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殺子和唐玄宗殺子如何評價?

小龍女5505


其實都是權力下的犧牲品。

唐玄宗一日殺三子,是這三個兒子被騙宮中有盜賊,所以披甲入宮,而唐朝有玄武門的老事,皇帝對兒子披甲入宮特別敏感。

當然,這三個兒子也蠢的,他們要麼是輕易相信別人,要麼就是心裡是多少有點趁機搞事的。

具體說一下漢武帝殺劉據吧。


劉據是漢武帝跟皇后衛子夫生的兒子。那些年,漢武帝寵信衛子夫,宮裡的事情有衛子夫打理,塞外的事情有衛家的男人打理。太子劉據的地位當然穩如磐石。

但隨著霍去病、衛青的去世。一些窺視太子之位的人似乎嗅到了機會。

有一天,劉據突然發現宮裡多了二百名宮女。一打聽,原來是父親送過來的。

前些天,劉據進宮見母親,呆的時間長了一點。回來的時候,太監蘇文跑到漢武帝面前告了一狀:“太子調戲宮女。”

劉據有沒有調戲宮女呢?史書上並沒有明說,但綜合來看,劉據不會幹這種蠢事,他不像是這樣的人。

那蘇文為什麼要陷害太子呢?

原因只能有一個,他並不是太子集團的人,他要想獲得超出自己希望的利益,就必須推翻上面的人。

在長安內外,到處都有像蘇文這樣的人,他們盯著劉據的一舉一動,他們知道,只要劉據倒下,才有可能出現更多的權利空白。

聽了蘇文的報告,漢武帝一不發火,二不否決,反而讓人給太子的東宮送二百名宮女。

這個不表態恰恰讓劉據感到著急,因為這等於相信了蘇文。

劉據趕緊進宮找到母親。

衛子夫怒了,她已經感覺到各種各樣的勢力或明或暗地在向衛氏集團發起攻擊。可她沒想到,宮裡的太監還敢打太子的報告。

自己這個後宮之主難道真的是擺設?

“你這就去稟明父皇,處死蘇文!”衛子夫咬牙切齒說道。

劉據沉默了,想了一下,他說道:“算了,只要我不做錯,就不必害怕蘇文這些人,皇上聖明,不會相信讒言,用不著擔心。”

劉據的話倒沒有錯,想忽悠漢武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一天,漢武帝有點不舒服,派太監常融去召劉據。常融跑回來報告:“太子聽說你病了,面有喜色。”

漢武帝沉默了,說起來,他在這個崗位已經幹了太久。他在位一共55年,在康熙皇帝出現之前,他佔據皇帝工齡榜第一名長達一千多七百多年。

太子給自己當了這麼久的備胎,也許是真的希望能夠轉正吧。

劉據來了,劉武帝觀察著劉據的神色,發現劉據雖然有說有笑,但臉上似乎有淚痕。

漢武帝明白了,他讓人暗中調查,很快就知道是常融搞的鬼。

常融被處死了,劉據再次躲過一劫。

他的不爭辯似乎發揮了作用,而這一切與其說是他的策略,不如說是他的本性。

劉據是一個溫和的人。

而他的溫和,其實是漢武帝一手培養出來的。

在劉據可以讀書時,漢武帝專門為他請了一位老師。這位老師叫石慶。他的父親石奮有一個很牛的稱號,叫萬石君。他家父子一共有五人是二千石之官,加起來就是萬石。

靠什麼當官呢?

靠的是小心謹慎。有一回漢武帝出行,看到石慶在前面御馬。漢武帝跟他開玩笑,就問車有幾匹馬。

這其實是一個廢話,因為天子六御,這還用數嗎?

石慶依然老老實實的用馬鞭點了點,然後報告:六匹。

這位石慶還是石奮數個兒子中比較粗線條的,但依然如此謹慎。

漢武帝特別指定石慶為劉據的老師,就是讓他學會小心謹慎。

漢武帝有一個理想,自己多努力兩年,打出一個廣闊的天下,然後交給溫和的兒子去治理。

為此,他還特地告訴衛青:我漢家江山還在草創期,四夷又侵凌中國,我如果不變更制度,後世就無法繼續。不出師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寧。所以我不得不勞民興師。如果後世也像我這樣,那就是重蹈秦朝滅亡的覆轍了。我看太子敦重好靜,一定能夠安定天下。

停了一下,漢武帝又說道:“我聽說太子跟皇后有些不安,如果這是真的,你可以把我的話告訴他。”

衛子夫跟劉據確實感到不安了,因為競爭者出現了。

衛子夫早已經過了顏值主播的年紀,宮裡的小姐姐越來越多,而且劉據也不是漢武帝唯一的兒子。

王夫人生了齊懷王劉閎,李姬生了燕刺王劉旦、廣陵厲王劉胥。漢武帝喜歡的李夫人生了昌邑王劉髆……

可更奇怪的是,劉據溫和的性格是漢武帝一手培養出來的,可是漢武帝內心深處,卻突然冒出一個聲音來:“不能把皇位交到他的手裡,因為他會毀了我的一世英名。”

劉據太溫和了。溫和到他的一舉一動,都跟漢武帝截然相反。

漢武帝要興兵征伐,太子卻認為勞民傷財。漢武帝用法嚴酷,太子卻認為法嚴傷人。漢武帝喜歡儒法雜用,太子卻喜歡儒道相融。

漢武帝讓太子審案,太子轉身就給人家平反。

漸漸地,不僅僅是漢武帝跟兒子的差異,而是漢朝兩股勢力的差異。

那些講究以和為貴不要折騰的人都聚集在太子的身邊,那些喜歡嚴法峻刑的都圍繞在漢武帝的身邊。

這一下問題大了。漢武帝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讓他做我的接班人,等我去世,他以及他的團隊會怎麼評價我?

