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冠病毒暴發不太可能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重演?

1918年10月,奧地利繪畫鉅子席勒因流感而病逝,就在三天前,他懷有六個月身孕的妻子愛迪斯也因這場流感已先於他過世。在這生命的最後幾天,儘管席勒病情危重,悲傷不已,這位畫家仍掙扎著創作了一幅作品,描繪了一個三口人的家庭,而這就是即將被流感捲走的席勒自己一家。

席勒當時28歲,正好處在非常易受1918年大流感侵襲的年齡段。所以席勒這幅未竟之作《家庭》常被人稱之為這場流感之殘酷的悽美見證。

1918年流感大流行是於1918年1月至1920年12月間爆發的全球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此次疫情造成全世界5億人感染,5千萬到1億人死亡,傳播範圍達到太平洋群島及北極地區;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為2.5%-5%(當時世界人口17億人),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極為致命,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自然事件之一。

這次疫情其後被國際廣泛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英語:Spanish flu)”,但該疫情並非發源自西班牙。有觀點指當時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各國對傳媒有嚴格管制;只有中立國西班牙能大肆公開報道,令時人錯覺西班牙疫情特別嚴重。亦有觀點指是因為當時西班牙的疫情最為嚴重、8百萬人受感染,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亦感染此病。

為什麼新冠病毒暴發不太可能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重演?

西雅圖的電車服務員拒絕沒有口罩的乘客搭乘。

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簡單分為三波,第一波發生於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發生於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發生於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於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間。

第一波有記錄的流感發生於1918年3月4日一處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但當時的症狀只有頭痛、高燒、肌肉痠痛和食慾不振而已。4月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也傳出流感,3月中國、5月西班牙、6月英國,也相繼發生病情,但都不嚴重。

第二波流感和過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歲的青壯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別高,其症狀除了高燒、頭痛之外,還有臉色發青和咳血等;流感往往引發併發症而導致死亡,以肺炎最多。許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場所,電影院、舞廳、運動場所等都被關閉長達超過一年。同年10月是美國曆史上最黑暗的一個月,20萬美國人在這段時間死去,1918年美國的平均壽命因此比平常減少了12年。

為什麼新冠病毒暴發不太可能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重演?

1918年流感與之前流感致死病例的年齡分佈非常不同

第三波流感在大約1919年冬季開始在許多地方出現,至1920年春季起便逐漸神秘地消失。在澳大利亞,流感延續到了1919年8月 (南半球的冬季);至於在夏威夷,則是延續到了1920年3月。此流感漫延全球,從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薩摩亞島,無一倖免;許多愛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絕,在薩摩亞死亡率更高達25%。亞馬遜河口的馬拉若島是當時世界上唯一沒有感染報告的人類聚集地。

為什麼新冠病毒暴發不太可能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重演?

戴口罩的西雅圖警察,1918年12月

西班牙流感奪去的人命最早的估計是2000萬人,但後來重新統計結果,將其重定上修為 5000萬人,但上限可能到9000萬人,但不管哪個數字都比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總死亡人數還多。

至於在青壯年死亡率較高,有兩種假說:一是老年人口已經經歷過流感,因此已有抗體,所以對流感比較有抵抗力。二是年輕人的免疫系統較強,因此在免疫反應過程中發生細胞素風暴連帶殺死自己的健康細胞組織,造成人體組織或器官受損;如果發生在肺部,則可能造成患者呼吸困難而死亡。

西班牙型流感在爆發的這2年後便完全神袐消失,而其病株從來都沒有被真正的辨認。

在當時,人們還不清楚流行性感冒是由什麼病原體造成。直到1933年,英國科學家威爾遜·史密斯(Wilson Smith)、克里斯托弗·安德魯斯(Christopher Andrewes)及帕特里克·萊德勞(Patrick Laidlaw)才分離出第一個人類流感病毒,並命名為H1N1,從此人們才知道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造成。

在1997年,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陶貝格爾(J. Taubenberger)在《科學》週刊上發表了他與同事利用遺傳學技術得出的研究成果,認為1918年的流感病毒與豬流感病毒十分相似,是一種與甲型(A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關的病毒。至今,仍然可以在豬體內發現這種病毒。

1998年2月,美國國防病理中心(AFIP)轄下所屬的分子病理部門在阿拉斯加的布瑞維格米申(Brevig Mission)附近發現了一具被完整冰封近80年的愛斯基摩女子的屍體。布瑞維格米申在1918年11月由於流感失去了85%的人口。4件樣本的其中之一含有一些1918病毒的基因物質。這個樣本給予科學家第一手資料來研究這個病毒。

2014年的一項研究用分子時鐘方法對病毒進行了重建,推斷這種病毒是在1918年之前不久起源,來自於一種人類H1病毒和一種禽病毒的重配。而造成20到40歲的成年人廣泛死亡的原因,則很可能是由於他們出生時許多人接觸了一種抗原不同的H3N8病毒,從而缺乏對這種病毒的免疫保護。

2019年末開始肆虐的新冠病毒至今已在全球造成近20萬人感染,近萬人死亡,並被世界衛生組織定性為全球大流行病。這不禁讓人聯想起之前的西班牙流感暴發。那麼這次新冠病毒疫情會不會像1918年流感那樣具有災難性呢?

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多差異的。

首先,1918年的流感對以健康人群為目標,在20~40歲之間以及65歲以上、5歲以下人群中,死亡率很高。

相比之下,根據對中國近45000例確診的冠狀病毒病例的研究,新的冠狀病毒對嬰幼兒並不致命。據估計,大約81%的感染者是輕度的。對於70歲及70歲以上及有潛在醫療問題的人,死亡風險才要高得多。

一般認為,1918年流感的死亡率是“大於2.5%”。這使一些人擔心新型冠狀病毒最終可能變得像1918年流感一樣嚴重。

但是根據迄今為止的已知情況,西班牙流感的死亡率遠遠不止2.5%。洛杉磯大學的學者認為,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全球病死率有可能接近10%。

在新型冠狀病毒暴發的最初幾個月中,病死率穩定在2%左右。此後世衛組織估算其致死率在3%以上。但是這兩個數字都可能高估了真正的死亡人數,因為肯定有成千上萬的人被冠狀病毒感染,但由於症狀輕微或不存在而從未接受檢查。

此外,在1918年那個年代,那些被感染的人沒有現在這麼多藥物可用。當時尚未發明抗生素,而大多數流感患者死於繼發性細菌感染。

  • https://jamanetwork.com/documentlibrary/translations/jama_wu_2020_vp_200028_chinese_translation.pdf
  • https://www.cdc.gov/flu/pandemic-resources/1918-pandemic-h1n1.html
  • https://www.cdc.gov/flu/pandemic-resources/1957-1958-pandemic.html
  • https://www.cdc.gov/flu/pandemic-resources/1968-pandemic.html
  • http://weekly.chinacdc.cn/en/article/id/e53946e2-c6c4-41e9-9a9b-fea8db1a8f5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