐這麼簡單了。

假設你想在俄羅斯造汽車,那好,鐵礦石從礦山運到鍊鋼廠要運費,鍊鋼廠把鋼材送到機加工廠要運費,從機加工廠運到總裝廠要運費,採購玻璃、橡膠輪胎、發動機、變速箱各個都要運費,車造好了送到4S店還要運費……



好了,以上運費在中國“江浙滬包郵”,在俄羅斯320元/KG,在中國超過一星期可以投訴,在俄羅斯等半年很正常……

隔壁德國、日本的汽車,送到俄羅斯出售,只需要交一次關稅就行,就算普大帝有心保護俄羅斯工業,對德國汽車徵收200%的關稅,但是架不住這邊每個零件算上運費成本都要變成200%啊。


而且這種競爭,隨著科技發展、品牌意識的加強、分工的細化,只可能一步步的加強,也就是說,物流問題在未來只可能比現在要更加的放大。

好了,如此運費,俄羅斯的工業、商業,怎麼活?



想活,只有一種辦法,不計成本,用行政命令勒令工廠進行生產,再用行政命令限制外國競品不能參與競爭。

這種模式大家是不是看得有點眼熟?對,蘇聯就是這麼做的。採用計劃經濟,隔絕市場競爭,是俄羅斯民族工業能活下來的唯一的辦法。

所以蘇聯解體,俄羅斯的工業在西方強力競爭之下,除了一些政治性比較強的軍火企業以外其他企業都紛紛“自行休克”,實在是國情之下的必然,是誰上臺都救不了的,普京大帝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很多人看出來了,其實蘇聯/俄羅斯的工業品,傻大黑粗並不能簡單歸咎於戰鬥民族的粗線條,實在是物流配套壓力太大。

也有人聯繫蘇聯歷史會發現,蘇聯工業看起來很強,實際上對於國家經濟而言,早就已經不僅不能賺錢反而是拖油瓶,早在20世紀60年代,蘇聯的出口和外匯來源就一年又一年的開始向石油、天然氣傾斜,用石油收入彌補工業虧空,一旦油價暴跌,蘇聯的生命也就開始倒計時了。

但是沒有這些工業行嗎?不行啊,飛機大炮核武器,坦克洪流靠什麼來製造?



說到這裡,這種國情之下,你讓俄羅斯“韜光養晦”,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既然韜光養晦,就不能跟以美國的西方硬剛,閉關鎖國計劃經濟肯定不是選項。既然要潛心發展經濟,那勢必要讓俄羅斯企業和美日歐等國的企業在WTO的框架內全面競爭。

但是我也說了,中國人多勢眾這麼做沒問題,在俄羅斯,這可能嗎?還沒等外國企業舉起屠刀,單單物流困難,自己就先把自己“餓死了麼”。



事實上,我們改革開放之初,很多西方企業願意在中國投資設廠,但是在蘇聯解體之初,儘管俄羅斯工人、民眾的受教育程度、人員素質遠高於1991年的中國,但西方几無一人在俄羅斯投資,寧可看著龐大的工廠設備慢慢爛掉。



把工業爛掉以後,一股腦兒去採油、挖礦、砍樹、打魚,畢竟在俄羅斯只有這些才能賺錢……o,也不能說工業徹底爛沒,伏特加酒廠還是可以活的~~


所以,俄羅斯能仰仗的,唯有廣袤國土之下的大量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其實俄羅斯無論走哪一條路,是否“韜光養晦”,其實結局和現在都差不多,只有一種可能,一天一天去工業化,一天天變成“手握核彈的沙特”。

未來俄羅斯工業,沒有最萎縮,只有更萎縮。

未開俄羅斯經濟,沒有最依賴資源,只有更依賴資源。

所以俄羅斯最後墮落成一個資源依賴型國家,幾乎是可以確定的。也許四處耀武揚威導致局勢吃緊,需要製造軍火抵抗外侵,還能保住有限的一點工業。要真是“韜光養晦”,那蘇聯解體僅剩的一點家底,不幾年也就交出去了。

依賴資源,可以做一個富家翁,但是依賴資源想重回彼得大帝和紅色蘇聯的榮光,想什麼呢?


沒辦法,“成也幅員遼闊,敗也幅員遼闊”,誰讓俄羅斯當年噬土如命、貪婪成性?“俄羅斯雖大,但沒有一寸領土是多餘的”這種話,激勵民心士氣可以,但發展經濟?自己造的孽,現在含著淚也得自己承受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