任何一個雄材偉略的君王,他們在面對死亡裡,最在意的,往往是歷史會怎麼評價他,世人會怎麼給他蓋棺定性。

漢武帝可以給自己寫罪已詔,但他卻不願別人來討論他是三七開,還是七三開。

於是,儘管他信任自己的太子,但內心那個叫猜忌的惡魔總是不經意衝出來,告訴他,一旦讓劉據登基,不但他的國策要全部被推翻,甚至他為這個國家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受到批判和否定。

絕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絕不能讓自己的一世英明毀在這小子的手上。

那個陰暗角落的漢武帝嘶叫著,逼使漢武帝做出了一個荒唐的舉動。

太始三年(前94年),漢武帝給一處宮門起了名字,叫“堯母門”

為什麼叫堯母門呢?因為這座宮裡新生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叫劉弗陵。堯母門,顧名思義,劉弗陵就是一位漢堯。而之所以稱為漢堯,是因為他跟堯一樣,是懷了十四個月才生下來的。

當然,僅僅是懷孕十四個月也說不明不了什麼問題,關鍵是孩子的母親趙婕妤是漢武帝最新喜歡的女人。

有一回,漢武帝到河間巡視,有江湖術士告訴他,這裡有奇氣,應該會有一位奇女子。

漢武帝尋訪之下,得到了趙婕妤。據說,這位女子生下來時雙手握拳,現在十多歲了,雙手還不能伸開。好在她應該不怎麼玩划拳遊戲。

漢武帝起了好奇心,當下輕輕一掰女子的手。對方的手伸開了,掌心裡有一隻小小的玉鉤。漢武帝大喜過望,將這女孩子帶回宮,歷史上多稱她為鉤弋夫人。

這種所謂的亂力怪神當然是編出來的,後人猜測,這可能是漢武帝身邊太監想的一個主意,要在宮裡扶持一個自己人。

他們的計劃成功了,漢武帝很喜歡這位鉤弋夫人。鉤弋夫人生下了孩子,漢武帝一高興,同時,大概也是內心的那位好猜忌惡魔的慫恿,他把鉤弋夫人居住的宮門封為“堯母門”

這是一個帶著強烈政治信號的安排,這無異告訴世人,向東宮的那位太子發起攻擊吧。

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被人舉報挪用軍費。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應該記得漢武帝第一次北擊匈奴,派出了四路兵馬,李廣大敗,衛青奇襲龍城。還有一路,是老將公孫賀帶領的,只是他打了一回醬油,啥也沒撈著。

後面,公孫賀又跟著衛青屢次出征。遺憾的是,像他這樣早年成名,尤其是在七國之叛中出名的大將,似乎都患上了類李廣綜合症,一到塞外,就不知道戰怎麼打。出去了數次,都沒撈著功勞,還因為獻給宗廟的酎金成色不夠,把平定七國之叛時掙來的侯位都給丟了。

軍事上的失意不影響他在官場的得意。

太初二年(前103年),漢武帝決定提拔公孫賀任為丞相。

為什麼輪到他呢?

原因很簡單,他娶的老婆是衛君孺,是皇后衛子夫的姐姐。都是連襟,那自然好說話。

聽說漢武帝要任自己的為丞相,公孫賀是拒絕的,因為丞相這個職位是大漢第一高風險職業。

在漢武時期,丞相這個工作幹得最好的是公孫弘,人家當丞相是因為封了侯,公孫弘卻因為當了丞相而封侯,最後還善終了。但他似乎把丞相這個崗位的好運一次性提光。

後面的幾位全倒了大黴。

李蔡,李廣堂弟,武能出征,文能治政,可因為侵佔漢景帝園寢被問罪,不願受審而自殺。

莊青翟,因為跟大臣張湯搞權鬥,結果兩敗俱傷,張湯伏劍,莊青翟仰藥。

趙周,因為替少獻酎金的列侯打掩護,被告發後自殺。

漢武帝一朝,十多幾位丞相,非正常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五十。

這種崗位,公孫賀實在不想上,但不上也沒有辦法。

霍去病不在了,衛青不在了,他再不頂上,太子誰來守護?

公孫賀硬著頭皮上了。

他的上位,是漢武帝替太子尋找朝外的靠山。而現在,漢武帝又釋放出了全新的信號。

這個信號很快被有心人領會到了。他們選擇的第一攻擊目標就是公孫賀。

只有打倒了公孫賀,才能真正向太子發起攻擊。而要打倒公孫賀,公孫敬聲是個好靶子。

經過舉報,發現公孫敬聲挪用了北軍的軍費一千九百萬。

公孫賀沒有意識到這只是一個大局中的一個引子,以他的智商,大概只能見招拆招。

兒子被抓,那就撈兒子嘛。也不知道是別人給他出的主意,還是他的奇思妙想。他向漢武帝提了一個建議:我把朱安世抓來贖我兒子的罪吧。

朱安世,人稱陽陵大俠。雖然漢朝開張百年,法制建設一直在搞,但民間那種任俠之氣依然存在。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反正就是不服管理。

這位陽陵大俠朱安世就是典型代表,說他是俠,那就是俠,但說他是黑社會,也基本沒毛病。而且這位仁兄能量很大,官府屢次要抓他,就是抓不著。

兒子被捕,公孫賀有點病急亂投醫,情急之下,要拿朱安世的人頭換兒子的一頭條。

成交!

漢武帝拍了桌子。

也不知道公孫賀通過什麼渠道,別人死活抓不到的人,他公孫賀說抓就抓。

公孫賀放心了,這下自己的兒子有救了,他卻不知道,在獄中的朱安世此刻正發出詭異的大笑:丞相禍及宗矣。南山之行不足受我辭,斜谷之木不足為我械。

朱世安在獄中寫了告發書,指控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跟公主私通,而且還指使巫師詛咒漢武帝,並且在苦泉宮的馳道上埋人偶。

漢武帝時期的長安是一個極為詭異的長安,三教五流齊聚,城內遊行一種劃個圈圈詛咒你的巫蠱。漢武帝特別信這個,當年他廢掉老婆陳阿嬌,就是因為阿嬌小姐姐在宮裡扎小人。

收到朱世安的報告,漢武帝下令徹查公孫賀。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正像朱世安所說的,公孫賀父子就是反動派啊。

這一下,不但沒有撈出公孫敬聲,公孫賀也一同被抓了起來,兩人一起死在了獄中。

也不僅僅是公孫父子。因此案牽聯,衛青的兒子衛伉、衛青的鐵哥們公孫敖等等全部被處死。

現在,太子劉據的面前,已經沒有了任何可以遮風擋雨的東西。劉據將面對最為直接的攻擊。

有一天,劉據派人前往甘泉宮問候在此處養病的父親。大概是有點著急,使者竟然駕駛馬車行駛在皇帝專用的馳道上。

走到半路,使者被扣住了。

扣住使者的人叫江充。

江充,本名江齊,趙國邯鄲人。

這位仁兄原本是位郎中,但不好好研究醫術,卻喜歡走捷徑,把自己能歌善舞的妹妹嫁給趙國太子劉丹。從而成為趙王劉彭祖的座上賓。

江充有個特點,喜歡打報告,踩著人上位。進了趙王宮,沒事就跟趙王打點報告,爆太子劉丹的料。劉丹怒了。

別看你是我大舅子,我照樣削你!

一看不對勁,江充一溜煙跑到了長安,為了躲避妹夫的追殺,名字都改了,從江齊改成了江充,然後跑到漢武帝面前告了一狀,把趙劉家的醜事全給爆了出來,比如劉丹跟姐姐還有父親劉彭祖的妃子有不正當關係。

這一告,正中漢武帝下懷,正想收拾各地的藩王,找不到藉口呢,這簡直就是給自己的神助攻。

漢武帝也不客氣,直接下令抓捕劉丹。

劉彭祖急了,這位大哥是劉備祖先中山靖王的同母大哥。

漢景帝先生的兒子,除了漢武帝個個是奇葩。比如中山靖王專心製造後代,生了一百多個兒子。劉彭祖則喜歡戲弄朝廷的大官。

每當朝廷派了高官下來視察,他就穿上青衣,假扮成僕人,跑到驛店接待高官,替高官打掃床鋪,引誘對方說一些出格的話。一旦對方說錯話。得,就等著你呢,馬上向長安彙報。簡直就是釣魚執法的祖師爺。

漢武帝早就想收拾他,但總是被劉彭祖用這種辦法反打一耙。

現在終於抓到你兒子的把柄了。

聽說兒子被抓,劉彭祖急了,也不擺皇叔的架子了,連忙表示願意挑選自已趙國的勇士去塞外打匈奴。

對劉彭祖的表態,漢武帝很滿意,但打仗就算了,以後老實就行了。至於你的兒子,朕就不要他的命了,廢了就行。

從此,江充就進入了漢武帝的視野。漢武帝發現這個人真的好用,因為他咬起人來,連自己人都不放過。怎麼說趙國太子也是他的妹夫。劉丹被廢了,他也搭進去一個妹妹啊。

這種沒有背景又不怕得罪人的,是漢武帝最喜歡用的人。漢武帝特地任命他為繡衣使者,專門負責監察京師附近貴族的行為。

這個崗位當然是很威風,江充從此成為了長安最難纏的人,什麼長公主小侯爺撞上他,總要吃點虧。

這下,太子的使者擅用馳道撞在他手裡。是網開一面,還是鐵面無情?

江充選擇了後者,當太子劉據親自過來說情時,他斷然拒絕了劉據的請情,堅持把這個情況報告給皇帝。

江充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他清楚自己所有的權力,全然來自上面那位漢朝大帝。他的頭上只有這一片云為他遮風擋雨。而他之所以能夠得到漢武帝的信任,就是他從來不奢望另一片雲,一心一意只做漢武帝的奴才。

一旦自己對太子網開一面,那自己就失去了利用的價值,因為奴才最關鍵的要素,就是隻能有一個主子。

江充執意將這個情況報告給漢武帝。

平心而論,江充並沒有做錯什麼,他只是按照規矩辦事。

而劉據如果能夠更大度一點,應該主動上門感謝江充,感謝他糾正自己的行為。這才是真正的處事之道。

遺憾的是,劉據並沒有選擇這個正確的應對。也許他面對的攻擊太多,以致讓他有了風生鶴唳之感,任何異常對他來說,都在試圖打倒他。

江充被劉據劃到了敵對的一方。

等著,時間在我這邊。我會有機會的。這是劉據的想法。

很快,劉據的不滿傳到了江充的耳裡。原本倚仗漢武帝在長安橫行無忌的江充馬上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時間是他最大的敵人。

萬一漢武帝去世,劉據成為新的天子,自己難保不會被秋後算賬。

看著身體一日不如一日的漢武帝,江充甚至感覺自己的生命在倒數了。

不行,一定要趁漢武帝還在的時候,徹底打倒劉據。

從這一刻開始,只拼命咬人以換取漢武帝賞識的江充第一次開始為自己亮出獠牙。

可是,太子不是好攻擊的,無數人已經嘗試過,但最終都被漢武帝擋開了。有些不開眼的,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而太子毫毛無損。

直到宮中那座原本不出奇的宮門被命名為堯母門。江充才知道機會來了。而公孫賀的族滅,給了他靈感。

巫蠱,這是打倒對手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長期服侍在漢武帝的身邊,江充對漢武帝的身體狀況瞭如指掌。

這位大漢天子最近體弱多病,還經常做噩夢,夢到有人拿著大棒子打他。這也正常,漢武大帝是人不是神,他畢竟六十多歲了,又沒吃到什麼仙丹,生病是自然規律,皇帝也不例外。至於噩夢,那多半是以前殺的人太多,多少心中有愧,害怕人家找他麻煩。

但經過江充的分析,這必定是有人在宮中搞巫術,詛咒天子,所以天子的病一直不能好。

宮中還有人詛咒我?

查!挖地三尺的查!

拿著漢武帝的授權,江充衝進了宮裡。當然,他沒有一開始就衝到東宮和皇后的宮裡,畢竟那樣太明顯。他先從那些被冷落的妃子開始,漸漸地,搜到了皇后衛子夫跟劉據的宮裡。為了找到所謂的證據,所有的傢俱都被被搬離了地方,長樂宮裡連放床的地方都沒有。

終於,江充找到他想找到的東西。在太子劉據的宮裡找到了大量的木偶。

至於這些東西是誰進去的,已經不容許劉據去解釋了,在你宮裡發現,那就是你的。

劉據慌了,連忙去問自己的師傅石德。這位是萬石家族的成員,這個家族是出了名的小心謹慎。

這時候,看出來劉據集團的短板,他的身邊沒有一個是能分析局勢。不然,早在江充進宮搜查之時,就應該可以預見局勢的發展,應該早早就想好對策 ,而不是等到“證據”都被發現了,才開始想辦法。

關鍵時刻 ,這位太子之師石德也慌了,他想的是自己是太子的老師,要是太子犯了罪,自己會跟著倒黴。於是,他給劉據出了一個糗主意。

“不要想著解釋了,乾脆假傳聖旨,將江充等人抓起來。”

為了讓劉據下定決心。石德還搞了一個假設,舉了一個例子。

“陛下有病住在甘泉宮,別人都見不到,陛下還在不在都不一定。”

“想想秦朝太子扶蘇吧。”

石德大概是萬石家的另類,一點也不謹慎,膽子大得很啊。

劉據沒有采納老師的建議,他決定前往甘泉宮,親自跟父親解釋。這大概是唯一的出路。但江充不會給他這樣的機會。直接將他攔住了。

好,不讓我去,那就不要怪我了。

石德給劉據舉了扶蘇的例子,打死也不扶牆的扶蘇堪稱史上第一悲摧太子,劉據可以排第二。劉據之所以無法在悲摧這件事上超越扶蘇,是因為他還有一些血性。

劉據率領東宮侍衛將江充抓了起來,親自監督將江充的腦袋砍了下來。

殺了江充,劉據將消息帶給宮裡的母親。沒有任何猶豫,衛夫子決定站在兒子一邊。

兒子是自己的,老公卻不一定是自己的。

衛子夫下令打開武庫,發放兵器,又調動自己長樂宮的衛卒支持兒子。

曾經掌控大漢後宮數十年,以溫和穩重聞名的大漢皇后衛子夫也走出了一著險棋,也許是這些年不斷的攻擊讓她失去了忍耐 ,也許公孫賀的族滅讓她感覺到了危險。她已經無法從漢武帝那裡得到安全感。

那就孤注一擲吧。

長安大亂的消息傳到了甘泉宮。

正在養病的漢武帝還沒有病到糊塗,他只是輕描談寫說了一句:“太子是因為害怕,又痛恨江充,所以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讓太子來見我吧。”

在我的猜測裡,漢武帝大概只想用江充敲打一下太子。或者只想給太子一個考驗,讓他知道這世事有多麼險惡,你的那一套純儒之術不管用,我的外儒內法是有原因的。

現在長安大亂,漢武帝相信局勢還在他的掌控裡。這都不是事,只要太子見到我,一切都可以解決。

可惜,他再也見不到自己的兒子了。

他太過於自信,也太幸運了,從登基以來,他似乎還沒有辦不成的事情,他要立儒學就立儒學,他要北擊匈奴就北擊匈奴,他要鹽鐵之利,就收鹽鐵之利。但是,他卻忽視了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東西是永遠無法真正掌控的。

這就是人心。

每個人的人心由他自己掌握,或許你可以掌握一些人的人心,但沒有人能夠真正掌握所有的人心。

總有些意外是難以避免的。

漢武帝派去的使者回來了,報告:太子已經造反,他要殺我,我逃了回來。

漢武帝怒了,他沒有想到自己一向溫和的太子竟然敢拒絕自己的召喚。

當然,他也無從得知,這位使者根本沒有見到劉據,他連長安都沒有進,只是遠遠看了一眼就回來編了一個故事講給漢武帝聽。

英明一世的漢武帝終於有些慌亂了,他曾經面對無數的敵人,但這一次,兒子成了他的對手。而且細想一下,這個最尷尬的敵人好像還是自己一手促成的。

漢武帝也憤怒了,這憤怒其實並不來自太子,而是來自他自己,所有的憤怒其實都源於自己的無能。

無比自信的漢武帝第一次發現,自己可能做了一件極為愚蠢的事。

事到如今,只好自己收拾局面了。

權力場上的悲劇上演了。父親給丞相劉屈氂發放詔書,讓他調動三輔兵馬,圍攻長安,不讓任何人逃出來。

兒子在城內赦免囚犯,強掃城內百姓為兵。

父親調動的兵馬用黃纓為號。

兒子調動的兵馬以純赤為號。

兩者的軍隊在太樂宮西門外相遇,相殺五日,死者數萬,血流成河。

第六日,劉據發現自己陣營的兵馬越來越少,而皇帝一邊的兵馬越來越多。惶恐之下,他騎著馬逃出長安,來到覆盎門,守門的田仁猶豫了半天,終究覺得太子跟皇帝是父子,總不至於趕盡殺絕吧。

田仁打開了城門, 劉據逃了出去。

緊追而來的丞相劉屈氂大怒,要殺私放劉據的田仁。

御史大夫暴勝之站出來勸阻,表示田仁也是朝廷二千石大員,應該先行奏請,不可以擅自斬殺呢!

暴勝之只是一番好意,可憤怒的漢武帝已經失去了理智,下令將暴勝之逮捕治罪。

在獄中,暴勝之自殺。田仁腰斬。所以曾經追隨太子的人全部擒殺,當然包括沒有逃出去的石德。

太子劉據也走到了人生的盡頭,從長安逃出來後,他躲藏在泉鳩裡,寄居在一戶貧寒之家。這家主人織賣草鞋來奉養劉據。也許是太苦了,劉據讓這家主人去找自己的一個富有的朋友。

消息就此走漏。

地方官吏追捕而來時,劉據把自己關在門內自縊而死。隨他而死的還有兩個兒子。收留他的農夫也因為與官兵搏鬥而死。

而在劉據死之前,長樂宮的大漢皇后衛子夫已經先行自縊。

大漢最為血腥的巫蠱之禍落下了帷幕,漢武帝又以其殺伐果斷的統治力取得了勝利,併成功成為這起事件最大的失敗者 。

在這場鉅變中,他失去了皇后,失去了兒子。

劉據是他二十九時生下的兒子。在那之前,因為他沒有兒子,淮南王還想著接他的班。

生下了劉據,漢武帝鬆了一口氣。以古代的標準,這也算老來得子了。漢武帝欣喜異常,下令最有才華的枚皋及東方朔寫賦為祝。

第二年的二月,他修建一座神祠感謝上蒼為他送來了兒子。三月,立衛子夫為皇后,大赦天下。

那時的他,絕對不會想到自己跟兒子會站到對立面,自己會親手將兒子逼上了黃泉路。

無上的權力終於開始毀滅權力佔有者。

一年以後,漢武帝終於明白過來,兒子的死是一起冤案。惱羞成怒的他將江充的家人抄斬,黃門蘇文燒死在橫橋之上,那些曾經抓捕劉據而受封獲賞的人,全部處死。漢武帝又特地修建了一座思子宮,還在劉據遇害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歸來望思之臺。

除了賺來一點無關人員的眼淚,這一切毫無意義。他可以處死所有參與害死劉據的人,卻永遠不會承認,真正害死兒子的主謀正是他本人。


漢武帝的內容是我的專欄《中學大歷史》的一部分,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關注我的專欄。


腦洞歷史觀


漢武帝和唐玄宗殺子,可以看出確實最是無情帝王家。帝王家擁有最好的生活條件,地位,和權力。而恰恰是這些權力名利等,讓這些出生帝王家的人,父子反目,手足相殘。
漢武帝早年還算得上


明君聖主,但是晚年卻聽信江充等奸臣的蠱惑,猜忌太子劉據。江充構陷太子用巫蠱詛咒武帝。太子不願坐以待斃,誅殺江充,舉兵自保。武帝認為太子是巫蠱案東窗事發,準備謀反,很快太子的軍隊就被鎮壓。最後太子劉據一家,只剩下一個劉據孫子劉詢(後來的漢宣帝)沒被殺,其他都在巫蠱之禍中冤死。武帝殺了一子還有兩女,並且逼死衛皇后。巫蠱之禍最後造成了夫妻情斷,父子相殘的局面,事後武帝后悔不已。喪子之痛永遠留在武帝心中,武帝建“思子宮”也無法減輕自己心中的愧疚。


唐玄宗一日殺三子,世人皆知。俗話說虎毒不食子,而唐玄宗卻在一天內將三個親生兒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賜死。唐玄宗在沒遇到楊貴妃的時候,寵愛武惠妃。武惠妃因為想讓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做太子。當時的太子是李瑛,唐玄宗的二兒子。武惠妃想讓兒子上位,只有先扳倒太子。於是武惠妃假裝說宮裡有盜賊,讓李瑛李瑤李琚三兄弟披甲進宮幫忙。太子三兄弟不知道是單純還是傻,真的披甲進宮。武惠妃就在唐玄宗耳邊說太子三人經常私底下說對皇帝不滿的言論,現在又披甲進宮意圖不軌。唐玄宗信了武惠妃,把太子三兄弟貶為庶人,半個月後又把他們三兄弟賜死。可見唐玄宗也怕太子威脅他的帝位,一日殺三子。最後唐玄宗不也被太子李亨奪權稱帝,被尊為太上皇。

所以在帝王眼裡只有權利,沒有親情可言。在很多人看來出生帝王之家,錦衣玉食,榮華富貴讓人羨慕。他們雖然看起來過得好,但是其實連普通老百姓都比不起。至少普通老百姓一家人其樂融融沒有勾引鬥角。也許權利的誘惑太大,在帝王之家才會出現那麼多明爭暗鬥。讓我們看到權力面前是殘酷的,沒有一點親情可言。


錢錢他爹


“虎毒不食子”,但是“最是無情帝王家”。

這不歷史上,殺害了自己的孩子的皇帝也是不在少數,而弒父的孩子也不曾缺少,有的為情,有的為權,總之宮廷大戲精彩卻也是往往不缺乏冷漠。

在這其中,漢武帝還有唐玄宗就是諸多殺了自己孩子的皇帝之一。

漢武帝殺子的原因

漢武帝的嫡長子叫劉據,在他成年之後,他搬到了漢武帝專門為他修建的太子宮中去了。太子寬仁,但是卻惹來了一些執法人員的不滿,但是漢武帝實際上對他還是十分的寵愛的。

但是時間一天天的過去了 漢武帝也老了,漸漸的他開始不能明辨是非,而那些個妖言惑眾之人卻又害怕太子登基,於是就開始了一步步的剷除太子黨計劃,在一步步的陷阱之中,太子不幸落入了他們的圈套,漢武帝也身在其中。

於是漢武帝,無法明辨是非,他以為太子已經反了,於是一道命令傳出,太子就此結束了自己的身崖。此後漢武帝知道了事情原委,心裡十分後悔。

唐玄宗也曾放棄了自己的孩子

不只是漢武帝,唐玄宗也曾經將自己的孩子給刺死了。

唐玄宗晚年昏庸無能,只知道貪圖享樂,只有一件事情他還十分清楚,那就是自己的皇位。在他之前,不知道有多少的皇上被自己的孩子奪去了皇位,他又如何不百般提防。



於是,這位唐玄宗就對皇子十分的抵制,十分容易就聽信讒言,僅僅因為武惠妃的一句話,他就將太子還有兩位皇子給廢了,後來又被武惠妃給害死了。可惜武惠妃也沒有得逞,結果唐玄宗竟然沒有立武惠妃的兒子為太子。

唐玄宗晚年真的是多疑,這一點從他立太子就可以看出。他幾乎可以說是完完全全不看能力什麼的,甚至還有些雜亂無章,但是往往在制衡方面還有奇效,所以唐玄宗呢?只是在乎自己的地位。


是阿維啊


今天小秘書的提問很有一點隱密聯繫。我剛答過古代名廚的問題,提到了殺子的易牙,這轉眼又看到了帝王殺子的事。

說起來,不論是平民殺子還是帝王殺子都是滅絕人性,不過在人們心目中,帝王就不是正常人,所以,他們殺自己的兒子經常也被解釋為為了江山大業。

所以,這個江山大業就是把人變得沒有人性的東西?

好,閒扯完了,來探討一下漢武帝和唐玄宗兩人的殺人行徑各有什麼不同。

一、漢武帝殺子是有些被動的。

衛太子劉據與其父漢武帝劉徹,關係本就有些微妙。

劉據是衛子夫所生,起初漢武帝也不是不喜歡他,還曾在其舅衛青的病棍前承諾:太子地位穩固。

然而,劉據這個太子當了好多年,自己都有孫子了,還沒有承接大位。他作為儲君,心裡很煎熬,但又怕父皇看出自己的迫切,因此,連自己有了孫子也不好帶到皇宮,生怕漢武帝懷疑他的急切。

劉據的隱憂也充分說明平時漢武帝對他的防範。劉徹雖然年邁,但並不想放權。父子之間,看似平靜,其實暗流湧動,因此,在江充的推波助瀾下,兩人的矛盾激發。

劉據畏懼劉徹降罪,決定先下手為強,起兵欲誅殺江充。而漢武帝以為太子要謀反,遂發兵鎮壓,劉據兵敗逃亡,最終因拒絕被捕受辱而自殺。

劉徹沒有直接殺兒子,但兒子的死,與他們之間的互相猜疑不無關係。事情弄清楚後,漢武帝曾建思子宮以寄哀思。這證明在他心中,還是顧念父子之情,並沒有堅決要殺兒子的心的;

唐玄宗一日殺三子,狠絕太過。

而反觀唐玄宗李隆基,他曾一日殺三子。這未免太過於絕情。

說李隆基是個昏庸的人,那是有失公允的,他在多次政變中得以取勝,證明他的手段與政治眼光非同一般。

他在開元二十五年,將親生兒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隨後又賜死於城東驛。此時的他,年富力強,並非後來天寶年間專寵楊貴妃、不大問朝事的狀態可比。

是什麼讓他痛下決心,日斬三子?難道僅僅是因為武惠妃的枕頭風?

這主要是李隆基在長期的政治鬥爭中,變得疑心很重,控制慾增強。因此在聽到武惠妃向他哭訴太子結黨營私,意欲謀害惠妃及其子壽王時,立馬震怒。並在武惠妃構陷三王謀反時不問情由貶謫三王並處死。都是由於他對於皇位的高度警惕引發的。

因此,在我看來,唐玄宗日斬三子的決絕,遠超漢武帝的猜疑。


錢多多讀文史


我是文史館執事,我來作答:

“自古君王多薄倖,最是無情帝王家”

這兩句詩用在漢武帝和唐玄宗身上真的是再貼切不過了,漢武帝在位55年,唐玄宗在位44年且當了6年太上皇,兩位皇帝在歷史上都是有名的雄主、英主,也都殺過自己的親生子女,逼死過自己曾經最愛的女人,真的是無情又冷血,千年之後的我們,每當讀到這樣的一幕歷史,依然會感嘆為何古代的帝王會如此薄情寡義,帝王之家怎能如此不講親情!回到正題,我們來分析一下漢武帝殺子和唐玄宗殺子。

一、殺子的前因後果

一是漢武帝殺子。徵和二年,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以巫蠱詛咒武帝,並與陽石公主通姦,武帝大怒,將公孫賀父子下獄處死,其女諸邑公主、陽石公主、衛青之子衛伉皆因連坐被誅殺。從這裡可以看出,武帝真是狠,親手殺了兩個親生女兒,眼都不眨一下。此時巫蠱之禍還沒完,風波開始波及到太子劉據,太子可是武帝培養了多年的儲君,甚是疼愛,但劉據憤恨罪魁禍首江充,於是起兵殺了他,也因此受到武帝猜疑,被大軍鎮壓,其母后衛子夫無奈自殺,自己兵敗被迫逃亡,最後也選擇自殺。

二是唐玄宗殺子。《新唐書》有載:“廢皇太子瑛及鄂王瑤、光王琚為庶人,皆殺之。”短短十八個字,三位皇子被殺,玄宗真是個狠人。僅因三位皇子披甲帶劍闖入皇宮,聽信寵妃的一面之詞就下旨,不聽辯解就將他們廢為庶人。反正不管這三位皇子是蠢,還是真想搞事情,半月之後,玄宗依然決定將三位沒了身份的兒子在同一天內賜死,以絕後患。

二、殺子的初衷不同

漢武帝起初並沒有想要將自己的太子置於死地,只想把太子抓起來,後面也因勸諫而幡然悔悟想要頒旨赦免劉據死罪,但事與願違太子已然自殺。太子死後,武帝內心是非常懊悔的,還建築“思子臺”以寄託對兒子劉據的哀思。

而唐玄宗“一日殺三子”,卻是實打實的想要殺掉自己的這幫親兒子。首先,玄宗自己並不十分喜愛太子,已有廢太子的心思,再加上祖宗逼宮的先例(太宗弒兄殺弟,逼高祖退位),猶在眼前。因此,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殺一儆百,就這樣,玄宗狠心親手送了三個兒子上路。

所以,武帝殺子與玄宗殺子,儘管本質上都是維護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扼殺一切對皇位的潛在威脅,但初衷還是有些不一樣的,起碼武帝沒有明確下旨要處死太子劉據,而僅是派軍隊去抓捕。

究其緣由,一切的根源都在於“權力”,帝王之家天生就是權力遊戲的舞臺,為了牢牢把握最高權力,時常上演父子相殺,兄弟相殘,同室操戈的戲碼。皇帝,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權力就是他們的一切所有,誰要是威脅了他們的權力,就如同搶走了他們的一切,必將遭到無情的毀滅,親兒子也不行。最是無情帝王家,莫不如是。


文史館執事


漢武帝殺子與唐玄宗殺子有根本不同。


漢武帝殺劉據,是劉據"造反"了。不管太子造反的,真實情況如何,反正是漢武帝在外面,太子留在宮中,竟然造反。這就不滅族的罪。所以,乃父肯定要派兵鎮壓,並剪除太子及其母族中的任何相送聯的人。就是留守都城的官員也被牽連了許多,司馬遷的朋友任安就死於此次事變。

漢武帝殺太子劉據,是劉據"造反",漢武帝沒錯。他後來知道自己錯了,改正,建思子宮。他殺劉據並不是因為有其兒子爭儲,更不是他看不上太子的能力。


至於唐玄宗殺三個兒子,首先是"母愛子抱"作怪。哪個女人最寵愛,就想立哪個女人的兒子當太子,無寵幸或母親死後的兒子,就成了沒媽的孩子是稻草了,成了讓人宰割的犧牲品了。

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均是在唐玄宗寵幸武惠妃而有了壽王李瑁後,三個同父異母的兄弟的地位發生了動搖。加上奸相李林甫推波助瀾,楊洄汙陷太子謀反,並將二王牽進去。唐玄宗不究是非曲折,在一日之內殺了親生三個兒子,實在創了"開殺盛日"的先河。

總而言之,兩個帝王殺太子,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共同點都是,偏聽偏信,偏信廢事,極度自私,剛愎自負置國家穩定於不顧,給別人或者自己帶來無盡的痛苦,


劉一千五


自古有這樣一句話:“孩兒不孝,來世再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下輩子還想投生在這個家;而另一句古語卻是這樣的:“來世勿願再做父子,只願不在出生帝王家。”;前者與後者的區別在於,一個是親情溫暖,後者卻是權力橫生下的反目成仇。

漢武帝殺子疑因太子造反

歷史裡要說死冤太子系列,這位劉據絕對是赫赫在列,本身漢武帝起初並不是真要殺他,而劉據因為身居長安被迫接招。

在觀漢武帝,漢武帝作為前任皇子中的第十子繼位,自登基後一生主張嚴行律法,因為知道自己這皇位得來不易。

而太子劉據卻不一樣,從小因漢武帝的倍愛寵信,太子之位不僅牢固,還久居長安,性格偏仁慈,漢武帝還允許這太子接待門客,這一項指標讓很多人誤以為劉據將會成為繼承人,但奈何這位太子長大之後對政治觀點卻與漢武帝形成了分歧,從而成為死冤伏筆。

也讓後續漢武帝在當時聽信讒言而派兵召見劉據,太子劉據佔據長安,面對父皇的派兵召見也是實屬無奈,不得不起兵,歷史裡很多人說這場殺子是太子早想登基,我覺得是漢武帝自己想掌權,畢竟,權力這個東西一旦上手,不可能那麼輕易放下。

這場父子相殘,也無非是一場權力爭奪而已,太子劉據的死,後續還被追為“戾太子”,就漢武帝殺子一事,我個人覺得殺得也挺好,畢竟漢武帝有作為,後續漢武帝晚年醒悟自知奢侈、黷武、方士之弊,嫣有不回顧此事之理在內?

唐玄宗一天殺三子

歷史評價裡要說絕情兩字,當屬唐玄宗,但細看你會發現,他的絕情像極了似三子自己咎由自取,本身古代皇權下,就容不得旁人染指,特別是老去之際,皇子初長成之段,這個敏感時期最容易父子相殘。

唐開元25年初,唐玄宗的三個兒子就是這樣作死的,一天宮中忽傳出有賊人作亂,懇請太子平亂勤王,但當三位皇子身著甲冑進得皇宮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賊人沒捉到,反而撞見自己含怒待發的父皇,當天三位皇子就被唐玄宗以造反之理變為庶人,不久後賜死。

這件事後續被載入“天下冤之”系列,與樓上太子劉據一般,簡稱“死冤”,這件事很多歷史評價是唐玄宗本身就是導火線,為了皇權藉機除掉可能繼位的人,畢竟,皇子死了還有其他,而皇位卻獨一份,這種手法能讓自己延續皇權很多年。

《資治通鑑》裡是這樣記載的,楊洄誣陷太子謀反,唐玄宗賜死三子。

但這《資治通鑑》只是一筆帶過,最終何為死,還是皇權不容旁人染指罷了,在帝王家,沒有任何比皇權更重要的事,任何皇帝都不例外。

當然這件事很多人看法是,因“玄武門”政變讓唐玄宗留下了陰影才賜死三位披甲的皇子,這也存在一定的道理,但我看法是唐玄宗無非是想安坐皇位獨攬大權罷了。

總結一句話,皇權害人,也幸得當今不是舊封建,一人獨斷的年代。


探索歷史奇聞


公元前88年,因為鎮壓漢武帝的太子劉據獲封重合侯的馬通和其兄長侍中僕射馬何羅意圖刺殺漢武帝,結果被金日磾發覺並處死了二人。這是漢武帝鎮壓太子劉據後幡然醒悟,對鎮壓太子劉據的一批官員進行了殘酷處理帶來的惡果。(金日磾像)

太子劉據性格溫和,7歲就做了太子,無奈自己的舅舅衛青很早就去世了(公元前106年),朝廷中太子的外戚勢力大為減弱,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衛青的勢力仍然存在,一時半會還威脅不到太子的地位。

或許是西漢的呂后外戚掌權,差點滅了漢朝國祚的緣故,漢武帝對外戚加倍小心。大將軍衛青征討匈奴回來後手下人都沒有獲封,衛青也鬱鬱而終;晚年寵愛的李夫人的外戚貳師將軍李廣利因為巫蠱禍端全族被抓,李廣利投降匈奴,全族被滅;漢武帝臨終立劉弗陵為帝時,殺死了劉弗陵的親生母親鉤也夫人,漢武帝對權力的控制可謂登峰造極。

對於太子劉據在長安起兵一事,是因為太子感到生命受到了威脅才做出的政治動作。年老的漢武帝確實昏庸了,對政局的把控已經有些失控了。丞相公孫賀是衛子夫的親姐夫,也是太子在朝廷中的唯一靠山,他被漢武帝處死使得太子徹底絕望。江充的構陷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漢武帝也來不及調查太子起兵的種種原因,先穩定住政局再說,因此發生了逼死太子劉據的事情。作為一個專制的封建皇帝來說,這一做法無疑是正確的,至於後來清算鎮壓太子劉據的有功人員是另外一回事。(漢武帝劇照)

一句話,漢武帝逼死太子劉據是順勢而為,皇帝的權力和國家的穩定是主要的。

至於唐玄宗一日殺死太子和兩位皇子的事情就特別耐人尋味了。公元737年,武惠妃謊稱宮中有盜賊,讓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和薛鏽(唐玄宗的唐昌公主的夫婿,妹妹嫁給了太子)帶兵緝拿盜賊,四人帶兵披甲入宮,也沒有所謂的反叛起兵。四人見了唐玄宗後,武惠妃稱他們發動政變,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人被抓,唐玄宗的女婿薛鏽直接被殺。(武惠妃劇照)

武惠妃和自己的女婿構陷太子等三人,這是一個拙劣的誣陷,唐玄宗一眼就看穿了。關鍵是太子李瑛等人帶兵入宮,雖然沒有發動叛亂,但唐玄宗心有餘悸,自己的兒子有向他示威的意味在裡面。他經歷了太多的宮廷政變,自己的太子隨便就帶兵入宮,對他來說就是一大威脅,說不定哪天就把他這個皇上廢了,況且自己這幾個兒子的勢力不小,已經成了一個團伙,因此就起了殺心。至於殺自己兒子、女婿這事,唐玄宗怎麼也不能給後人留下殺子的口實,藉助野心勃勃的武惠妃之手,乾淨利落的除掉太子一派的勢力,他可以安安心心做天下了,自己的兒子活著的有二十多個,不愁自己後繼無人!(李隆基劇照)

唐玄宗殺子是剪除自己的太子對皇權的威脅,一個太子,兩個藩王,另加一個女婿,如果不清除,很快就會威脅到唐玄宗。

漢武帝和唐玄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太子的處置模稜兩可,含糊其詞,任憑其他官員處置。

尤其是漢武帝對待逃跑的太子也不說生擒或者殺死,任由抓捕的人處置,這也等於就默許處死太子,鎮壓太子的一批人肯定不願留下太子的活口了,留下活口就是後患無窮。

至於唐玄宗殺太子假借了武惠妃的手而已,根本不詳加調查,廢三人為“庶人”並且處死,這是有意而為之。


穿越再現彼岸


漢武帝劉徹和唐玄宗李隆基無疑都是中國歷史上有作為的皇帝,兩人在世的時候都創造了盛世,兩人也都做了一件事,就是殺死了自己的太子,漢武帝殺了太子劉據,唐玄宗一日殺三子,這兩件事其實有個共通點,就是太子都是遭人陷害,都是被冤枉的,然而太子最終還是死了,要說如何評價這兩件事,只能說都是權力的犧牲品。

色衰而愛馳,皇帝寵愛你的時候,兒子也是個寶,不受到寵愛的時候,太子就很危險了。

說到太子和皇帝的關係,其實是很微妙的,太子是皇位的接班人,只有皇帝死了,太子才能坐上皇位,就是因為這裡面的關係,也就有了矛盾,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拿來作文章,所有人都想著自己長生不老,皇帝更加有此想法,只不過皇帝不死,太子還有什麼機會坐上皇位?因此皇帝年紀越大,就會越容易懷疑太子是否有什麼想法。

先來說說漢武帝殺子,劉徹十六歲登基,直到二十九歲才有了兒子,這十幾年時間都沒有子嗣,很多人都覺得沒啥希望了,太尉田蚡還跟淮南王劉安說皇上沒太子,一旦皇帝去世,你就是最適合繼任的人選了。

你說漢武帝著急不?而漢武帝寵愛的衛子夫也很爭氣,在生下三個女兒後終於生了男孩,這可把漢武帝高興壞了,衛子夫雖然得寵,出身卻很低,這下生了兒子,順理成章坐上了皇后的寶座,而衛子夫所生的皇長子劉據,在七歲的時候被立為太子。

(漢武帝)

劉據在太子的位置上坐了幾十年,隨著時光的流逝,衛子夫的年華漸漸老去,漢武帝又相繼得到一些美女,對衛子夫的寵愛也轉移到別的美人身上,母親失去寵愛,太子劉據的壓力就很大,母子二人對自己的位子都是經常感到不安,不過有衛青這個大司馬大將軍在,武帝不會怎樣,那些宵小也不敢怎樣。

一方面隨著衛青去世,另一方面漢武帝身體也開始衰弱,難免開始疑神疑鬼,那些不受太子喜歡的小人就開始借巫蠱的事件來陷害太子劉據,徵和二年(前92年),丞相公孫賀為了救兒子,以抓捕通緝犯朱安世為條件,沒想到朱安世被抓後,卻上書誣告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和陽石公主私通,還埋木偶行巫蠱詛咒漢武帝。


漢武帝下令嚴查,然後漢武帝所寵信的小人江充藉著這件事把火燒到太子劉據身上,而漢武帝此時因年邁生病也很相信巫蠱之事,在被江充栽髒陷害後,驚懼的太子為了自保,不得已殺了江充,而那些小人趁機跑到漢武帝面前說太子造反了,漢武帝派人去查實,結果去查的人連城門都沒進就跑回去彙報說太子已反,漢武帝因此相信太子真的反了,於是派兵攻打,最後劉據兵敗出逃後自殺,衛子夫也在宮中自殺。

唐玄宗的太子李瑛也是因為母親不受寵愛而惶恐不安,李瑛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次子,唐玄宗的王皇后無所出,沒有嫡子,唐玄宗的長子李琮因為小時候打獵被野獸抓傷了臉,可能是這個原因沒有被立為太子,李瑛被立為太子,這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是他的生母趙麗妃在開元初年正得寵,所以以長以愛就立了李瑛為太子。


隨著武惠妃的出現,趙麗妃漸漸不再受到唐玄宗的寵愛,失寵的趙麗妃很鬱悶,在開元十四年(726年)去世,年僅34歲,使得李瑛的太子之位更加不穩。

而武惠妃受到寵愛後生了幾個子女,前面兩個都早夭了,受到唐玄宗專寵的武惠妃陷害太子李瑛,一方面是因為李瑛的原因她封皇后的事被大臣阻攔了,因為大臣怕惠妃封后的話,會使李瑛的太子儲位不安,還有一方面武惠妃的確是想讓自己的兒子能當太子。

而太子李瑛、卾王李瑤和光王李琚這三兄弟算是同病相憐,他們各自的母親因為武惠妃得寵而都失了寵,三個人聚在一起的時候難免會為自己母親抱怨兩句,武惠妃就到唐玄宗面前哭訴,說太子他們結黨,想要謀害他們母子,唐玄宗大怒,欲廢太子,幸得張九齡力勸方才作罷。


武惠妃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在張九齡被罷相後,武惠妃和李林甫還有女婿楊洄聯手,設了個圈套,向太子李瑛他們三個傳旨,說內宮有盜匪,請太子立即領兵救駕,太子兄弟三早就在玄宗面前失寵了,正好找機會挽回,一聽還以為機會來了,也沒細想就帶著自己的衛隊去了,唐玄宗自己就是搞政變的高手,對政變最為敏感,馬上採取行動,把三個兒子都抓起來,將三人都廢為庶人,十五天又都被賜死。

武惠妃害死了太子他們,自己也沒得到好,害了疑心病,沒多久就死了,在她死後沒多久,她兒子壽王李瑁的妻子楊玉環,被唐玄宗看上,代替了她的位置。

從漢武帝殺子和唐玄宗殺子來看,都是因為母親失寵使太子不安,也因此被人利用遭人陷害,不過漢武帝在太子死後有所悔悟,修建了思子宮以寄哀思,而唐玄宗相對來說心太狠了,直到唐肅宗李亨即位後,李瑛才得以平反!


歷史紅塵


太子劉據是漢武帝29歲才得的長子,唯一嫡出。武帝十分喜歡這個兒子。七歲立為太子,併為他建立一個社交場所一一"博望苑"(不是小區哈),讓他每天在裡面接受各種高人的"迷津"指點,派出專家和大師為他傳授《公羊春秋》和巜穀梁春秋》,為將來治國作好理論上的知識儲備。

劉據長大後卻越來越公瑾仁慈,武帝卻是一個大有作為的雄主,武帝對太子的看法開始動搖。

而劉據的母后衛子夫卻開始衰老,而新寵王、李二夫人都為武帝生了兒子。

(皇太子劉據劇照)

太子長大了,身邊聚集的都是"溫和派"。巜資治通鑑》說:"群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

而武帝身邊卻是一些"文法吏"派居多。這些人都起自㡳層,要出人頭地,只有立功,唯一途徑是"殺賊",沒有"賊"就製造"賊",於是就有獎賞。

武帝是一個很專制的封建帝王,嚴刑峻法是他的性格和政策。太子卻沒有情商,他反對父王的嚴刑峻法。

當衛靑倒下時,武帝身邊的"文法吏"們的春天來了,這些人利用武帝日漸身體衰老不理政事而挑撥離間父子關係。

老年的武帝看來患有"瀰漫型腦萎縮",整天疑神疑鬼,導致所謂的"巫蠱大案",劉據的姐妹二人被殺,衛子夫族人被誅。



整個"巫蠱案"關鍵人物是一個在逃匈奴的小吏,而他的行動證明他是一個冒死盡忠的忠貞之士。

這個卑鄙的小人終於用計將武帝的矛頭直指太子劉據,先是誅殺太子身邊的人,雖經"壺關三長老"的提醒,武帝似醒非醒,無恥小人江充卻把太子逼上外逃的通緝犯,劉據帶著兩個兒子逃到今天的河南靈寶附近一家靠賣草鞋為生院內,追緝人員已經發現蹤跡,賣鞋人奮起反抗,死於刀劍之下,當踢開院門時,劉據和兩個皇孫己經懸樑自盡!

大詩人張九齡排擠出局,奸相李林甫登臺。

玄宗晚年倦怠,太子之爭開始。

玄宗未稱帝還是臨淄王時,身邊紅粉瀰漫,江湖歌伎趙氏即後來的趙麗妃受寵,生下愛情聚合物一一太子李瑛。

(趙麗妃劇照)

此後,在前撲後繼的"選秀"中,後來的皇甫德儀和劉才人先後生下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

三個麗人行一直受到李隆基寵愛。

武惠妃的到來使得"三人行"受阻。

武惠妃肯定要自己的兒子上位,李隆基剛要拍板同意立武惠妃為後,卻有人遞上紙條,玄宗一看,上面寫著:"狐媚偏能惑主,…"。

李隆基差點"喉頭一甜⋯"。

武惠妃於是改變方法,與李林甫勾結,由武

(武惠妃劇照)

惠妃的女婿楊洄指控李瑛、李琚、李瑤謀反,另一方面緊急通知三人:宮中有緊急情況",三位太子立即披掛上陣,手執刀劍來到皇宮。

武惠妃故作驚慌告訴玄宗,三位太子謀反,已經闖入皇宮,玄宗派人察看,回報果然如此,於是作出如下聖決:

三個太子廢為庶人,不久後追加懲罰:"斬立絕"。

可憐三個生在帝王家的太子們了!

點評:李隆基不但溫柔,而且血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